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万里之遥的巴格达的郊外,一座奢华巍峨的宫殿在地平线上若隐若现,好似海市蜃楼一般虚无缥缈。
炙热的阳光洒在宫殿顶端,建筑表面上所有的棱角和敞开的窗户明亮得刺眼。
沿着盘山公路一直向上开去,路上松散的碎石堆里长满了橄榄树和棕榈树,肆意地占领了曾经奢华的花园。
游客来到这里,听着导游的介绍,都会发出一句“宫阙万间都做了土”的感慨。这座宫殿曾经是萨达姆最豪华的宫殿之一。
以前,这里是人民的禁区,精雕细琢的地砖和门廊都是为富人所专有。
现在,只留下了满满的涂鸦与斑驳的墙壁,回音廊也成了当地孩子的足球场。
萨达姆,曾经也是不可一世的中东枭雄。生前,萨达姆是一位偏执的嗜血狂人,他的眼中到处都是阴谋诡计。对外,萨达姆下令大批处决反对派,疯狂屠杀库尔德人。
那么,萨达姆对于俘虏的美军女兵又是什么态度呢?是继续使用强硬的手段,还是将美军女兵视作筹码,以礼相待。
萨达姆的起家之路1937年4月28日,中国这边山河破碎,成天提心吊胆,担忧日军的铁蹄,伊拉克那边也不遑多让,国家早已成了半殖民地国家。
就在这个历史关口,萨达姆·侯赛因出生了,降临在伊拉克萨拉赫丁省提克里蒂城哈莱地区的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
该说不说,襁褓中的萨达姆是个苦命人,还未出生,父亲就一命呜呼了。
放在文明较为先进的地区,萨达姆就是一个遗腹子。可按照伊拉克的民风民俗,却不是这样。
父亲死了,可父亲还有兄弟,于是依照游牧民族的收继婚制度,萨达姆的母亲便嫁给了他的叔父哈吉·易卜拉欣·哈桑。
贫困的先天环境,不仅没有消磨萨达姆的生存意志,反而培养了他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可是长到十岁,叔父家的日子也举步维艰,连锅都揭不开了。
为了谋生,少年的萨达姆又寄养在舅父的屋檐下。
这趟迁徙改变了萨达姆的一生,毫不夸张地说,是萨达姆命运的转折点。
舅父家境较好,早年毕业于伊拉克一所不错的军事学院,还参加过反英斗争。
失败后,舅父进入高墙深院的牢狱,度过了五年时光。
更值得一提的是,舅父的几个兄弟也是民族主义者,反抗过奥斯曼土耳其的统治。
因此,萨达姆在最关键的价值观形成期间,受到了舅父一家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深刻的影响,内心充满了对奥斯曼和大英帝国的仇恨,这在一定程度上极大的左右了未来的萨达姆。
舅父对萨达姆视如己出,供他上学。只是不知道什么原因,萨达姆没能拿到巴格达大学法律系的毕业证,就踏入了社会。
19岁时,萨达姆参加了阿拉伯复兴社会党。
青年时期,萨达姆就敢想敢干,接受了刺杀卡塞姆总理的行动。
只是此次刺杀行动没能成功,萨达姆腿部中弹,远逃埃及,并成为了复兴党在埃及分支机构的高层成员,负责领导北非和阿拉伯半岛地区的复兴党组织。
1962年,复兴党联合伊拉克军部势力,推翻了卡塞姆政权,萨达姆也从开罗返回了巴格达。
后来复兴党不满阿里夫政权,萨达姆也审时度势,开始了密谋推翻阿里夫政权的斗争。
终于在1968年协助贝克尔总统,夺得了伊拉克的大权。
由于贝克尔总统年老多病,萨达姆实际上掌握了伊拉克的军政大权。
他上台以后,大力排除异己,逮捕了100多名高级军官,并当场处决了21位,起到了杀一儆百的效果。
从此,萨达姆在伊拉克成了彻彻底底的独裁者。
这一点,他自己都不讳言,也不遮掩。
比如全国到处都有萨达姆的画像,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首都巴格达街头一幅宣传巨画:画上主题是萨达姆和2000多年前的巴比伦大帝尼布罕尼撒二世紧紧握手的画面。
