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皮特休
编辑|皮特休
建国前中苏关系
苏联方面认为,在社会主义阵营的大家庭中,苏联应该在欧洲地区承担比较大的义务和责任,而中国则应该在亚洲地区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新中国革命的胜利可以为亚洲地区其他国家的革命提供经验和借鉴。在刘少奇访问莫斯科期间,斯大林认为,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中共已经可以担负起更大程度的义务,苏共和中共可以有所分工,苏共负责欧洲的革命,中共负责亚洲的革命。随着冷战的爆发,苏联不得不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欧洲,但亚洲的革命运动也是壮大社会主义阵营的重要力量,所以斯大林只能把亚洲革命的领导权交给中国。中国作为亚洲的大国,要把主要注意力放在亚洲革命运动上,在东方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多做贡献。
后来中共也是应苏联的要求,替苏联分担了许多国际义务,客观上扩大了中国在社会主义阵营的影响。毛泽东向斯大林提出过想在中国建立亚洲共产党情报局的问题,却没有得到斯大林的支持。1950年,中共中央创立了东方各国革命问题研究会,加强与亚洲其它国家共产党的联系和指导,朝鲜、越南、缅甸、日本等国共产党都先后接受过中共的指导和帮助。朝鲜战争爆发后,尽管国内条件困难、国际环境恶劣,毛泽东仍接受了苏联和朝鲜的请求,抗美援朝,客观上提高了中共在亚洲的地位,凸显了中国在亚洲负责任的态度。
中共领导人认为,援助亚洲革命是十分有必要的,可以维护自身国家安全。中共对亚洲革命的支持,除了表现在帮助解放被压迫的亚洲各国人民之外,还表现在对朝鲜、越南等东亚和东南亚国家的经济援助,使他们向社会主义阵营靠拢。斯大林还认为,中共已经是成熟的政党了,“革命的中心已经由西方转移到了东方,现在又
移到了中国和东亚地区”,中国要履行对东亚各国的责任。斯大林还指出,中国人民长期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了实践之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要用这些经验来帮助其他国家的民族革命运动,促进国际革命运动的发展。
刘少奇秘密访苏,完成了中共中央交给的与苏联谈判的准备性工作,为中苏结盟奠定了基础,为新中国的建立以及融入社会主义阵营做了重要的贡献,使得新中国在百废待兴之际得到了苏联的贷款和专家。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苏联政府第一时间通知中国政府,决定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在苏联的影响下,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匈牙利等9个社会主义国家先后承认了新中国,新中国也把发展同社会主义阵营内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放在了外交的首位。
1950中苏同盟的建立
之前刘少奇的秘密访苏为中苏同盟的建立做好了铺垫,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1949年12月6日,毛泽东借斯大林70寿辰的机会率代表团公开访问苏联,开始两国之间的结盟签约谈判。这次访问莫斯科,中共领导人有两个主要目的,除了给斯大林祝寿,更重要的是想和苏联签订新的条约。1945年中苏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是不平等的条约,中国的主权和利益遭到了严重侵犯,中共中央极力主张废除这一不平等条约既是为了维护国家利益,也是为了给解决其它历史遗留的不平等条约提供借鉴。
毛泽东判断,与苏联签订新的条约是难办的任务。毛泽东乘坐的列车进入苏联境内后,受到了苏联各地主要领导的迎接,抵达莫斯科车站时,苏联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苏联领导人和社会主义阵营各国大使都到车站迎接毛泽东一行。仪式结束后,苏联将毛泽东安排住在精心准备的别墅中,对毛泽东的其它生活方面和安全方面也作了周密的布置。16日下午,斯大林率领全体政治局成员在克里姆林宫会见了毛泽东,这充分体现了苏联对中共对毛泽东的重视。
斯大林毫不吝啬的赞许了中国革命和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伟大功绩,斯大林认为中国革命的胜利能壮大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促进国际共产主义的发展,斯大林还说,“恢复和发展经济是你们今后的头等任务,我们全心全意地祝贺你们的胜利,并希望你们取得更大的胜利”。接着,中苏双方进行了第一次会谈,关于1945年签订的中苏条约问题,毛泽东认为条约是不平等的,希望签订新的条约。斯大林却改变了刘少奇访苏时候的态度,不再支持修订之前的中苏条约。
斯大林考虑到苏联在我国东北的既得利益和废除旧约对苏联的影响,以雅尔塔协定为借口,不同意对条约进行实质性的变动,只同意修改部分条约内容。
