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美国在中国周边部署导弹系统,防止中美“古巴导弹危机”时刻

经世致用之 2024-11-24 04:35:49

导读:2024年11月14日,美国国防部长向国会提交了《美国核使用战略报告》,该报告直接描述了美国总统在极端情况下考虑的核武器使用方案。

2024 年 11 月 5 日,加利福尼亚州范登堡太空部队基地试射了一枚未携带武器的“民兵”III 洲际弹道导弹。

11月5日,美国从加利福尼亚州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了一枚LGM-30G民兵III洲际弹道导弹。这次测试的引人注目之处在于,它恢复了已经弃用的同时携带三枚弹头的旧技术。而在中国周边,除了在韩国部署“萨德系统(末端高空区域防御系统)”外,美国和菲律宾同意将2024年4月美国陆军与菲律宾军队进行联合军事演习期间部署在菲律宾北部的“台风”导弹系统持续保留,该系统可以发射标准导弹-6和“战斧”陆攻导弹,其中“战斧”导弹射程超过1000英里(1600公里),将中国置于其射程范围内。

近年来美国不断废弃《中导条约》等双多边军控条约,在中国周边国家部署的导弹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将破坏战略安全平衡,破坏国际和地区和平与稳定。考虑到美国在核军控和裁军领域的“废约”“退群”主要发端于特朗普第一任期内,那么在特朗普2.0即将开始的当下,美国这种不断在中国周边升级部署导弹系统的做法极易构成中国的“古巴导弹危机时刻”,中国应当对此保持高度警惕。

全文如下:

引言

据外媒报道,11月5日,美国从加利福尼亚州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了一枚LGM-30G民兵III洲际弹道导弹。大约30分钟后,机上的三枚弹头击中了4200英里(6759公里)外马绍尔群岛里根试验场的目标。这次测试的引人注目之处不在于发射了一枚洲际弹道导弹——因为这是测试美国洲际弹道导弹准备状态的常规做法——而是它携带了三枚弹头,而不是一枚。

美国最近在加利福尼亚州范登堡太空部队基地进行了民兵 III 洲际弹道导弹的未携带武器试射。

实际上,这种多弹头分导导弹技术已经过时了。冷战后美俄关系的缓和减弱了维持庞大核武器库的动机,随着需求降低,多弹头分导导弹不再使用,威慑门槛也逐渐降低。目前生效的任何削减战略武器条约(据作者回忆)都没有禁止增加核弹头数量。但随着战略环境和心态的改变,一项旧技术被重新启用,在不增加运载系统或发射井数量的情况下,可以使部署的弹头数量迅速增加两倍。

11月14日,国防部长向美国国会提交了一份描述美国核战略的非机密报告。这份根据规范战略力量的《美国法典》第10编第491条所提交的“491报告”,反映了美国总统拜登今年早些时候发布的总统核力量使用指导的非机密描述,国防部长提交这份报告是为了向国防部和联合部队发布该报告的机密执行指南。491报告以非保密的形式描述了与之前总统核力量使用指导的变化,说明了潜在对手核武库的增长、现代化和日益多样化所带来的新的威慑挑战。它以2022年国防战略和核态势评估的结果为基础,直接为美国总统在极端情况下考虑核力量使用方案的发展提供信息。

这次提交报告的核心内容包括,指示美国计划同时威慑多个拥有核武器的对手;要求在可行的情况下整合非核能力,以支持核威慑任务;强调升级管理在美国应对有限核攻击或高后果非核战略攻击规划的重要性;并且能够与盟国和伙伴进行更深入的磋商、协调和联合规划,以加强美国的延伸威慑承诺。

除在美国本土悄然更新升级和发展核力量外,美国近年来也不遗余力在周边国家部署陆基和空基核力量运载系统。在韩国部署“萨德”系统一直遭到中国的反对,2024年4月开始,美国陆军更将“台风”导弹系统部署到菲律宾北部,作为与菲律宾军队联合进行战斗演习的一部分。“台风”导弹系统是一种陆基武器,可以发射标准导弹-6和“战斧”陆攻导弹,其中“战斧”导弹射程超过1000英里(1600公里),将中国置于其射程范围内。据美联社报道,一名美国将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美国陆军最近将中程导弹系统部署到菲律宾北部“极其重要”,并允许美菲军队联合训练,以应对在亚洲群岛条件下使用此类重型武器的可能性。

