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持续出现,到底多少度能"热死人"?做好4点,有助防暑

源玮评健康 2024-07-26 21:24:44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中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根据最新的气象报告显示:

与2023年相比,2024年的全球平均地表气温有望创造新的高温纪录,概率达到60%。

这一趋势不仅在中国,在全球范围内也同样明显。世界气象组织观察数据显示,2024年至2028年,每年的全球平均近地表气温预计,将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1.1°C至1.9°C。

联合国防灾减灾署发布的报告显示,近20年间全球极端高温事件发生数量,同比增加232%。并且,预计在2024年至2028年期间,每年的全球平均近地表温度,将比1850年至1900年基线高出1.1°C至1.9°C。

这意味着在未来五年,全球气温将持续上升,并且至少有一年将创下新的温度纪录,超过2023年这一目前最热年份。此外,这些报告还指出,在2024-2028年这五年间,全球平均温度比工业化前时期高出1.5°C的概率达到80%。

那么,高温真的会导致人死亡吗,当温度达到多少时可能会造成死亡?

注意:高温达到这个数,真有可能把人“热死”

事实上,高温真的有可能“热死人”!

当人体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产热一散热控制下,维持在37摄氏度左右,如果环境温度超过了人体温度,环境温度达到42摄氏度时,极有可能诱发日射病或热射病,最终导致死亡。

一般来说,热死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炎热的夏天长时间受到太阳暴晒导致,即日射病;

另外一种则常见于某些比较特殊的工作环境,比如炼钢厂、烧瓦房这些高温高湿环境中因为环境通风、降热措施不当而引起,即热射病。

一、日射病

正常情况下,人体的内部器官需要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工作,这个温度被称为"核心温度"般比体表温度高0.5°C左右,范围大致在36.5-37.5°C之间。

而,我们身体散热的主要器官是皮肤,另外还有其他排泄器官,如肾脏等,借排泄活动散发少部分热量,其散热机制主要是通过辐射、蒸发、对流、传导来进行的。

具体来说,皮肤中的皮脂腺和汗腺是人体的两种调节系统,汗腺排热量,我们身体的每根毛发根部,都有一个小的皮脂腺,它会分泌一种被称作皮脂的油性物质,覆盖在皮肤表面。

它使毛发变得油腻,也会让人长出粉刺,但这种油性物质,同时也能使皮肤保持滋润,皮脂不仅能阻止体内水分蒸发,还能防止体液蒸发到空气中。

不过,当外界温度超过了体温,身体的散热机制只有靠大量出汗、皮肤蒸发来竭力维持,随着皮肤血管扩张,汗腺进入“适应代偿期"。

当体温调节能力,已经完全无法胜任产热散热的不平衡,体温调节中枢处于失控状态,汗腺发生功能障碍,产热已经远远大于其散热,体温上升幅度明显。

这个时候就会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等症状,甚至发展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心动过速。

同时,因为日光中有强烈的紫外线,它会穿过颅骨,直接作用于脑膜及脑组织,从而引起头部血管扩张,脑及脑膜充血。

就拿高温引起的脑神经损伤来说,在日光紫外线的光化反应下,会加速脑神经细胞炎性反应和组织蛋白分解,从而导致脑积液增多,颅内压增高,影响中枢神经调节功能,增加脑部神经疾病风险。

同时,随着脑神经和其他细胞的功能异常,体内其他器官也纷纷“宕机”,继而出现周围循环衰竭,人体器官、组织的缺氧,最终,很有可能诱发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

二、热射病

其次,除了日射病引发了高温死亡外,热射病也可能会导致高温死亡。

这是由于外界环境温度过高,导致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的机能降低,进一步引起身体出现散热障碍、产热与散热不能保持相对平衡,出汗的状况异常,最终导致机体过热。

而随着机体温度的异常,很容易引起中枢神经机能紊乱,进一步妨碍血液循环和呼吸机能,导致机体运行出现异常情况,在机体上表现为头疼、疲惫,甚至会突然地虚脱和意识丧失,导致死亡。

