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余杭——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孙宝琦(1867-1931年),字慕韩,晚署孟晋老人,浙江余杭人。他曾活跃于清末民初的外交政治舞台,先后两次出任外交总长、二度出任国务总理,在外交界与唐绍仪、伍廷芳享有同等的地位和声望。孙宝琦一生娶了五位如花似玉的太太,生了24个孩子,分别有8个男孩,16个女孩,而且这些孩子最终都成为了朝廷重臣的女婿或者儿媳。其大女儿嫁给盛宣怀四子盛恩颐;二女儿嫁入庆亲王奕劻五子载抡;三女儿嫁给武英殿大学士王文韶为孙媳;四女儿嫁给豫通亲王多铎九世孙宝熙,五女嫁给袁世凯七子袁克齐;七女嫁给张佩纶之子张廷重。其他女儿嫁的也都是政商名流。孙宝琦与袁世凯、盛宣怀更是双份的亲家,每人各有两对子女结为连理。通过一连串的联姻,孙宝琦姻亲势力渗透到政商两界,使其成为清末民初官场的“不倒翁”。
孙宝琦像
一、官宦之后,联姻结网
同治六年(1867年)孙宝琦出生于浙江钱塘县一个官宦世家,有一弟八妹。祖父孙人凤是杭州城知名塾师。父亲孙诒经为咸丰十年(1860)进士,同治三年(1864)入直南书房、毓庆宫,迁任侍讲,是光绪皇帝的老师,历任清内阁学士,工、刑、户等部侍郎,曾在浙东镇压太平军。孙宝琦自幼率性任为,“好经世之学”,不喜作八股文章,参加两次科考均落第。19岁时,以父荫取得二等荫生,并捐得直隶道员衔。那时,清廷海禁初开,孙宝琦深感学习西文、科学、经济之重要,于1894年上万言书,条陈教育方针及办法。清廷采纳了他的建议,创设了育才学堂及开平武备学堂。他曾在育才学堂学习英文、法语,不久出任户部主事,从此踏入官场。1898年,庆亲王奕劻主持的总理衙门将其列为外交职员的备选。
北京婧园雅筑四合院——孙宝琦故居
1900年。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慈禧携光绪帝及亲贵重臣仓皇出逃西安。孙宝琦是少数几个随从护驾的人。当时护送慈禧“西狩”之路可谓困难重重,担心官道被阻,专挑小路西行。道路崎岖窄小,仅容慈禧乘坐的小马车勉强通过,就连光绪皇帝也只好徒步跟在马车后面。孙宝琦一路扛着行李负重前行;遇到道路泥泞阻塞,常常脱掉官服“光着身子”在后面推着小马车。保了一命的慈禧对忠心耿耿的孙宝琦大为赏识,到达西安后便重用孙宝琦,让他协助庆亲王奕劻办理军机处电报房事务,翻译北京发来的各类外国电文。当时,李鸿章与八国联军司令瓦德西正在北京谈判,各类电文如雪片飞来。孙宝琦既懂英文、法文,还熟悉电码,此时正好派上用场。他译电快速准确,深得慈禧和庆亲王奕劻的赏识。
慈禧太后像
1901年,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签订后,李鸿章病逝于京师贤良寺。时任山东巡抚的袁世凯带兵入京迎驾,升任为直隶总督。袁世凯获悉慈禧太后赏识孙宝琦,便保荐孙宝琦以候补五品京堂擢授三品卿衔,称其奋发有为、办事精当、熟悉洋务、是“济世之才”。孙宝琦得以出任驻德、奥、法等国使馆随员,正式进入外交界。 1902年2月1日,慈禧太后颁布谕令,取消了满汉通婚的禁令,自此满汉可以通婚。很快,孙宝琦迎来了一门想都不敢想的亲事——庆亲王奕劻主动找到他,想让自己的五公子迎娶他的二女儿。孙宝琦身材颀长,仪表堂堂,其女儿如花似玉,会说一口流利的英语。 孙宝琦以为自己与庆亲王身份地位相差太大,门不当户不对,便找到了一个拒绝的理由:“王爷您是皇亲国戚,我是小户人家,实在办不起嫁妆啊" !
