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怒赞!女儿受欺负,爸爸霸气撑腰:谁欺负你,我就收拾他爸爸

半月的天下事 2024-04-20 08:44:42
前言

近日,在社交媒体上的一则视频火爆全网。

视频中是一名爸爸对着自己的女儿问话。

爸爸问:“你头上的发夹为什么少了一个?”

女儿说是班长给卸了,爸爸又问为什么,女儿答道这是因为班长想欺负她。

随后爸爸又指着女儿那明显被颜料给弄脏了的衣服,说这是谁干的。

女儿说到:“这是我旁边坐着的男生给我涂的,他就是想欺负我才给我涂的。”

随即爸爸对女儿霸气说到:“爸爸告诉你,在学校里边,以后受到这种欺凌,一定先要告诉爸爸,爸爸替你撑腰。”

“无论你哪个同学敢欺负你,你爸爸就过去收拾他爸爸。”

短短的一则视频,收获的无数的点赞,网友也纷纷在评论区,对爸爸的霸气言论表示称赞。

女孩被霸凌全村出动

2022年,湖南仙人湾瑶族乡中学一名七年级学生,在学校遭到了两名八年级学生的霸凌。

该学生的爷爷刚去世不久,爸爸妈妈又在外边打工,也就成为了传统意义上的“留守儿童”。

当村里人得知这名孩子被学校的学生霸凌后,为了给孩子讨要说法,全村人找到学校,为孩子壮胆撑腰。

这种行为也得到了网友的认可,相信有了这一次后,孩子在学校再也不会遭到霸凌了。

校园霸凌为何屡禁不止

一、留守儿童与单亲家庭孩子居多

据司法大数据的统计,2021——2023年的所有涉未成年人暴力事件中,被告人为留守儿童的案件共1835件,占比22.94%;被告人为单亲家庭的案件共556件,占比6.95%。

父母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缺少父爱或者母爱的孩子,成长经历是不完整的。

一个完整的家庭,是孩子坚强的后盾,也是孩子内心最大的依靠。

但有些家庭迫于生计,也为了给孩子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父母都出门务工,将孩子独自留在家中,或者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

这就造成了两种极端情况。

一种是爷爷奶奶管不住孩子,孩子在外边没人约束,于是三五成群在一起,开始形成社会的团伙雏形。

当人数多了以后,这些孩子的底气就足了,做事情便开始不计后果。

因为身边的“好朋友”太多,心态也从“不怕被人欺负”开始向“欺负别人”转变,这是为了向同龄人“证明”自己有多么的厉害。

第二种是性格比较善良的孩子,父母不在身旁,做什么事情都没有底气,和别人发生争执也不敢过多反抗。

从一件小事的吃亏开始,然后遭到言语上的侮辱后也不敢反抗,渐渐地便成为班里欺负的对象,最后遭到学生们的霸凌。

二、家庭教育的缺失

大部分家长的教育是以自己孩子不受欺负为主,却从来没有考虑过自己孩子在学校是否欺负别人。

“在学校要是受到别人欺负了,不要怕,直接打回去,有什么事儿爸妈给你担着。”

这种教育孩子的理念本身没问题,但是比较片面,因为只是在教导孩子如何保护自己,却忘了教育孩子,在外边也不要欺负别的同学。

因为一点小事,两个孩子起争执,从小接收到这种教育的孩子为了自己不被“欺负”,便开始殴打对方。

打赢以后,孩子会发现对方根本不是自己的对手,于是在以后的生活中便开始经常欺负对方,有时还无辜殴打。

“破窗效应”,别的好朋友看到那个孩子一直被欺负,于是也开始在旁边起哄,有时还“帮帮忙”,渐渐地,这孩子便沦为了被校园霸凌的对象。

所以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首先要教育好孩子在外边要如何保护好自己,另外还要教育孩子不要欺负别人,要心存善念。

保护好自己没必要非得通过暴力手段,要更加注重与同学间的友好相处,不要去欺负、侮辱同学,否则“屠龙少年终成龙”。

三、学校管理的失位

校园霸凌是存在了几十年的问题,为什么直到现在还依旧频繁上演?

作为学生的直接管理机关,和校园霸凌发生地,学校的管理难辞其咎。

作为学校方面,首先要营造一个良好的班风,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如果整个班级的同学都团结在一起,相信班中一定不会出现霸凌的事件。

其次是对学生三观的教育。未成年孩子的认知是狭隘的,虚荣心也是扭曲的,往往将有些丑陋的行为,认定为是英雄主义。

就比如霸凌事件,大部分霸凌者都以打人为荣,感觉在学校想打谁就打谁能彰显自己的“实力”,甚至在学校以“老大”自居,以进入霸凌团伙为荣。

每个孩子都有虚荣心,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也喜欢英雄主义色彩,这是学校方面要着重强调的。

英雄主义并不是欺软怕硬,别人的认可也不是通过欺负同学来实现的。

要让学生深刻的认识到,霸凌是一种极其丑陋的行为,是一种极其不道德、触犯法律的行为,同学间应该以互帮互助、团结友爱为荣。

四、普法教育力度不够

我国在前几年就开始了“法律进校园”活动,向未成年宣传法制教育。

然而校园暴力依旧频发,说明光是宣传教育还不够,需要培养孩子严守法律的意识。

不要仗着自己未成年的身份,便可以肆无忌惮、为非作歹,要认识到触碰到法律底线的严重后果。

将更多的案例,以生动形象的方式来呈现给孩子们,给孩子灌输“法律红线不可碰”的思想。

尤其是要认识到校园霸凌不仅给对方带来心理和身体上的伤害,自己更是走向了违法的道路,带来的严重后果会影响自己的一辈子。

结语

希望多方合作,形成合力,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和教育,杜绝校园霸凌现象的再次发生。

0 阅读: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