他是“多干活、不吃亏”的省直机关十大杰出青年,他是怀揣责任、勇于担当的合肥市岗位学雷锋标兵,他是恪尽职守、攻坚克难的安徽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他就是安徽省疾控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吴家兵。工作二十年来,他始终奋战在疫情处置这一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成功处置了包括禽流感(H5N1、H1N1、H7N9)、霍乱、埃博拉出血热留观病例、手足口病、菌痢、丙肝、人粒细胞无形体病、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出血热、流感、甲肝、恙虫病、布病等各类疫情100多起,被称为安徽省疫情处置一线的“拼命三郎”。
2020年新春,对于吴家兵和他的战友而言,又是一次巨大的挑战。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国,吴家兵和他的同事们再次踏上了与病毒赛跑的战场。为有效应对疫情,吴家兵带领其团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第一时间协助安徽省卫生健康委编制各类工作预案,制定了11个技术方案和17个工作指引,指导和规范各级疾控机构开展卫生应急响应。为了更好地指导基层疾控机构开展防控工作,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专业技术团队赴全省16个地市开展驻点指导工作。作为应急处置办公室主任,原本可以在办公室里综合协调,但有着多年应急现场处置经验的吴家兵根本就坐不住。在协调好办公室各项工作之后,他主动请缨,赴地市指导流行病学调查、标本采集与检测、个人防护、密切接触者排查等工作。他说,只有身处疫情处置的第一线他心里才踏实。在安徽省卫生系统,吴家兵有个响亮的外号:“吴家兵——没有家的兵”。但吴家兵说:“我有家,不但有家,而且有强大的家庭后备支持团,没有他们的理解、支持和包容,我不可能安心工作。”
2020年赴安徽大学指导复学前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吴家兵的儿子读高一时,曾在作文里这样写到:“我的父亲在单位加班,无法回家过年。每天凌晨一两点到家,早上七八点又去上班了,甚至在单位的椅子上凑活过夜,第二天仍要投入紧张的工作。疾控人身上的担子从来都不轻松,自我记事以来,父亲永远是忙碌的。不是在出差,就是在出差的路上,他给我的陪伴很少,从小我就很羡慕别的孩子有爸爸的陪伴,但我从未怨过父亲,他对小家的舍弃是为了大家的平安,这是属于他,属于疾控人的使命。他很平凡很普通,可在我心中,他又是那么伟大。他教会了我什么是责任,什么是担当,什么是使命!”
0 1毫不松懈——防控疫线勇当担
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吴家兵身先士卒,始终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2021年作为国家专家组成员赴厦门市指导新冠疫情处置工作,历时一个月。2022年3月份以来,受到省外输入疫情影响,安徽省多个地市相继发生了本地聚集性疫情,吴家兵带领省疾控中心应急处置小分队辗转各地。白天,他深入定点医院、隔离场所、封控区域现场现场指导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溯源分析工作,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结果,梳理疫情风险点,提出有针对性的风险管理建议;夜间,他和各专家组根据现场调查、实验室检测、人员管控和环境消杀等工作情况,共同开展疫情形势分析,研判存在的风险,提出改进措施,助力精准防控,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参谋长”。
因为患有高血压,在吴家兵的行李箱里总是备着足够吃1个月的降压药。长期的高强度工作,使得他时常会感到头晕,但他总是和年轻的同事们一起工作到半夜,大家都劝他晚上可以早点回去休息,他却说:“没关系,这么多年下来熬夜习惯了,回去早了还睡不着。”其实,大家都知道,他是在思考着、谋划着第二天的重点工作。今年3月份,在地市处置疫情的现场,吴家兵度过了自己50岁的生日。大家在结束了一天的工作之余,简简单单地给他过了个生日并请他许个愿,他爽朗地笑了笑说:“没有什么特别的愿望,就是希望疫情能早点结束,老百姓能快点恢复正常生活,我们也能早点回家。”
转眼,战疫已经到了第三个年头,吴家兵的儿子今年高考,但严峻的疫情形势又使他不得不一次次踏上征程,只能将陪考的重任全部交给妻子。2022年高考结束,儿子坚定地在志愿书上填报了医学专业。
0 2冲锋在前——救灾防病显身手
面对疫情,吴家兵忙碌却从容,作为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战线上的老兵,他始终坚守“多干活,不吃亏”的座右铭,冲锋在前。1998年,霍乱疫情肆虐淮河两岸,他在领导和专家的带领下,白天冒着酷暑,走村串巷,去一个个病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要挨家挨户搜寻厕所里的新鲜稀便,一旦发现,便要俯下身去,忍受恶臭和蛆虫,小心翼翼地采集粪便标本,第一时间送实验室进行检测。1999年,安徽省宿州市萧县发生O157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性腹泻疫情,吴家兵和同事们不仅要采集人的粪便标本,还要采集牛粪、猪粪、鸡粪、羊粪等动物粪便标本。有时,为了采集新鲜合格的牛粪标本,他们天不亮就要起床,赶到村里,跟在牛的后面,有时一等就是1个多小时。但是就是这种累和脏,使得病因得以查明、疫情得以控制。