庆亲王奕劻像
奕劻不知道是装傻还是真没有听明白,就爽朗地笑着说:“只要你同意就成,嫁妆我让人送到你府上”。话说到这个份上,孙宝琦再也没有理由拒绝了,于是他就和奕劻成了儿女亲家。由于这层关系,此前希望巴结奕劻无门的人,都走上了孙宝琦的门路。从此,孙家水涨船高,孙宝琦利用他的8个儿子和16个女儿,先后与多位政商名流联姻。再加上自己的岳父张曜曾任山东巡抚;弟弟的岳父李瀚章曾任湖广总督和两广总督,妹夫颜惠庆后任外交总长和内阁总理。孙宝琦就像蜘蛛织网一样,逐渐为孙氏家族编织了一张跨越政商两界的庞大姻亲网络。布衣出身的孙宝琦逐渐成为清末民初具备一定话语权的风云人物。
北京故宫——保和殿
二、出任公使,涉足外交
光绪二十八年(1902),孙宝琦转入外交界,出任清朝驻法公使,后又兼任驻西班牙公使,这为他日后的升迁奠定了基础。在任职期间,孙宝琦潜心考察欧洲政情,参观欧洲的兵工厂及各种机器厂。1903年,他目睹了第一架飞机的上天,欧美之强大使其深感震撼。经过几年旅欧见闻,孙宝琦思想逐渐开化。1904年,日俄战争以日本的获胜而告终。当时的中国舆论一致认为,这是立宪制度优于专制制度的铁证。1904年春,他上书清廷政务处,倡议仿效英、德、日各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度,救宗社于水火之中。孙宝琦成为清廷大臣中第一个明言立宪者,轰动一时,被舆论誉为中国“易亡为存之一大纪念”。自此,潜滋暗长的大清立宪运动陡然高涨。
出使欧洲时的孙宝琦
光绪三十一年(1905),正在法国学习海军的留法学生汤芗铭加入同盟会后不久,萌生了悔意。他趁孙中山抵达巴黎之机,以问学为由,将孙中山骗出寓所,到一家咖啡馆喝咖啡。中途汤芗铭悄悄退出,潜入孙先生住处,将其行李偷出送至清廷驻法公使馆告密邀功。孙宝琦虽然忠于清廷,但他对革命党人并不排斥,且对孙中山甚为尊敬。于是,他表面上把行李收了下来,敷衍了汤芗铭几句,说他做得好,暗中又嘱托李石曾将这些行李送回到孙中山先生下榻的旅馆,并留下写有“危险速逃”字样的纸条,孙中山得信后迅速离开巴黎,得以脱险。1905年年底,孙宝琦离任回国,署理顺天府尹。
巴黎凯旋门
1907年6月,清廷任命孙宝琦接替裕庚出任驻德国公使。时在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译学馆任教授讲授国文及西洋史的蔡元培先生一心想赴德国游学,以实现其教育救国的宏愿。他登门拜访了孙宝琦,恳请任驻德使馆职员,以便半工半读。孙宝琦一直欣赏蔡元培一类的人物,感其为国求学之心,答应其要求,每月助银30两,同时又协调商务印书馆与蔡元培签约,每月支付一百元编辑费,圆了蔡元培游学德国之梦。在孙宝琦任德国公使期间,当时德国医生埃里希·宝隆在沪极负盛名,他想利用自己在上海的医院开办同济德文医学堂(同济大学前身),教授国人西医。孙宝琦积极协调中德两国政府批准,并为医学堂筹集25万马克的资金以及价值8万马克的医学书和医用器械,为同济大学的成功创办作出了努力。
蔡元培先生像