11月15日,美菲导弹合作又有新进展,菲律宾武装部队宣布,他们打算继续从美国购买新型“台风”导弹发射系统,从而加强其海岸防御和中程攻击能力,这一决定加剧了与中国的紧张关系。菲律宾军队已经熟悉这些系统,因为美国陆军在4月举行的双边演习中在该岛部署了这些系统。

11月18日,这一合作进一步升级,美国国防部长劳埃德·奥斯汀(Lloyd Austin)和菲律宾国防部长吉尔伯托·特奥多罗(Gilberto Teodoro)在马尼拉签署了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军事信息安全通用协议》(General Security of Military Information Agreement),以确保交换高度机密的军事情报和美国将向马尼拉提供的关键武器技术。目前这两个长期的条约盟友加强了国防和军事合作,包括大规模的联合作战演习,显然是为了应对中国。

除了在亚太地区增加陆基导弹系统的部署,美国还不遗余力加强海基核力量在亚太地区的部署情况。美国一艘“康涅狄格”号核动力核潜艇2021年10月2日在南海撞山,该事故处理不当极易造成南海的“切尔诺贝利事件”,这引起南海周边国家的普遍担忧。2021年9月美英澳三边安全伙伴关系(AUKUS)的建立,更引起对亚太地区核潜艇军备竞赛的担忧。

为了给自己发展核力量“松绑”,推动核能力的现代化和扩张,从特朗普第一任期开始,美国近年来不断“废约”“退群”,尤其在核裁军和军控领域。在日本、韩国、菲律宾等中国周边部署可以运载核武器的陆基导弹系统和新型战略轰炸机的做法,极易构成中国的“古巴导弹危机时刻”,并对国际和平与稳定构成了重大威胁。中国应当加强对国际社会的呼吁和警告,与国际社会一道敦促美国尊重国际核裁军的努力,尊重自己在多个军控裁军条约下的义务,放弃带头破坏国际核裁军努力的做法。

一、美国核能力的发展及其对国际和平的威胁

近年来,美国对其核武库进行了全面的现代化改造,在质和量上均取得显著进展。

一是洲际弹道导弹(ICBM)系统的现代化。“民兵III”洲际弹道导弹最初部署于20世纪70年代,是美国核威慑的基石。尽管系统较为老旧,美国依然投入大量资源进行维护和升级。2024年11月5日的试验显示,“民兵III”导弹配备三枚弹头,恢复了多弹头配置,逆转了《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New START)下的单弹头限制。

最初,“民兵III”洲际弹道导弹(ICBM)配备了三个弹头,但在2014年根据与俄罗斯达成的军控协议,这一数量被减少到一个。《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New START)将在2026年到期,美国计划在现有的400枚“民兵III”导弹中重新配置三个弹头。为此,必须进行验证测试,但2023年的试射以失败告终。

目前看来,新的试射似乎取得了成功。尽管11月5日试射的三个弹头并非核弹头,而是联合测试组件(Joint Test Assemblies,JTA),其中一个组件不仅仅包含用于提供飞行遥测的仪器,还使用了一种所谓的“高保真”JTA以至于能够更全面地测试投送载具。这种组件的组装方式与真实弹头非常相似,包括爆炸,唯一的区别是,它不含核材料,仅使用替代材料来模拟真实弹头的平衡性。

如果此次试验中生成的大量数据被验证无误,那么这些“民兵III”导弹应该能够继续服役至2030年代,届时推迟多时的LGM-35“哨兵”导弹将接替它们的角色。“哨兵”洲际弹道导弹(LGM-35)计划于2030年代中期取代“民兵III”,采用先进的制导技术和更强的生存能力,更能够突破复杂的导弹防御系统,将是美国核武器系统的一次重大飞跃。

二是战略轰炸机能力的扩展。美国正在研发B-21“突袭者”隐形轰炸机系远程隐形轰炸机,能够携带核弹和常规弹药,预计将在2020年代中期服役。B-21将补充现有的B-2“幽灵”轰炸机和B-52“同温层堡垒”轰炸机。

2023年11月10日,B-21在加利福尼亚州帕姆代尔的第42工厂成功完成首飞,这是研发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在成功的测试后,美国国防部于2024年1月23日批准B-21进入低速率初始生产阶段,这表明对其设计和性能的高度信任。到2024年5月,B-21正在加利福尼亚州爱德华兹空军基地进行更多测试飞行。美国空军发布了新的照片,展示了其流线型设计和先进的能力。