另外,在现实的情况下,日射病和热射病通常是同时存在的,两种疾病的叠加会加速高温对身体的伤害,增加高温死亡的概率。

总而言之,夏季长期处于42摄氏度的外界环境或内环境,很有可能增加日射病和热射病的发病风险,严重的还会导致死亡。

高温夏季做到这4点,可以帮助降温,降低患病风险

因此,为了避免高温对身体带来的伤害,我们需要采取一些预防措施,避免热射病和日射病的出现,降低高温死亡的风险。

医生建议,夏季高温做到以下这几点,可以有效降温,对身体有益:

1.增加水分摄入

首先,夏季天气炎热,人体会通过出汗可以帮助人体散热降温,而出汗需补充水分,而喝水可以有效调整机体水分的摄入和排出的平衡,继而维持机体水分含量的健康,避免因机体缺水引发的其他症状。

另外多喝水,还有助于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辅助将机体内的废物通过排汗的方式释放出来,而发热出汗也是体温调节中枢的关键功能,有助于维持正常体温,保证体温的恒定性,避免因体内温度过高,出现不良反应。

所以,高温环境保证水分的摄入很有必要,可以最大程度缓解高温带来的脱水情况,维持机体内环境的健康。

2.避免高温及不通风的环境

除了要补充水分外,避免高温不通风的环境,也很有必要。

长期处于高温不通风的环境,体内的热量会在外界压力下增加,而当身体内热量无法散发出时,会导致机体出现水、电解质失衡,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等。

如果环境温度在40摄氏度以上,甚至超过了人体承受的极限42摄氏度,那么高热很可能造成机体热损伤,继而诱发细胞组织的损伤,严重伤害中枢神经系统,可能出现热晕的情况。

总之,在高温情况下,建议待在通风温度适宜的环境,这有助于身体散热,保证机体热量的稳定,不至于诱发热损伤,降低高温对机体带来危害。

3.冷水浸泡降温

另外,当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可以选择冷水浸泡的方式快速降温。

也就是将身体浸入冷水中或进行淋浴,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帮助身体快速降温并收缩毛孔,随着毛孔的收缩,进一步刺激血液循环并增强免疫力。

慢慢的,从四肢开始逐渐到上半身,让冷水流过身体各部位,保持1-3分钟,就可以达到全身的补水降温。

不过要注意冷水的温度不宜过低,尽量不要低于15摄氏度,以免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另外,在冷水浸泡或淋浴后,休息几分钟让身体恢复到正常温度,尤其是在做桑拿的时候,此时补充水分非常重要,因为桑拿会导致身体大量出汗并失去水分。

饮用足够的水或补充流失的电解质,可以帮助身体维持水的电解质平衡并恢复体力,有助于避免高温带来的疾病。

4.蒸发降温

相信很多人在夏天,都会选择洒水降温,尤其是生活在农村地区的居民。

这主要是利用水蒸发吸热这一原理,水蒸发是一个相变过程,从液态变为气态需要吸收大量的热量。当水酒在地面或物体表面时,表面的水分迅速蒸发,会带走周围环境中的大量热量,从而实现降温效果。

其次,虽然水的比热容较大,意味着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较多,但是在夏天洒水降温的情境中,水并没有大量吸收周围环境的热量导致自身温度升高,因为环境温度本身就较高,而水与环境的热交换相对较慢。

相比之下,水的蒸发过程能够更快速、更直接地吸收环境中的热量,从而达到显著的降温作用。

因此,如果目前你所处的城市温度较高,可以选择上述四种方法来降温,避免热损伤。

参考文献:

1.Nature Medicine:全球热浪来袭,欧洲去年夏季高温相关死亡人数突破6万.2023-07-13.

3.中外学者研究发现:夜晚高温可增加民众死亡风险.2022-08-10.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