当时,随着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为维护德国在亚洲的利益,德皇威廉二世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与清廷、美国结成同盟,以对抗英国与日本于1904年结成“英日同盟”。特别是日俄战争结束后,俄国、法国也与日本签订了协约,这样一来,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受到了英日同盟的冲击,德国、美国在亚洲地区倍受孤立。在召见清廷驻德公使孙宝琦时,威廉二世正式提出结盟的想法,“欧洲最强国为德国,亚洲最大国为中国,如果再加上美洲最富国美国成立三角同盟,对世界和平必有伟大贡献”。孙宝琦立即将这个消息传回国内,清廷决定利用这个机会“以夷制夷”。时任军机大臣的袁世凯委派其外交助手唐绍仪与美国驻奉天总领事司戴德会谈,表达了与美国友好的愿望。当时,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对此很感兴趣,并做出了一些友善的举动。
德皇威廉二世像
美国国会于1908年正式通过法案,决定将多收的部分庚子赔款退还给中国,用于资助优秀青年赴美留学。当年清廷派唐绍仪为使者,以谢退回庚子赔款为名,前往美国商谈结盟之事。结果唐绍仪尚未启程,消息已经传到了日本。日本人迅速制定了一个阴险的计划,破坏中美德三国结盟。1908年9月17日,赴美特使唐绍仪到达东京,准备转往美国。日本依照事先的安排,用各种官方会晤和社会活动牵制唐绍仪,使唐绍仪应接不暇,在日本一呆就是一个多月。日本人利用这段时间,拼命与美国进行秘密和谈,在许多问题上向美国做出重大让步,换取美国对日本在华既得利益的承认,进而打击正在酝酿的中美德三国同盟。再加上德国与美国在南美洲的矛盾无法得到有效的解决,也影响了同盟的建立。三国同盟终于流产。1908年年底,孙宝琦辞职回国,任津浦铁路大臣帮办。
德国波茨坦——无忧宫中国茶楼
三、巡抚山东,助袁出山
1909年10月,在儿女亲家、清廷权臣奕劻的举荐下,孙宝琦以驻外使臣身份出任山东巡抚兼兵部侍郎,加提督山东全省军务衔,获得了封疆大吏的权柄,站在了权力舞台的中心。他上任后,“关于立宪及新政之文电,发表甚多”,并顺应民意,迅速从德国公司手中收回了胶济、津浦、胶沂铁路沿线两旁30里内各处矿权,为时人所称颂。宣统二年(1910年),胶东半岛的山东登州府莱阳县发生严重的粮荒,全县颗粒无收,当时唯一活命的办法只能依靠社仓积谷银了。所谓社仓积谷,实际上是丰年时民间自发囤积的储备粮,以备灾年赈灾之用。后来担心粮食不好保管,就换成银子由本地乡绅代为保管。于是,当时农民就公推太平社社长曲士文向以王圻为首乡绅催讨银子以换粮食。
胶东半岛——蓬莱阁
在多次讨要无果的情况下,群情激愤乡民开始围攻乡绅宅院,并将乡绅王圻和巡警局局董王景岳等人的府宅付之一炬。县令朱槐之请求调兵镇压。在孙宝琦同意下,清兵放火烧毁了多个村庄民房,掠杀了百姓几千人,总算是把“乱党”铲除得一干二净。随后,几乎全国所有报刊纷纷对莱阳惨案进行详尽报道,并将矛头对准孙宝琦,朝廷里的各路御史言官无不义愤填膺,纷纷奋笔疾书,要求将孙宝琦罢黜,山东旅京同乡会向清廷提交的报告中讥讽道:“国家养兵是为了保护百姓,但我国之官兵,向来是剿匪能力不足,祸害百姓的本事却绰绰有余,实在是我军的一大特色”。在一片“孙宝琦虽一死不足以谢莱人,孙屠夫之名顿时是天下闻名”的诅骂声中,处于舆论风口浪尖的孙宝琦不得不递交辞呈。清廷当即以“该抚向来办事认真”为由,驳回了辞呈并加以安抚。
