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随着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完规划正式发布,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完成总体布局设计,“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
作为8个国家算力枢纽节点之一,拥有和林格尔数据中心集群这一国家数据中心集群,加上领先全国的电价优势,以及距离北京更近的区位优势,内蒙古成为了践行东数西算工程的一个最佳节点。
正是看到内蒙古的价值,一个新的战略构想,逐渐在新华三集团内部形成:能不能将分散在全国各地的测试机房用云统一纳管起来,并选择在内蒙古形成一个集约化、规模化的测试资源集合,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测试资源的利用率,并实现对管理和研发成本的大幅降低?
说干就干,一向笃定务实主义风格的新华三,迅速在2022年,启动了中央实验室项目,落脚点就在内蒙古,呼和浩特。
2024年7月,经过了两年时间的建设和布局,新华三中央实验室正式启动。整合归并北京、杭州、成都、合肥、郑州、西安、广州、上海等多地研发能力,打造数字科研创新中心、数字人才培训中心、数字产业和数字经济孵化中心、数字零碳示范中心、数字转型实践中心。
新华三集团高级副总裁、运营管理部总裁张力说,“目前落地的仅仅是一期项目,未来还会有二期和三期,中央实验室带给我们的是直接的经济效益,仅研发费用一项就能为公司节省一个亿的支出成本。”
将中央实验室打造为一个“支点”今年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报告》当中有一个关键点:要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制定支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同时适度超前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加快形成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
这个“适度超前”,本质上是针对智能力的供需矛盾的有的放矢。AI时代的创新呈现出指数级的跃迁,对智能算力的需求也将是指数级的提升。在此背后,必然要有强大的智能算力作为支撑。
去年10月,工信部联合有关部门印发《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重提出了明确目标:到2025年,我国算力规模超过300EFlops,智能算力占比达到35%,且东西部算力平衡协调发展。
这意味着智能算力将会成为算力供给的主要增量,而且要在东西部同步布局。那么,西部显然要比东部起步更晚,再加上东数西算工程的促进作用,智算规模的增量就会更大。
笔者认为,这是新华三选择呼和浩特作为“中央实验室”的一个关键动因。张力也表示,新华三集团中央实验室是落实国家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响应“东数西算”理念的重要践行。“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呼和浩特作为一个‘支点’,来更好地服务于智慧青城的建设;也希望与本地的科研单位和高校合作,共同推动本地化的科技创新,助推内蒙古的数字经济建设。”
所以,新华三中央实验室不仅仅是新华三数个中心的研发资源代码聚集地,更是为内蒙古当地提供领先的数智化服务的“根据地”。
我们看到,新华三中央实验室也部署了最先进的百业灵犀私域大模型以及数据治理、安全靶场等行业场景应用,充分利用新华三的数字化转型实力和经验,优先向政府重点产业和政府治理、公共服务领域,开放强大的研发资源能力,带动区域产业发展。
目前,新华三已为内蒙古2300余个行业客户提供数字化转型服务,除了呼和浩特智慧城市,还深度参与了“智慧交管”、内蒙古医院医疗云、内蒙古大学校园云等一系列数字化建设。
智算战略的主旋律“算力×联接”今年四月,新华三发布了智算战略,提出继续深化“AI in ALL”和加速“AI for ALL”战略,引发了业界很多企业的效仿,也从侧面证明了智算战略紧紧的扣住今天这个时代的发展脉搏。
中央实验室的落地,本质上也是新华三智算战略的组成部分之一:一方面,在中央实验室部署的解决方案会呈现“AI for ALL”的成果,另一方面中央实验室的研发团队会沿着“AI in ALL”的方向不断推动智算产品的技术创新。
张力表示,“今年新华三的主旋律就是算力×联接。我们的AI服务器在市场上异军突起,通过国产GPU的适配已经成功在运营商、金融和电力等行业落地,同时我们有很多网络解决方案,比如万卡集群的部署能力就是业界领先的。”
事实上,在算力和联接能力上都有很强产品布局,这恰是新华三面向智算时代的底气。
因为新华三的产品线秉持全面的“开放性”,在算力产品方面,新华三可以提供CPU和GPU多元化选择,满足市场与客户的多样化需求,确保不会某些技术流派锁定。
而联接又是新华三的看家本领,比如通过高速联接,来实现异构GPU的智算集群,降低算力部署和应用的成本,业界能够做到这种技术能力的企业其实凤毛麟角。
这也是为什么新华三敢于提出“算力×联接”的原因,这是阳谋,根本不怕被模仿。
当然再好的战略,都需要从行业落地能力上来衡量它的价值。
我们知道“AI for ALL”的意义,是新华三利用自身的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赋能百行百业数字化变革的智能化升级。通过“1+N”大模型策略,新华三联合用户和生态伙伴,在医疗、教育、交通、企业等行业,率先实现行业大模型落地,场景化应用价值初步显现,使大模型真正成为助力百行百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升服务水平的“力量倍增器”。
精耕务实,撬动智能化转型的信心今年的关键热词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不仅仅是生产力,还要形成与之相应的新型生产关系。AI技术之所以能够得到快速发展,与其帮助企业释放了生产力紧密相关。
但传统行业并非是科技企业,技术创新原本就不是传统行业的强项,也无法奢求每家企业都能够依靠自己走通AI之路。
这就要求为它们提供AI生产力的企业做好两件事:第一,产品级的AI化融入到产品之中,让客户没有感知的享受AI的价值;第二,方案级的AI能力,需要一种经验和知识的传导,换言之就是将自身身体力行过的成熟的能力对外进行服务。
张力说,“产品级的AI化,其实新华三早在三四年前就已经启动了,比如那时候我们的网络防火墙就已经植入了AI芯片,新华三的‘AI in ALL’也是在每一个向客户提供的产品增加AI的能力。”这就是将复杂留给新华三,而企业客户享受到的是AI的简单和便捷。
当然,新华三本身也是AIGC的践行者。“大模型时代刚刚开始,新华三就从管理到运营向AIGC迅速靠拢,现在我们每个人都搭配了AI助手,同时研发部门也有代码编程助手,来提升大家工作的效率。”
这体现了新华三的“务实主义”,无论是“‘AI in ALL”还是“AI for ALL”,落脚点都是客户需求,是实际的应用场景,目标是实实在在的业务价值。
中央实验室的落地,也同样是先实现了新华三自己的业务价值,再将这份经验形成知识和服务,传导给更多行业客户,帮助他们在AI时代快速转型。
无疑,百行百业的智能化升级,会是一场马拉松式的长跑。以中央实验室为“支点”,新华三撬动的其实是智算时代,百行百业迈向智能化转型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