2024年9月,在空军与太空部队协会的“空天与网络”年度会议上,美空军领导层分享了B-21项目的最新进展,强调B-21将在未来逐步替代老化的B-1“枪骑兵”轰炸机和B-2“幽灵”轰炸机,并指出其采用的开放式架构设计能够整合新技术,应对未来威胁。截至2024年11月,B-21“突袭者”仍处于飞行测试和生产阶段。美国空军计划部署至少100架B-21轰炸机,预计将在2020年代中期投入服役,以增强美国的远程打击能力。美国空军计划采购至少100架B-21,每架可投放多枚核弹头。

一架 B-21 突袭者在加利福尼亚州爱德华兹空军基地进行飞行测试|图片来源:Air and Space Forces

三是超音速和远程导弹的进步。就超音速导弹而言,美国空军的AGM-183A空射快速反应武器(ARRW)正在开发中,目标是实现高速精准打击。尽管主要用途为常规武器,但其双用途潜力引发了对核军备竞赛升级的担忧。在常规对地导弹方面,美国还部署了能够精确打击目标的常规地对地导弹,这些导弹提高了核威慑能力,并为潜在冲突增加了战略模糊性。

四是海基核力量的现代化。首先是“俄亥俄”级弹道导弹核潜艇(SSBN)的现代化。该型号潜艇每艘配备多达20枚“三叉戟IID5”导弹,每枚导弹携带多个独立目标重返大气层飞行器(MIRV)。美国正在进行现代化计划,计划用“哥伦比亚”级潜艇取代“俄亥俄”级,预计2031年投入使用,这将延续海基核威慑力量数十年。

五是对核项目的资金投入增加。美国国防部和国家核安全管理局(NNSA)为核现代化分配了大量资源。根据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2021年的估算,未来十年美国在核力量上的支出将达到6340亿美元,涵盖弹头、运载系统和指挥控制基础设施的升级工作。

六是导弹防御系统的部署和战略存在的扩展。美国近年来加强了导弹防御网络建设,主要是部署“萨德”(THAAD)和“宙斯盾岸基”(Aegis Ashore)等系统。这些系统尽管名义上是防御性的,但在亚太地区的部署增加了战略不确定性,并可能引发区域军备竞赛。近年来美国显著扩大了其全球战略布局。尤其美国在韩国部署“萨德系统”以及向菲律宾部署的“台风”导弹系统,这些举措与该地区持续进行的军事演习相结合,引发了南海和台湾海峡等紧张地区升级风险的担忧。

美国违反其在国际核裁军军控条约下的义务,不断持续推进其核能力现代化,打破国际战略力量稳定与平衡,对国际和平构成了多方面的威胁。首先是破坏军控框架的稳定性。先进核武器的持续测试和部署削弱了《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等协议,并可能刺激对手增强其核武库。其次是引发区域军备竞赛。在亚太地区部署导弹防御系统和远程武器,加之AUKUS等联盟的建立,可能促使中国等相关国家不得不被迫进一步扩大其军事能力。三是增加误判与冲突风险。双用途系统的模糊性和增强的军事准备模糊了常规与核威慑之间的界限,提高了意外升级的风险。

二、美国对核军控与裁军国际义务的违反

美国的核现代化努力违反了多项军控协议。这些行为不仅破坏了全球军控体系的稳定,还可能促使对手加速军备竞赛,对国际和平与安全构成威胁。

(一)违反《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New START Treaty)

《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于2010年由美国和俄罗斯签署,对部署的核弹头和运载系统作出以下限制:

1.部署的核弹头不得超过1550枚;

2.部署的发射装置(包括洲际弹道导弹、潜射弹道导弹和重型轰炸机)不得超过700套;

3.部署和非部署的总发射装置不得超过800套;

美国违反该条约的具体行为包括:

1.测试和部署多弹头洲际弹道导弹(ICBM)。

起初,“民兵III”洲际弹道导弹配备了三个弹头,但根据《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配置被减少到单弹头。最近,美国测试了“多弹头配置”的“民兵III”导弹,例如2024年11月5日的试验中使用了三个弹头。这种配置直接违背了此前根据条约采取的合规措施。美国计划在2026年条约到期后,将400枚现役“民兵III”导弹全部恢复到多弹头配置。美国还计划在2030年代推出LGM-35“哨兵”洲际弹道导弹,这一升级挑战了条约的武器限制框架。

2.运载系统的升级。美国正在研发B-21“突袭者”隐形轰炸机,能够投放核弹和常规武器。美国计划采购至少100架B-21,这将超过目前的轰炸机编制数量,模糊了条约的合规性。

二)违反《不扩散核武器条约》(NPT)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自1970年生效,根据第六条规定,核武国家有义务:推动核裁军;停止核军备竞赛。美国违反条约的具体行为包括:

