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弼(1425-1487),字汝弼,号东海,是明代著名的书法家。张弼出生于松江华亭,成化二年(1466)进士,曾任兵部主事、员外郎和南安知府,因而被称为“张南安”。他自幼聪慧,擅长诗文,尤精草书,常与李东阳、谢铎等人诗文往还,留下了许多作品。
根据都穆的说法,张弼的草书师从宋昌裔(即宋广),但董其昌则认为他学怀素。考虑到两人年纪相差悬殊,张弼亲自得宋广授艺并不现实,因此评论家们主要是从他的草书风格上进行推测。张弼的草书风格可以看作是明初草书家将元代的蕴藉之风发展为纵放之风的一种延续。与宋广、解缙等人一样,他追溯唐代的张旭和怀素的风格。
张弼的传世书法作品既有狂草大幅、长卷,也有题跋、诗稿。他的草书发展趋势,最初较为规范,后来则变得狂放不羁。祝允明曾评论他:“张公始者尚近前规,继而幡然飘肆。虽声光海宇,而知音叹骇。”这说明张弼的草书经历了从规范到放纵的转变。
张弼的章草作品较为稀少,但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一页《宿友人别业诗翰》,该作品波磔翻飞,横势强劲,与宋克、俞和的风格有相似之处。大多数情况下,张弼的草书作品更趋向于“幡然飘肆”,完全抛弃了章草的笔法痕迹,这种风格既有延续性,又具变革性,对明代草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董其昌在评价张弼时曾提到:“东海先生以草圣盖一世,喜作擘窠大轴,素狂旭醉,震荡人心。”陆深也有类似评价。张弼的行书亦有特色,董其昌曾赞其“行押书尤佳”,在当时深受好评。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题提学绣衣兰亭司马道伯书诗文后》,是其行书的代表作品,行笔峻爽,有宋人意趣,确实高出同时代人一筹。
王鳌评价张弼时说道:“其草书尤多自得,酒酣兴发,顷刻数十纸,疾如风雨,矫如龙蛇,欹如堕石,瘦如枯藤,狂书醉墨,流落人间,虽海外之国,皆购求其迹,世以为颠张复出也。”这说明张弼的草书风格在当时极为受欢迎。
然而,张弼的草书作品也存在精粗之别,落差较大。他的应酬之作往往不尽如人意。陈献章曾评价他:“好到极处,俗到极处。”项穆在《书法雅言》中也曾批评道:“后世庸陋无稽之徒,妄作大小不齐之势,或以一字而包络数字,或以一傍而攒簇数行,强合勾连,相排相纽,点画混沌,突缩突伸。如张汝弼、马一龙之流,且自美其名曰梅花体。”这说明张弼的草书中确实存在轻浮之笔,气格近俗。
王世贞则评价较为中肯:“余见其迹颇多……虽丰逸妍美,而结法实疏,腕力极弱,去素、旭不啻天壤。”他认为张弼的书法过于雕琢,影响了他的同乡张骏,后者被讥为“婢学夫人,樵爨厮养,丑恶臭秽”。受张弼影响的书法家还有萧显文明和邵文敬,他们的草书风格也是效仿张弼。
张弼的草书在明代中期前是一种新的潮流,对明代草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虽然他的草书作品中存在一些花哨和俗气的笔法,但他的突破与创新为后来的书法家,如祝允明的出现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