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进博会”上国产新机型C929等大国重器集中亮相,也正式宣告俄罗斯退出C929大飞机合作项目,降级为供应商级别。
在中国商飞的展台,已进入详细设计阶段的新机型C929占据了“C”位,而已经进入量产交付阶段的C919只是展品之一了。
根据中国商飞在CATA航空大会上表态,大飞机的总体方案已经搞完,下一步已经开始推进机翼、动力、飞控等各个子系统的研发工作。
实际上,以前为了加快宽体大飞机的研发进程,中俄准备合作该项目。苏联时代对于大型宽体客机有着雄厚的发展经验,无论是伊尔86还是伊尔96,在当时都可以说是不错的作品,这也是中俄两国起初决定合作的重要原因。
但是可能本身目标就不太一致,中方是为了打造完整产业链,形成完整的航空工业体系。俄方可能是换市场、换资金,准备利用自身优势平台研发,但是受到理念不同,国际环境影响,不得不降级成为供应商。
随着时间的推移,整体进度实际上延迟了很多。但是,俄方负责的航发、气动数据等都没能如期进行。给C929量身定制的PD35大涵道比航空发动机延迟,气动数据,复合材料工艺等分享缓慢。加上“俄乌冲突”,以及俄方被西方严密制裁等原因,俄方即便心有余,力也不足。
恰好中方在航发、气动外形、复合材料、全电推进、智能航电等方面发展迅速,因此反而促进了国产化率。
在C919跑完大飞机研发的整个流程之后,自己研发制造C929实际上更加得心应手。C919已经交付2架,订单数达到11架,并且订单数量还在不断增加。这就给C929和研发和制造提出了新的要求。
从“CR929”到“C929”,需要更多自主化核心部件,随着中国航空发动机的不断突破,“涡扇-20”、“长江-2000”都有期望经过改进,装载使用。而“多电技术”代替油压装置,统一能源使用后,整体设计将更为先进。
因此,中国商飞正式宣布C929飞机碳排放将降低60%,也就是说咱们制造宽体大飞机,考虑的已经不是“能不能造出来”的问题,而是造成什么指标的“绿色航空器”。
C929作为一款远程宽体客机,计划提供250到350座席,航程将达到12000公里,在C919的基础上,还需要做好三件事:
第一,减重。C929的目标是复合材料使用量提升到50%以上,加上使用综合模块化的航天技术,机载设备优化设计,整体重量减轻很多。
第二,增效。采用新一代超临界机翼、变弯度机翼等先进气动技术,提升气动效率。这就的得益于我国已经建成了世界上最为先进的风洞及气动外形试验平台。
第三,降油耗。采用高涵道比低噪音的涡扇发动机以及广泛应用生物燃料,来实现更低巡航段的油耗等。
当然,这还只是基本要求。除此之外,凭借这几年发展迅速的人工智能、5G通信、卫星互联网、3D增材等等发展,C929的后发优势更加明显。
俄方退出联合研制后,将作为子系统承包商参与项目,自己则在伊尔-96-400M发力。中方将第二次主导C929大客机项目,并且设定了20年首飞的目标。总之,中俄几乎同时向西方的航空工业提出了竞争。
以前,大家提到C919势必说国产化率的问题,认为即便是60%也算是高估。但是C929的国产化率至少达到了80%以上,远远高于全球任何一家航空公司水平。
想一想,20年有多少大事要实现,不得不感慨,有些事情就是一层窗户纸,捅破了就那么点事了。#万物为什么之大国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