孙宝琦书法扇面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地处要冲的山东,其政治动向引人注目。在革命爆发后的第三天,孙宝琦是地方督抚中第一个给清廷发电报,建议起用被摄政王载沣以“足疾”为名开缺的袁世凯,与自己的亲家翁奕劻遥相呼应。10月21日,孙宝琦亲往河南劝说袁世凯出山。在明白袁世凯的意图后,10月22日,孙宝琦与江苏巡抚联名电奏朝廷,再次指出今日之祸乱完全是因为近年来亲贵专权任事的结果,他们提出,通过“痛削皇权,改革政体,与革党谈判”等措施化解危机。11月1日,奕劻辞去总理之职,袁世凯受命组阁。孙宝琦致电袁世凯:“为公计,胜之不武,不胜为笑,似宜一面备战,一面迅遣干员往见黎元洪,与开谈判,凡要求之件,许为代陈。公负全国责任,宜相机早决,免致全国扰攘,渔人得利”。
蛰伏于河南安阳洹上村的袁世凯
当袁世凯沿京汉铁路南下,坐镇湖北孝感,亲自指挥北洋将领时,倾向民主共和思想的孙宝琦对袁世凯称:“武汉即使收复,而蔓延日广,实有不可收拾之忧”。他把希望更多地寄托在政治和解上。袁世凯审时度势,决定采用两面派手法,实现自己日益膨胀的政治野心。他一面以武力压迫南方革命,另一方面暗中与革命党人谈判。袁世凯电令冯国璋率军攻打汉口和汉阳起义新军。历时一个多月的南北战争期间,湖南、陕西、江西、山西、云南、浙江、贵州、江苏、安徽、广西、福建、广东、四川等省市,先后获得独立。关内十八省中只剩下甘肃、河南、直隶、山东四省效忠清朝。
湖北武汉——黄鹤楼
11月13日,山东各界人物集会谘议局,要求孙宝琦宣布独立。迫于支持革命的新军第五镇的武力威胁,孙宝琦不得已宣布独立,成立临时政府。清廷获悉山东独立后,惊异万分。少壮派亲贵良弼对奕劻说:“这都是你的好亲家办的事,没有王爷允许,他大约也不敢做”。奕劻立即与袁世凯商量解决办法。随后,袁世凯给孙宝琦发了一封私人信件,要他取消独立,同时策动第五镇军官再一次调转枪口,反对临时政府。孙宝琦只好再一次以悲情的姿态宣布:“鄙人今日陷于危难,自惭无识,尚复何尤!”11月24日,他宣布取消独立,避入医院,为期12天的山东独立宣告结束。孙宝琦心力交瘁,须发尽白。12月17日,他奉旨开缺,离开山东,迁居天津租界。
山东泰山
四、执掌外交,出任总理
南北和解中华民国成立后,袁世凯出任临时大总统,孙宝琦被聘为外交顾问,重返政坛。1912年冬,他被袁世凯委任为考察日本实业专使,奉命出使日本,协调中日邦交。1913年9月,民国首任外交总长陆征祥因中俄外蒙问题交涉失败,坚辞外交总长职务。袁世凯遂起用孙宝琦出任外交总长,站在了外交舞台的中央。1913年冬天,已病逝的隆裕太后与光绪皇帝的灵柩一起下葬于崇陵。此时,距离清廷逊位已经一年有余。参加吊唁的大清遗老和民国新贵全都换上了清朝的素色长袍。而作为外交总长的孙宝琦却西装革履,显得极不协调。这时,原清廷大臣梁鼎芬看到孙宝琦后,竟破口大骂:“还记得你在清朝当过官吗?你今天穿这样的衣服来,是存心和在场的人过不去吗”?
