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谦没有阻止夺门之变,朱祁镇为何还要杀于谦?不仅仅是泄私愤

丰丰谈历史 2024-06-20 12:17:50

景泰八年正月十六,被囚禁在南宫7年的朱祁镇趁着皇帝朱祁钰病重,发起了夺门之变,抢回了皇位。

赏功罚过的时候,朱祁镇做了一个被唾骂千百年的决定:杀于谦。

正月二十三,朱祁镇重新坐上皇位仅仅7天之后,于谦被押往崇文门外,在密布的阴云下被就地斩首。

他死之后,朱祁镇派人抄家。他家正屋关得严严实实,抄家的人以为有什么宝贝,结果费劲打开一看,里边居然只有朱祁钰赐的一件蟒袍、一把剑。

于谦,这个从朱瞻基时期就被破格提拔、在朱祁钰时期深受重用打赢北京保卫战的堂堂兵部尚书,家里居然没有多余的钱财。

史书记载,于谦被杀之后,“天下冤之”,意思是天下人都觉得他很冤枉。就连朱祁镇本人,在时过境迁之后,都不免后悔。

那么,朱祁镇为什么还要杀于谦呢?仅仅是为了泄愤吗?

原因1:于谦力主朱祁钰上位,杀于谦以正名分

于谦最大的功劳,是土木堡之变朱祁镇当了瓦剌人的俘虏之后,他在朱祁钰的信任和重用之下,组织打赢了北京保卫战,保住了明朝的半壁江山。

可这,也为他的被杀埋下了伏笔。

因为,在北京保卫战开打之前,他做了一件在朱祁镇看来不可饶恕的事。

当时,瓦剌人挟持着朱祁镇,一路攻打明朝。朱祁镇甚至帮助瓦剌人叫人打开城门,不战而降。

明朝大臣陷入了巨大的困境:朱祁镇是皇帝,他的命令不该不听;可是如果朱祁镇叫他们打开北京城门,他们也要照办吗?

最好的办法,就是另立一个新的皇帝,让朱祁镇的命令失效。

可是,朱祁镇年纪最大的儿子朱见深还不到3岁,国难当头之际国赖长君。

于是,在于谦的力主之下,朱祁镇的异母弟弟朱祁钰成了明朝的新皇帝。朱祁镇人在瓦剌军中,便接到通知说自己成了太上皇。他千辛万苦回到明朝之后,又被朱祁钰囚禁在南宫。

朱祁镇通过夺门之变登上皇位,在那个凡是讲究程序正义的年代,是有问题的。

不管朱祁镇之前当了多久的皇帝,不管朱祁钰的皇位是怎么来的,当时皇位上坐的就是朱祁钰本人。

古代就连篡位,都要假惺惺地搞一个前任皇帝禅让仪式。可是朱祁镇二次登基的时候,却没有拿到朱祁钰的传位诏书。夺门之变发生的时候,朱祁钰也还活着,也就意味着朱祁镇的皇位不可能是通过兄弟死了继承来的。

那么朱祁镇要怎么宣示自己的正统性呢?

那自然是直接否认朱祁钰的皇帝身份。

朱祁镇夺回皇位之后,就把朱祁钰废为郕王。朱祁钰死后的谥号,也是郕戾王而不是某某皇帝。

这等于向全天下人宣示,他朱祁镇才是明朝的正统,朱祁钰从来都是意外。

而前文说过,朱祁钰是在于谦的力主之下登上皇位的。

这一点明史记载得很清楚:王惊谢至再,谦扬言曰:“臣等诚忧国家,非为私计。”王乃受命。

在朱祁钰登基的过程中,于谦是声量最大的那个人。

既然朱祁镇不承认朱祁钰的皇帝身份,那么当初拥立朱祁钰上位,就是大逆不道之事。

在明史的记载里,一开始朱祁镇还不打算杀于谦,对手下人说:谦实有功。

夺门之变功臣之一的徐有贞说:不杀于谦,此举为无名。意思是,不杀了于谦,夺门之变就师出无名了。

朱祁镇也是听到这句话才下定决心。

毕竟,朱祁镇二次登基,拿不到朱祁钰的传位诏书,也不打算承认朱祁钰的皇帝身份。

可是如果不惩处当初拥立朱祁钰登基的时候冲在最前的人,那么这不等于是变相承认朱祁钰继位没问题,朱祁镇夺位有问题吗?