斯大林认为,中苏这一条约是根据雅尔塔协定签订的,条约的签署得到了美英两国的认同,若是对条约进行改动,会给美英要修改条约中有关千岛群岛、南库页岛等条款的问题提供法律上的借口。斯大林提出,对于旅顺港和中长铁路的现状问题,由于涉及到中方的权利问题,可以在形式上保留,实际上对某些条款进行改动。
斯大林不同意修改条约的态度显然令毛泽东始料不及,毛泽东又提出,想让周恩来来莫斯科解决条约问题,斯大林对此表示不理解。这次会谈还提到了苏联给中国的经济援助问题,斯大林表示可以提供给中国贷款,毛泽东还提出在空军和海军建设方面,希望得到苏联的帮助,斯大林都痛快的答应了。
关于解放台湾问题,毛泽东提出也希望苏联的帮助,斯大林对此却委婉表示只会提供不给美国人借口的援助形式。
21日,毛泽东出席了斯大林寿辰的庆祝大会,出席大会的还有苏联各加盟共和国代表和其它国家元首。毛泽东和斯大林并排坐在主席台中央,并且第一个作致辞,毛泽东对斯大林的功绩进行了高度的评价,得到了与会者的热烈欢迎。22日,在苏联为斯大林举行的贺宴上,苏联领导人又刻意突出了毛泽东,给予了最高的礼遇,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什维尔尼克提议,“为中国人民领袖的毛泽东同志干杯”。
毛泽东准备在祝寿活动结束后,留在莫斯科,继续和斯大林商谈签订条约的问题。
12月24日,中苏进行了第二次会谈,然而这次会谈却没有谈商定协定的问题,斯大林对中苏条约的问题避而不谈,另外,毛泽东认为即使不能重订条约,仍希望周恩来到莫斯科解决贷款、航空等其它协定问题,将这次来苏谈判的成果用协定的形势展示给外界。斯大林并没有答应,这使毛泽东甚为不满。在柯瓦廖夫给斯大林的报告中,他认为中共中央内部存在亲美倾向,这加深了斯大林对中共的不信任,对签订与中共的各项经济协定拖而不谈,并且,在接下来的一个周,毛泽东被苏联方面冷落在别墅里。
直到1950年元旦,事情发生了转机,考虑到西方舆论企图挑拨中苏关系,以及让毛泽东受到冷遇带来的不良后果,斯大林再次改变了态度,采取了两个行动。一是让毛泽东发表《塔斯社记者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毛泽东访问记》,在访记中毛泽东为了给斯大林施加压力,谈到会谈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中苏友好同盟条约问题。二是斯大林于1月2日派米高扬到毛泽东住的别墅,询问关于签订中苏条约的意见。
为了打消苏联的顾虑,毛泽东做了大量的工作。1月13日,中共中央议定通过了征用包含美国在内的外国军营并将美在华的旧领事馆挤走的计划,毛泽东将这一计划告知了苏联,说明他的目的就在于“努力拖延美国承认中国的时间”。
为了表达自己的革命立场,毛泽东还指示胡乔木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批评和中共关系良好的日本共产党的议会道路主张。最终斯大林和其他苏共领导人消除了疑虑,同意签订新的中苏条约。
1月20日,周恩来带领中国代表团到达莫斯科,与苏联方面进行了多次会谈。关于新条约的制订,中方对条约的内容还没认真考虑,进行文案工作。而苏方自斯大林准许签订新约后,已经在积极准备,苏联外交部在1月5号就草拟了《苏中友好合作互助条约》第一稿的草案。经过中苏双方的协商,以后又进一步的修改,到双方正式会谈之前,条约名称被改为《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文本被正式确立下来,并得到苏共中央的批准。
关于东北问题,为了与中国结盟使中国成为苏联领导下的社会主义阵营中的一员,也考虑到苏联在远东的战略目标,斯大林做了让步,放弃了苏联在东北的权益,将苏方从日本手中获得的财产无偿移交给中华人民共和国。苏方同意将长春铁路的一切权利和全部财产移交给中华人民共和国,最晚于1952年末将苏联军队撤出旅顺口基地,同时将大连的行政和财产交付给中方处理。中苏双方经过会谈,同意将中长铁路、旅顺口和大连问题写在一个协定里。
关于贷款问题,苏联答应给中国提供3亿美元的贷款,苏联以年息1%的优惠条件提供给中国贷款,但要求中国将钨、锑、铅、锡这四种原料和其他所剩的工业原料卖给苏联偿还贷款。苏方还表示,1950年苏联支付给中国6000万美元的贷款,中国用这笔贷款买了飞机、汽车和军用物资。会谈中,斯大林提议要签订一个《补充协定》,规定中国的新疆和东北两个地区不能租让给外国人,中共领导人同意了这个协定。
参考资料
[1]韦利科·米丘诺维奇.莫斯科的岁月(1956-1958)[M].北京:三联书店,1980.
[2]罗宾·艾莉森·雷明顿.华沙条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
[3]孔寒冰,郭洁.50年前,匈牙利发生了什么[J].世界知识,2006,(21).
[4]阿赫塔姆江等.苏联对外政策编年史(1917-1978)[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5]葛罗米柯等.苏联对外政策史下卷(1945-1980)[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6]韦利科·米丘诺维奇.莫斯科的岁月(1956-1958)[M].北京:三联书店,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