袁世凯借鉴各国使节(左一为孙宝琦)
听到梁鼎芬的数落声后,劳乃宣也加入进去,甚至开口大骂:“你不是个东西,你亲家更不是个东西,你们全都不是东西”。梁鼎芬和劳乃宣你一言我一语,如同唱双簧。孙宝琦被骂懵了,面无人色,低着头连说:“不错,不错,我不是东西,我不是东西!”显得十分尴尬。在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外交总长是内阁各部总长中地位最高的。当发生内阁总理空缺时。往往由外交总长代国务总理行使职权。1914年2月,名声不佳的“名流内阁”总理熊希龄辞职获准,总统袁世凯颁令由时任外交总长的孙宝琦兼代,成为北洋政府第五任的国务总理。同年5月1日,袁世凯公布“新约法”,废止1912年“临时约法”,并改官制,将国务总理改名为“国务卿”,同日任命徐世昌为“国务卿”。
熊希龄像
完成国务总理使命的孙宝琦续任外交总长,重新开始谈判外蒙古问题。当时俄国人态度强硬,而袁世凯正全力应付革命党人发动的“二次革命”,不敢作强有力的抗衡,孙宝琦只能被动地接受俄国人开出的条件。1914年11月5日,孙宝琦与俄方代表签署了丧权辱国的《中俄声明文件》及其附件,虽将“外蒙为中国领土”列为附件第一条,但规定中国既不得干涉外蒙古内政与工商业,又无外交上监督的专权。承认俄人在外蒙一切特权,实际争回的不过一个空洞的宗主权,几乎丧失了对外蒙古的一切权利,埋下了外蒙古脱离中国的祸根。1914年夏天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8月23日,日本对德宣战,然不向欧洲出兵,却以海陆军两万余人进攻盘踞在青岛的德军。日德战争在中国境内爆发,最终以日本取胜而告终。
贝尔湖——中蒙界湖
日本夺取了其梦寐以求的青岛及威海卫的控制权后,企图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遂向北洋政府提出了臭名昭著的“二十一条”。孙宝琦态度软弱,袁世凯遂于1915年1月免去其外交总长职务,改任审计院长。1916年4月,出任财务总长兼盐署督办。6月盛宣怀去世后,兼汉冶萍钢铁公司及招商局董事长职务。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孙宝琦联合各界人士,组织外交后援会,提出取消不平等条约、收回租界等要求。1919年,北洋政府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了北京,“五四运动”随即爆发。段祺瑞公然袒护卖国贼并主张在合约上签字。学生们纷纷罢课请愿,要求惩办卖国贼。许多学生因此被捕。在时任北大校长蔡元培的请求下,孙宝琦积极与北洋政府沟通斡旋,要求释放被捕学生,促使事态尽快得以解决。
五四运动群雕像
1923年10月5日,直系军阀首领曹锟贿选成功,当上了中华民国总统,并发布了中华民国的第一部宪法。为安抚民心,曹锟请孙宝琦出面组阁。孙宝琦也不甘寂寞,他试图在北洋军阀各派系间纵横捭阖,操弄北京权柄。1924年1月,众议院通过了总理的任命。孙宝琦终于名正言顺地当上了宪法告成后的第一届内阁总理,并兼外交委员会委员长。顾维钧任外交总长。1924年5月31日,北洋政府与布尔什维克的苏联签订《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废除中俄间一切不平等条约,两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该协定是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所签订的第一个平等条约。1924年6月6日,顾维钧代表北洋政府与德国驻华公使博邺签订《解决中德战事赔偿及债务问题换文》,向德国索赔成功。
曹锟像