就连伊拉克电视台晚间新闻的开场曲都命名为“萨达姆之歌”。
歌词大意则是:“萨达姆,萨达姆,你的伟大胜利数不胜数,你的品德无可匹敌,你是贫苦人的靠山和希望,你是最高之峰,不可逾越。”
残暴的统治手段,是萨达姆的标签之一。
可同时,萨达姆也很重视本国的经济发展,建立了以石油工业为主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工业在伊拉克国民生产总值所占比例从1968年的41.6%上升到1978年的63.9%,切实为伊拉克百姓增添了福祉。
雄心勃勃的萨达姆不满足于伊拉克这个弹丸之地,他的梦想是联合阿拉伯势力,成为阿拉伯世界的霸主,利用中东的油气资源和关键的地理位置重现伊斯兰的辉煌历史。
然而,萨达姆的这一宏大的目标和美国的全球霸权是结构性的矛盾,两者必然要文攻武斗,最终爆发战争。
第一次海湾战争现在大多数的年轻人都不知道,海湾战争分为两次,前后长达十二年。
如果说第一次尚属正义之师,第二次则是彻头彻尾的不义之举,竟然以伊拉克有大规模的杀伤性武器这样荒谬的借口出兵伊拉克。
1991年1月17日,伊拉克当地时间凌晨2时40分,当所有人还在熟睡之际,隆隆的炮火声打破了黑夜的寂静。
停泊在海湾地区的美国军舰向伊拉克发射了百余枚“战斧”式巡航导弹,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开始了实施“沙漠风暴”行动,第一次海湾战争正式开打。
战争的起因源于伊拉克拒不执行联合国安理会第678号决议,不从科威特撤出武装力量。
导致伊拉克和科威特两国发生矛盾的原因主要有三条:一是石油生产上的分歧,伊拉克指责科威特超产石油,导致油价下跌,使得伊拉克损失了140亿美元。
二是领土上的纠纷,伊拉克和科威特之间有一段120公里长的陆地边界存在争议,恰好这一地区又盛产石油,伊拉克指责科威特在争议地区盗采石油。
三是债务问题,两伊战争期间,伊拉克曾向科威特借债300亿美元。
伊拉克提出和伊朗作战,是保卫阿拉伯世界,要求科威特免除债务。
这三条,不论从哪条分析,都站不住脚。尤其是最后一条,更是荒唐至极,明明是债务人还不起债务,要物理解决债权人,反而说得自己是受害者一样。
伊拉克的行径遭到了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反对,此时的美国正着力构建“全球秩序”,显然不能容忍伊拉克胡作非为。
很快,美军就从1月17日开始,对伊拉克持续实施了38天的轰炸,使得伊拉克的指挥和控制系统彻底瘫痪。
另一方面,多国部队又在科威特境内对伊拉克陆军进行了围歼。
1991年2月26日,萨达姆宣布接受停火协议。
2月28日,第一次海湾战争结束。这场战争提高了美国的国际地位,仅以死亡286人的代价就取得了胜利,使得美军在遭遇越南战争的打击后,重拾了军事信心。
不过是战争就有伤亡,尽管在第一次海湾战争期间,美军凭借着先进的武器和通讯技术以及超越性的技战术,以极小的伤亡取得了极大的成果。
等到2003年3月20日,美国又酝酿了第二次海湾战争,绕过了联合国安理会,擅自对伊拉克发动了军事进攻。
这次不同上次,美军伤亡较大,有几名女兵不幸被萨达姆俘虏,其中就有一位名叫杰西卡·林奇的女兵。
美国女兵杰西卡·林奇一家都是军门中人,其祖父、父亲都是身经百战之人。
从小,林奇就被教导要保家卫国,捍卫美式民主。
因此,在家人的感召下,林奇19岁就脱去了校服,穿上了戎装。
海湾战争期间,林奇是美国陆军第507维修连的一等女兵。
按照常理推断,维修兵不需要经常亲临战场一线,被俘虏的几率也是不同兵种较低的一类。
可是天不遂人愿,战场上什么都可能发生,年轻貌美的林奇就非常倒霉,在一次执行任务的过程中,遭遇了不测。
3月23日,林奇接到上级命令,跟随美军特种部队,乘车前去纳西里耶地区,负责车辆维修任务。