在洪涝灾害卫生应急处置现场2014年,埃博拉出血热疫情肆虐西非三国,感染人数达到万人,当地被感染的医护人员也有数百名之多。当年9月,安徽省南部某三甲医院报告了一例来自西非的埃博拉出血热留观病例。原省卫生计生委紧急派出了吴家兵带领团队赶赴现场。他第一个穿着防护服进入隔离严密的病房,安慰病人,镇定地完成了流行病学调查任务。事后,同行的年轻队员问他当时是否害怕,吴家兵坦言:“不怕是假的,但我们就是干这一行的,别人怕,我们不能怕,这是我们的职责和使命!作为全省处理重大疫情的‘特种部队’,作为一名奋战在疾控战线的党员排头兵,此时我们不上,谁上!”领导和同事称赞他带领的是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疫情处置专业队伍。
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大规模的洪涝灾害,安徽省是灾情严重的省份之一。吴家兵在全力处置霍乱疫情外,还奉命参加了洪涝灾害的卫生应急处置工作。不会游泳的他,克服畏惧心理,乘着小舟,带着消杀药品,到各个灾民安置点,发放救灾防病物资,进行疾病监测、环境消杀和疫情处置等工作,连续多日埋头苦干,被原卫生部评为“抗洪抢险、救灾防病先进个人”。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作为安徽省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队员的他,主动请缨赶赴四川抗震救灾。在四川的20多个日日夜夜里,他冒着余震的风险,走村串户,发放救灾防病物资,宣传防病知识,对重点场所开展消杀灭工作,开展风险评估和监测。2016年,安徽省发生特大洪涝灾害,吴家兵又临危受命,被任命为安徽省疾控中心应急作业中心主任。他夜以继日带领工作团队,冒着酷暑,多次前往灾区了解灾情、伤情和病情,分析疫情,协助领导抓紧制定和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0 3科研带教——推动卫生应急工作挑重担
在做好业务工作的同时,吴家兵积极开展科研带教活动,推进全省卫生应急工作发展。2015年,吴家兵创立并启动安徽省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已举办9期,为安徽省市县区疾控中心培训现场流行病学骨干131人。作为中国疾控中心“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CFETP)”安徽基地指导老师,为全国18个省市培养了23名现场流行病学骨干人才,2014年被评为“CFETP优秀指导老师”。2017年,创建安徽省第一支国家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队(安徽)并担任队长,通过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全省疾控队伍应急处置能力。他带领科室同志完成繁重的日常传染病监测、防控和疫情处置工作外,积极开展科研工作。2009年参与完成“我国发现人粒细胞无形体病”项目,获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4项、省级科研项目3项。科研工作中,获得发明专利3项(其中第一发明人1项,参与发明人2项)。发表学术论文24篇, SCI文章1篇,参与编写公开出版发行本专业学术技术书籍6部。
2021在年合肥工大开展传染病知识讲座
往期回顾 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丨勇敢逆行、不顾安危、甘于奉献的院感防控“领航人”——吴安华 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丨致力于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传染病防治工作实践的科技工作者——吴尊友 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丨抽丝剥茧追踪病毒,拨开层层迷雾的“福尔摩斯”——张颖 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丨人民生命健康的守护者——张云涛 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丨倾入满腔热忱,守护百姓健康——赵春艳 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丨守护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疾控人——李群 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丨柔肩担使命,战疫守初心——卢珊 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丨勇于担当、科学探究,为抗击新冠不断前行——雷杰 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丨知重负重、迎难而上,筑牢冬奥防疫屏障的疾控人——师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