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每当眼皮跳时,我们总把它当成一种判断运气的方法,还不忘默念一句“左眼跳财,右眼跳灾”。
一般来说,眼皮偶尔跳跳,能在一段时间内就停止,是正常的生理反应,但如果长期、经常性出现眼皮跳动,就不仅仅是“财”或“灾”那么简单了。神经外科医生告诫:频繁“眼皮跳”,小心出现大问题——面肌痉挛!
病例解析
患者,44岁,女性,大约从2019年起,说话时,右眼总是不自主眨眼。朋友也注意到了这点,没少笑她:一说话就眨眼“放电”!但大家也就说着打趣,谁也没当回事。
过了半年后,不仅在说话时“放电”,吃饭的时候,右眼也眨不停,她的右侧口角也开始抽动。这对她的生活造成了不小的影响,于是她找了当地的中医调理。服用中药后,眨眼“放电”、嘴角抽动等症状未见明显好转。
随着时间推移,她的眼皮跳得越来越重。就算不说话、不吃饭时,右眼及右侧嘴角也会不停抽搐。
磁共振检查结果提示:椎基底动脉存在严重的畸形,左侧椎动脉颅内段-基底动脉迂曲,相应脑干轻度受压,同时基底动脉压迫三叉神经颅内段,椎基底动脉分支血管压迫面听神经,面听神经及三叉神经受血管压迫严重,只有通过手术松解神经和血管,将粘连的神经和血管隔开,才能解除患者的症状。
眼皮跳就是面肌痉挛?症状自查,判断是眼疲劳还是面肌痉挛!
通常眼皮跳分两种:生理性和病理性。
生理性的眼皮跳不需要治疗,经过适当休息就会自动缓解,一般是由于用眼过度,比如你手机玩多了。
病理性的眼皮跳就需要引起重视了,它可不是手机耍多了这么简单的!一般都是因为某种疾病引起的。而面肌痉挛就是其中一种,又称面肌抽搐,指一侧面部出现快速的不自主抽搐,呈不规律、阵发性,常在情绪激动或紧张时加重。
大部分的面肌痉挛是由于颅内血管压迫面神经,造成神经异常兴奋所致(约80%~90%);少数则由桥小脑角区肿瘤、囊肿及肉芽肿等因素导致。
由于面肌痉挛属于进展性疾病,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病症状也会逐渐加重:
早期的面肌痉挛:表现为下眼睑不自主抽搐,即我们常见的“眼皮跳”。发病初期,这种抽搐感较轻,持续时间较短(仅为几秒钟);随着病情进展,抽搐程度逐渐加重、时间逐渐延长且频繁。
发展到中期:抽动时眼睛睁眼困难,抽动范围扩大,表现为口角不自主抽动、向上歪斜、张口受限,严重者还会影响到颈部肌肉,少数患者在抽搐时还伴有面部轻度疼痛或耳鸣。
病程后期:严重者整天不停发作,影响进食及说话,还可能出现面部肌肉萎缩、轻度瘫痪等问题。
由于面肌痉挛的初期症状为“眼皮跳”,大多患者不会将它当作一种疾病。但若任其发展,病情会逐渐加重,不断发生的面肌痉挛会导致患者出现口眼歪斜的症状,严重损害患者容貌,出现侧眼不能睁开、口角向同侧歪斜等并发症,甚至发展到面瘫,即使做手术根治面肌痉挛后都无法改善,。会给患者的工作和生活造成很大的麻烦,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工作等,不断发生的面肌痉挛久而久之会使患者心烦、焦虑,产生一系列心理障碍,既影响患者正常的社会交往,也影响家庭和谐。
因此,出现面肌痉挛,不要“放任不管”,建议及早进行治疗。
什么样的人容易被面肌痉挛盯上?不只发生在中老年人身上!
面肌痉挛常发生于中老年,且更“青睐”女性,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年纪越大患有面肌痉挛的可能性更高。
这是因为面肌痉挛的发病是由于患者面部的神经根部受到血管压迫而产生的,一些上了年纪的中老年人,经常会有高血压、高血脂以及糖尿病等问题,这些都很容易导致出现动脉硬化,血管走形发生异常,压迫到面部神经,引起面肌痉挛。
所以,一般来讲,从年龄上看,面肌痉挛好发于中老年,高峰发病年龄在40~50岁;
另外,从性别上看,女性略多于男性,但近年来,发病年龄也有年轻化的趋势。
得了面肌痉挛如何治疗?
作为一种常见的神经外科疾病,面肌痉挛和单纯的眼皮跳不同,一般不会自愈。临床上,面肌痉挛有多种治疗方式:
1、药物治疗
常用于面肌痉挛发病初期、无法耐受手术或者拒绝手术者以及作为术后症状不能缓解者的辅助治疗,可缓解减轻部分患者的症状。
但无法根治,还会有一定的副作用,药效维持不久就会复发;患者会出现嗜睡、反应迟钝等症状。
2、肉毒素注射
90%的患者初次注射有效,但随着病程加长,注射间隔越来越短,重复注射疗效也逐步降低,反复注射肉毒素患者可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面瘫。因此,注射肉毒素不可能作为长期治疗面肌痉挛的措施。
主要应用于不能耐受手术、拒绝手术、手术失败或术后复发、药物治疗无效或药物过敏的成年病人。
3、显微血管减压术
是目前唯一一种针对病因的治疗方法,属于微创手术。手术有效率和相对小的手术风险使得MVD迅速取代其他治疗方法,既根治面肌痉挛,还可保留面神经的正常功能,因此显微血管减压术已经成为目前首选的治疗方案。
总之,面肌痉挛早发现早治疗,行显微血管减压术预后良好,为很多患者解除了痛苦,回归正常的生活。避免有病乱投医,越治越严重,一定要到正规医院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