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说:你们这些底层人,别喊着提工资工资低是对你们最好的保护

公孙利剑出鞘 2024-05-06 07:37:45

在一次公开讲座中,我国著名的经济学专家霍振先发表的一番关于基层老百姓工资问题的言论,立即“语惊四座”,颠覆了所有人的认知和想象。他明确提出:你们这些社会底层人,别总喊着提高工资待遇,工资低是对你们最好的保护。

霍振先有条不紊地对此进行了详细的解读与阐述,他以提高清洁工的工资为例,言之凿凿地表示,如果刻意的提高了他们的工资收入,那么大学生必定会趋之若鹜,纷纷投入进“清扫大军”的行列,从而使得社会底层人群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就业机会。

霍振先这位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经济学专家,所侃侃而谈的这番高谈阔论,立即在网上引发了激烈的讨论与热议,网民们纷纷谴责这种看似经过深思熟虑的所谓“真知灼见”,是偷换概念﹑夸夸其谈的荒唐之词。

为什么这些年专家的工资可以曾几何式的疯长,而普通老百姓的工资却只能一味地“故步尘封”,停滞不前?专家要吃饭,难道老百姓就活该要饿肚子吗?这样的双标,怎么不令人心寒和气愤。

术业有专攻,专家在自己所擅长的领域畅所欲言﹑献计献策,其根本宗旨就是为了造福民生,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数,但如果偏离了这一初衷,偏离了这一基本立场,那么,任何专家所鼓吹的所谓“真知灼见”,其实都一文不值。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低收入人群的薪资待遇,对于基层的劳动人民来说,是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存质量的重要条件之一。

基层劳动者默默无闻﹑无怨无悔地奋斗在工作一线,靠着微薄的收入,艰难地撑起一个家庭的盛与衰,荣与辱,非常的容易,这些生活中的种种艰难,养尊处优的专家是否能够体会得到?

谁不心驰神往于美好﹑浪漫的优质生活?谁又愿意为生存的巨大压力而疲于应对?基层老百姓心中堆积的委屈与痛苦,是那些整天正襟危坐地端坐于偌大办公室的所谓资深专家所不知的。所谓一分钱,难倒一位英雄汉。其实,道理言简意赅,但又玄幻得令人“不可思议”。

提高薪资待遇的强烈呼声,是基层老百姓的正常诉求,是他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憧憬与期望。只有这样,百姓们才会有盼头,他们才会倍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一切。

然而,霍振先所说的上述言论,不禁让人瞠目结舌,百思不得其解。让人们在抓狂的时候,总想不停地“问候”他。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是哪家的王法,又是哪家的律令?他不怕全天下的百姓,都指着他的脊梁骨,说他太过“迂腐”吗?

在这个看似平等﹑公允的现实社会里,真正能够为老百姓设身处地着想的专家已经屈指可数,而更多各领域“能堪大任”的大儒们,只会闭门造车,只会人云亦云,只会豪横地制定一系列精致的利己政策,与百姓们争利。这样的专家背离了初衷,背离了一心为人民谋福祉的初心,背离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霍振先的此番非比寻常﹑“精彩绝伦”的言论,或许代表了上层社会精英的一部分观点和意愿,在他们看来,基层劳动者的工资待遇,是由市场供需关系决定的,是由自我主观能动性所创造出来的“特定价值”。

劳动者拿走属于自己的那部分劳动成果,无可厚非,但不要“漫天要价”,更别想处心积虑,甚至“别有用心”地和他们在一个碗里“抢食”,这种奢望,势必要比登天还难。

人心是冰冷的,市场是残酷和现实的,市场遵循的是“价值”法则和利己主义。市场就是这样的残酷,人性就是这般的自私与冷酷。但在这个和谐﹑融洽的社会主义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怀,是稳定社会治安的重要基石,是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根本。

建立社会综合保障体系,提高基层群众的基础性收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激发广大群众的工作热情,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有序发展,这需要政策的制定者从决策方面,进行深层次的研究与试点。

底层人声嘶力竭的呐喊,不仅仅只是为了提高工资收入,更是为了争取自身的尊严和合法权益 。他们渴望被重视,被尊重,被理解,这种渴望,是有序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一种不竭动力。

中航基金副总经理兼首席投资官邓海清,在谈到劳动者抱怨工资低这个问题,他举例说明--

付出同样的劳动时间,干同样的工作,如果换成泰国,或者越南,中国的劳动者只能拿到50%的工资,由此可见,国内的收入相对而言还是比较“可观”的。

他还特别强调,泰国和越南的劳动者只拿中国劳动者一半的工资,就能够把活儿做好,甚至比国内那些喜欢混日子的家伙做得还要好,但事实绝非如此,只能说明这些“坐井观天”的所谓专家的认知太过于肤浅和片面了。

这两位业内资深人士的此番“探索性”言论,虽然在网上引发了一番巨大的争议,但却给我们忙碌的社会提供了一个静下心来认真反思的机会。在工资之争的背后,透露出底层人无法言说的心酸无奈,更透露出整个社会的无奈。

但愿我们的社会能够越来越公平,越来越富有,让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到平等的发展机会,从而共同构建好这个和谐﹑美好的社会。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