孙宝琦虽为国务总理,但实际权力仍然操纵在总统曹锟手中。他形同傀儡,处处受到掣肘。压垮孙内阁的最后一个稻草是法国“金法郎”案。一战后,法国货币法郎纸币贬值,其实际价值仅及其纸面含金量的1/3。1922年,法国政府以退还一部分庚子赔款恢复倒闭的“中法实业银行”为诱饵,要中国以所谓“金法郎”(金法郎实际并不存在)偿付对法庚子赔款,这使中国多付关银6200余万两。时任财政总长的王克敏是曹锟的亲信,曾任中法实业银行总经理,在该行有大量存款。王克敏为了不使自己遭受损失,极力鼓动曹锟同意以“金法郎”偿付法国赔款。但这一方案必须获得国会批准,由总理签署同意后才能生效。孙宝琦拒绝在文件上签字,与曹锟彻底翻了脸。1924年7月,他以身患“头晕目眩、肝胃不和”等症为由提出辞呈。曹锟隔天就批准了,由外交总长顾维钧出任总理。
上海外滩
五、热心慈善,清贫一生
孙宝琦被曹锟一脚踢开后,定居上海,心中一直憋着一口恶气。晚年的孙宝琦热衷公益,乐善好施。1924年8月,台风带来了暴雨酿成浙江水灾,时近半年,灾区达55县市,被称为“亘古未有之奇变”。许多学生纷纷走上街头,为受灾百姓募捐,奈何杯水车薪。已经退休在家的孙宝琦被学生们的行为深深感动。他想利用自己的影响也为灾区百姓出一份力。孙宝琦成立了“救助乡亲赈灾会”,亲自找一些上流人物,募捐钱财资助灾民。奈何落架的凤凰不如鸡。上海的富人们不买他的账。辛苦奔波了一个多月,募集款项还不足千元。这让孙宝琦既郁闷又尴尬。这点钱怎么拿得出手?就在他一筹莫展之时,有人说上海滩大佬杜月笙出手大方,为人仗义,不妨去找他。孙宝琦决定上门试试。为表诚意,他特意带了3个重20两的印度“大土”作为见面礼。
杜月笙与孟小冬
忐忑不安的孙宝琦敲开了杜公馆的大门。杜月笙和孙宝琦并不熟,见到孙宝琦来访有些意外,连忙把他迎进客厅,吩咐上茶。寒暄一阵后,孙宝琦话锋一转,问道:“敢问杜先生,照目前行情,印度大土每两值多少钱”?杜月笙不明所指,只得对他说:“现在管控很严,印度大土几乎绝迹,已经没有行情了”。孙宝琦这才有些得意地说:“我手头正好有一些,可以送给杜先生”。杜月笙表示自己愿意按照原价买下来。孙宝琦则趁机拿出捐款簿,说:“杜先生如果大义,就请把这些钱捐给浙江受灾百姓吧”。杜月笙这才明白,孙宝琦原来是来向自己募捐的。当即吩咐秘书,填了一张1万元的支票交给孙宝琦。孙宝琦拿到支票后非常高兴,当即告辞离去。
杜月笙手书
不料上车后,随员告诉他,他送给杜月笙的印度大土又被杜月笙送回来了,就放在车的后座上。孙宝琦闻言一震,心中百感交集,直言:“想不到杜月笙一个混混头子,难得能如此深明大义”!人就是这样,一念成佛,一念成魔。时势造英雄,只是想不到人人谈之色变的流氓皇帝杜月笙,也有着自己佛性的一面。1925年2月,孙宝琦任淞沪商埠督办。当年8月,北洋政府任命孙宝琦为驻苏第一任特命全权大使,成为民国外交史上第一位驻外大使。但因使馆经费等问题,迟迟未能到任。随着北洋政府与苏联关系的日渐紧张,1927年3月,孙宝琦正式辞去大使职位,彻底离开了北京官场。
孙宝琦像
1927年初中国政局大变,南方国民革命军的北伐势如破竹,已占领长江中下游地区,奉系军阀主导下的北洋政府处于风雨飘摇之中。3月,离开北京官场的孙宝琦前往天津静养。其间先后任扬子江水利委员会委员长以及全国赈务督办、华洋义赈会长、中法大学董事长等职,从事慈善文教活动。1928年孙宝琦南下上海定居。移驻上海期间,孙宝琦仍不甘寂寞。时存复起的念头,加上他背负政界名流的声望,沪港等地不少赈济事业都推他领衔,博得清廉好施的清名。晚年,他主要依靠汉冶萍公司车马费过活,但对于慈善事业或亲友的困难,他仍毫不吝啬。由于举债投资失败,孙宝琦晚年的生活过得颇为拮据。1931年2月3日,孙宝琦胃病发作,病逝于上海,终年65岁。
余杭慧定寺塔(小白菜在石门塘准提庵削发为尼法名慧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