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很少读书,总是籍口太忙,或者就以没有心情敷衍。
事实上,太单纯的书不合适这个年纪读;纯粹愉悦取乐的书又不愿意勉强自己去读;太有深度的书,怕衬出自己的浅薄,就像不敢与太有思想的人交谈,怕映射出自己的无知。
某夜,一位亲近的小友说要读西方哲学,增加自己的底蕴。
有朋友说过,把哲学倒过来整理:学折口,就是学会如何闭嘴,要不自己闭嘴,要不就是使别人闭嘴。似乎,有道理。休谟、康德、费尔巴哈、柏拉图,还有老黑……这些很久没有出现过的名字,都还给老师,一并交给了岁月。
偶尔空下来,翻阅一些女性作家的书,安意如,毕淑敏,洁尘,叶倾城。赏读那些干净的文字,就算偶有小小的尖刻锐利,也立刻被温暖包围融化。她们的文字没有豪言壮语,不让人试图流芳青史。也不假作缠绵,令人心高低起伏忐忑不已。刚烈铿锵的男子,身后站着一脸平实质朴的女人;遍布高山上的花儿,点缀着出自书房的体会。阅读,恣情享受。放下,顺势就软和了心情。
一向以为,读书须有油墨香,白纸黑字。网页和书页,终是有区别的。喜欢那样的场景:穿着长衫的学究,点唾沫沾在食指,一页轻带一页,小心翻着发黄的书篇,踱着方步,身后的袍子上软软地起着皱褶,书卷的气味随身扩散,溢满整个书房。那书桌上,有墨有砚有刚要落笔的彻悟。心头稍有忿忧或是欣喜,都会想到去书中寻找共鸣。看前辈们留下的美名、德行,打量一代又一代前赴后继的某些事业。
如今到书店,书架上那是琳琅满目,包装精美,不胜枚举。每本书,每个作者,都是精于语言表达的,可是能承载重要思想的却不多。能让人解乏的书目不少,可是能读的书不多。可以买的书更是少而又少。买书的心情戛然而止。时既不同,读书的积极性也不再相似。究其缘由,自己只是俗气的物质女人,就算从书店出来有些怅怅然,也很快迷失在前方女装店橱窗里那件鹅黄娇嫩的披肩上了。
微微闭目,一些文字随时光,姗姗而来。假如文字只是拿来消遣,打发时光,大抵只能叫看书,走马观花得个大致,就像我们站在路边,漫无目的地看着东西南北经过的人,彼此毫不相干,在视线里不做停顿,更不需要思考。我不认为读书一定可以增加底蕴,亦如生活着不一定就有经历。要看读书的人抱着什么目的,在什么状况下带了什么心情去读什么书,读过,带着什么样的感受走进生活。有些疑惧,有些摇摆不定的思想,是否可以在书中某些地方找到切入的话题,取得审慎自省的力量。要把文字凝滞的思维整理好,很多时候确实是难事。从先知们的文字里得到的最好收获,就是过滤掉所有彼时的情绪后,仍能保留着信任,使人历久而安心。
读书,是一场风月,穿越时光和心事。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