抵达纳西里耶后,美军特种部队手起刀落,利索地击退了伊拉克派驻在这里的守军,占据了幼发拉底河流经此处的两座桥梁。
本来任务执行的很顺利,可美军还是犯了兵家大忌——骄兵必败,低估了伊拉克军队的实力。
由于纳西里耶地区生活的大部分都是什叶派,而非亲萨达姆的逊尼派,所以美军判断当地居民不会为难自己。
实际上的情况则完全不同,驻守在此地的伊拉克第三军,是伊拉克的精锐部队,作战意志完全非杂牌军所比。
美军向巴格达推进的过程中,遭到了第三军的顽强阻截。
纳西里耶地区有着错综复杂的水泥建筑,是打巷战的好地方,没了空中飞机的掩护,美军的实力大打折扣。
林奇所在的维修连因在激战中,未能及时进入九号公路,而是如迷雾中的羔羊,失去了方向,误入了八号公路,脱离了大部队,遭到了第三军的埋伏。
随后,不善于作战的女兵林奇还是拿起武器,同伊拉克军队作战,终因寡不敌众,不幸被俘。
被俘后的林奇,身体受到了重伤,立即就被送到了一所军方医院进行抢救。当时的萨达姆树倒猢狲散,濒临绝境。
为了同美国人谈判,增加手中的砝码,他便命令属下,将林奇转移到一所条件更好的医院。
根据医生们的回忆,林奇送来时,手脚冰凉,呼吸急促,瞳孔有了四散的迹象,距离鬼门关只有一步之遥。
所幸林奇年龄较轻,身体强健,依靠着顽强的求生意志战胜了死神。
本来萨达姆想依靠战俘同美军谈判,出乎意料的是,美军压根不给萨达姆这个机会,直接出动三角洲特种部队,将林奇成功营救出来。
获救后的林奇被美国各大媒体大做文章,并精心设计,包装成了一位女英雄形象。美国总统布什也在白宫接见了这位获救的英雄。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还专门拍摄了电视剧《拯救大兵林奇》赚取了美国人民的收视率。
不论是影片,还是媒体都刻意制造了林奇英勇不屈的壮举。
其实林奇获救时,压根没有遭到萨达姆的虐待,也没有遭到伊拉克士兵的任何殴打。
林奇当时完全没有恢复意识,一直躺在病床上,她醒来第一眼见到的也是美国大兵。
于是,林奇这个年方19岁的女兵,在自己不知道的情况下,就糊里糊涂成为了众人瞩目的英雄。
事后,林奇道出了真相:营救途中,自己一枪未开,她自己都承认“我不认为自己是一名英雄,我只是一个幸存者。”
讽刺的是,萨达姆政权没有虐待俘虏的现象,一来是抓获的俘虏太少,二来是想利用俘虏谈判,也会好好招待。可反观美国,就干出了不少的恶心事。
林迪·英格兰是另一位美国女兵。同林奇一样,她也曾一度成为家乡人民的骄傲。
在她的家乡弗吉尼亚州米纳勒尔县城,林迪的照片和其他在第二次海湾战争期间服役的女军人一起,被悬挂在政府大楼门前,作为当地荣誉的象征。
可之后,林迪参与了对伊拉克战俘的略带,并且还是虐待俘虏丑闻的中心人物。据悉,林迪曾在看管战俘期间,不间断对伊拉克战俘实施残忍的水刑、鞭刑、棍刑,还曾让囚犯对伊拉克战俘做一些不可描述之事。
并且林迪还让六名伊拉克战俘脱光衣服,摆成金字塔,自己则站在身后,和一名美国大兵合影留恋。
虐待战俘丑闻曝光后,人们惊讶地发现,七名美国士兵中,有三名都是女兵。
这些女兵上了战场,彻底改变了自己的心性,扭曲了自我,成了面目可憎的魔鬼怪兽。
结语:像这样惨无人道的罪行,美国士兵还曾干过许多。
比如震惊全球的哈迪塞屠杀平民事件、马赫穆迪亚奸杀事件、黑水公司巴格达枪击案等等。
至于死亡的萨达姆,则被描绘成了恶魔。
对于伊拉克的政敌,或许名副其实,但对于美军战俘,则未免有点言过其实了。
参考资料
《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侯赛因》 国际资料信息
《美国军队大量雇佣女兵的原因分析—兼谈美国女兵的被虐与虐俘》 中华女子学报 李少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