1.缺乏实质性的裁军努力。尽管过去几十年美国减少了其部署的核武库,但最近的趋势发生了逆转。从2021年到2030年,美国预计将投资6340亿美元用于核武库现代化,包括升级核弹头、运载系统以及指挥控制基础设施。美国研发的超音速武器和双用途导弹(例如AGM-183A ARRW)进一步加剧了核军备竞赛,与条约精神相违背。

2.导弹防御系统的部署。像“萨德”(THAAD)和“宙斯盾岸基”(Aegis Ashore)这样的系统虽然名义上是防御性的,但其在韩国和波兰等地的部署破坏了战略平衡与稳定,对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构成重大威胁威慑,会促使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被迫增强其核武库,用以恢复战略平衡。

3.战术核武器的升级。美国升级了B61核弹至B61-12型号,提高了其精确度并降低了当量,使其在常规冲突中的使用更具可行性,增加了核冲突升级的风险。

(三)违反《中程导弹条约》(INF Treaty)

《中程导弹条约》于1987年由美国和苏联签署,禁止部署射程在500至5500公里的地基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特朗普上台后,美国于2019年以俄罗斯违反条约为由单方面退出。退出后,美国于2019年8月测试了此前条约禁止的 “战斧”陆基巡航导弹。2024年,美国在菲律宾部署了中程导弹系统,能够发射“战斧”导弹。这种行为直接违背了《中程导弹条约》的原则,并加剧了印太地区的紧张局势。

(四)违反《外层空间条约》(Outer Space Treaty)

《外层空间条约》于1967年生效,禁止将核武器或其他大规模毁灭性武器部署在轨道或天体上。美国违反该条约原则精神开展了大量与太空相关的活动。为加强其太空力量,2019年美国成立单独的太空军,引发了外界对太空军事化的担忧。尽管其任务名义上以常规行动为主,但诸如“中段导弹防御系统”(GMD)这样的先进导弹防御系统可能扩展为太空部署,这引发了法律和道德上的争议。

(五)破坏《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CTBT)

《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禁止一切核爆炸,但尽管美国在1996年签署了条约,却始终未予以批准。虽然美国承诺暂停核试验,但美国通过亚临界核试验来验证核弹头设计,这被视为其“核武库维护计划”(Stockpile Stewardship Program)的一部分。虽然技术上没有爆炸性,但这种测试破坏了条约的初衷,并鼓励其他国家发展其核武库。

总之,美国的核现代化努力涉及以下行为,违反或破坏了关键的国际条约:

- 通过测试和部署多弹头系统违反了《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

- 投资于先进核武器和运载系统,违背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规定

- 单方面退出并实施与《中程导弹条约》相违背的行为

- 在外层空间的防御策略可能违反《外层空间条约》

- 通过亚临界核试验破坏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

三、国际社会的应对与合作

应对美国无视其军控义务的行为需要全球协调行动。国际社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重振军控框架。联合国和裁军谈判会议等多边论坛应优先讨论更新和执行军控协议的问题,新的框架应涵盖超音速导弹和两用系统等新兴技术。

二是构建防扩散联盟。包括新兴大国和无核国家在内的各国应组建联盟,向美国施压,要求其遵守条约义务。这可以包括在联合国大会上通过谴责其升级行动的决议。

三是加强区域对话。亚太国家,尤其是东盟成员国,应推动对话以缓解美国导弹部署带来的风险。东盟地区论坛(ARF)等机制可以促进去激化措施和建立信任。更应当敦促美国的北约盟国引起重视,英法德三国对于敦促美国遵守核裁军义务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四是经济和外交手段。通过贸易协议和针对军备生产行业的制裁,可以为遵守国际规范提供经济激励。这些工具如在全球层面实施可以迫使美国重新考虑其核政策。

对于中国而言,更应当高度重视美国在周边国家的导弹部署,将其作为中美战略沟通的一项重要内容,一方面于中美双边层面在各个层级表达安全关切,保留采取对等应对措施的权利。另一方面,应当增强国际社会—尤其东盟国家和美国盟国—对这一问题重要性和危害性的认识,并对菲律宾等纵容美国部署导弹防御系统的国家采取直接的对等措施,防止美国在周边国家的导弹部署构成中国的“古巴导弹危机时刻”。

在即将迎来特朗普2.0的前夜,这一问题应当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

撰文|田士臣

编辑|大琳

校对|李梓涵

排版|李梓涵 王静怡

1 阅读: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