光凭这一点,于谦必须得死。

原因2:于谦权重位高,杀于谦以震慑群臣

朱祁镇夺回皇位的过程异常顺利。由于朱祁钰已经病入膏肓,又没有儿子,倘若朱祁钰去世,继位的只能是朱祁镇本人或是朱祁镇那只有十来岁的儿子,所以大臣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默认夺门之变发生,无一人选择为朱祁钰反抗。

但朱祁钰好歹当了8年皇帝,又率领明朝君臣打赢了北京保卫战,于明朝有大功绩。

大臣们迫于时势没有反抗,不意味着朱祁镇就放下心来。

作为一个夺位的皇帝,他必然会担心大臣当中还有人念着朱祁钰,担心有人利用朱祁钰的名义搞事情。

所以,朱祁镇重新登基之后,大力奖赏并提拔夺门有功之人,封赏人数居然达到4000人之多,就是要把绝对忠于自己的人安插在朝廷的重要之位当中,提高他对朝廷的控制力。

有赏就有罚,不少被朱祁钰重用过,或者在夺门之变后对朱祁钰流露出同情的大臣,也纷纷被罚,以震慑群臣。

于谦作为最受朱祁钰重用和信赖的大臣,自然首当其冲。

于谦不仅在北京保卫战中立下大功,在朱祁钰在位的8年间,也极受重用。

明朝打退瓦剌之后,瓦剌提出要把朱祁镇送回来,可朱祁钰却十分犹豫,担心朱祁镇回来了他就要把皇位让出去。还是于谦一句“天位已定,宁复有他,顾理当速奉迎耳。万一彼果怀诈,我有辞矣”让朱祁钰吃了定心丸,放心地迎回了朱祁镇。

朱祁镇对于谦的重用和信赖,达到了“所论奏无不从者”的程度。他曾经为了享受生活,派人出去采买,于谦一劝说,他就立马停止。

朱祁钰重用和提拔大臣的时候,也要问过于谦的意见。倘若于谦觉得这人能力和人品不行,朱祁钰就不加以重用。

于谦性格耿直,平时难免得罪了不少人。可朱祁钰面对弹劾于谦的奏章,也基本不予理睬。

朱祁钰对于谦重用和信赖至此,所以于谦虽没有进内阁,但在朝堂上的影响力,可不比内阁差。

这样一个人,自然是朱祁镇杀鸡儆猴、震慑群臣的绝佳人选。朱祁镇连于谦都杀了,谁还敢念着朱祁钰呢?

原因3:于谦极受朱祁钰重用,杀于谦以反朱祁钰

7年的南宫生涯,让朱祁镇对朱祁钰憎恨到了极点。在他夺回皇位之后,不仅废了朱祁钰的皇帝名号,给朱祁钰“郕戾王”的恶谥,连朱祁钰身边的人都没放过。

朱祁钰活着的后妃,全都被朱祁镇勒令殉葬。朱祁钰已经去世了的皇后杭氏,也被朱祁镇毁了陵墓。唯有朱祁镇的发妻汪氏为保朱见深的太子只为被废,逃过一劫,可朱祁镇也下令查抄了她所有财产,不让她有好日子过。

可以说,朱祁镇恨朱祁钰,几乎到了逢朱祁钰必反、必杀的程度。

而朱祁钰对于谦如此信赖,甚至曾亲自上山为于谦砍竹取汁。这份情谊落在朱祁镇眼里自然十分刺眼,也让他把对朱祁钰的憎恨迁移到了于谦身上,以至于对于谦恨到不得不杀。

写在最后

可以说,朱祁镇杀于谦,是混杂了对朝堂的考虑和私人恩怨的发泄,以至于他一登上皇位,就迫不及待地下手了。

然而有句话叫做公道自在人心。尽管朱祁镇一意孤行杀了于谦,可是史书记载“天下冤之”,明朝人也用自己的行动表达了对于谦的惋惜。

朱祁镇去世之后,明宪宗朱见深登基。他作为朱祁镇的儿子,难以明晃晃地说父亲当年做错了,却也下令为于谦恢复了名誉,明孝宗朱佑樘则更进一步,赐他美谥,为他旌功,命人四时祭拜他。

根据李梦阳的碑文记载,明孝宗命人在杭州为于谦建祠堂的时候,河南的父老“数百千人”来到京城,希望明孝宗也能在河南为于谦立祠堂。明孝宗没有答应,他们便自己立了私祠祭拜他。

时过境迁,数百年后,于谦依然是宫人的大英雄,而朱祁镇做的一切,依然被人责骂着。

历史从不公平,在某种程度上,又还算公平。

你觉得是不是呢?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