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又被坑惨了:到手的F16,居然是全球最落后的

大壮实验室 2024-08-20 17:56:36

乌克兰日思夜盼的F-16战斗机终于要踏上战场了,只不过这一次,美制战机很难帮助乌克兰力挽狂澜了,因为美国到现在还对乌克兰留了一手,交给乌克兰的是简配版F-16。而俄罗斯那边,最近又服役了一款新型空空导弹,让乌军F-16所面临的情况雪上加霜。

根据乌克兰方面公布的照片来看,乌军F-16战斗机并未配备主流的AIM-120C与AIM-9X空对空导弹,从弹翼来看,乌军F-16使用的是AIM-120B与AIM-9L/M空对空导弹,虽然名字差不多,但性能却是天壤之别。

AIM-120是世界上第一种主动雷达制导空对空导弹,相较于AIM-7、R-27这种半主动雷达制导空对空导弹,主动雷达制导空对空导弹的优势是不需要载机对导弹一直进行引导,只要目标进入了导弹的小型雷达搜索范围之内,载机就可以中断对导弹进行引导,大大提高了载机的生存率。而半主动雷达制导空对空导弹,则需要载机持续不断对导弹进行引导,在这个过程中,载机不能进行幅度较大的机动或者转向,否则会让导弹失去导引而变成烧火棍。

AIM-120B于1994年服役,相比基本型的AIM-120A,采用了可重新编程的信号处理器,通过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电子部件和新型数字处理器,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而AIM-120C将翼展与舵展减小,令F-22的主弹仓可以同时携带6枚AIM-120C。此外,AIM-120C还对战斗部与发动机进行了升级,发动机舱段加长,战斗部毁伤效能更高。AIM-120C的导引头天线、接收机、信号处理器以及软件算法也进行了重大升级,提高了抗干扰能力。

AIM-120B的射程只有70千米,而AIM-120C的射程却超过了100千米。目前美国空军使用的基本都是AIM-120C空对空导弹,对外出口的AIM-120也都是C型,乌克兰手中这批AIM-120B,估计是退役后进行了翻新,然后交到乌军手上发挥最后的价值,这样美国既节约了销毁过期弹药的开支,又能用这些退役导弹抵账,这些退役导弹估计会以新型AIM-120C导弹的价格,算到援乌金额当中。

至于AIM-9L/M导弹,属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服役的第三代红外制导空对空导弹,具备一定的迎头攻击能力,曾经参加过马岛战争。这款导弹的综合性能逊色于霹雳-8、R-73,抗干扰与机动能力更是没法跟AIM-9X、霹雳-10这些采用红外凝视成像导引头、矢量推力技术的第四代空对空导弹相比。

即便放眼全球,乌克兰空军的F-16战斗机配置也是倒数的,只略强于伊拉克、委内瑞拉装备的F-16战斗机。即便是巴基斯坦的F-16战斗机,都配备了AIM-120C5空对空导弹,曾在2019年的印巴冲突期间压制了印度空军的苏-30,并击落了印军一架米格-21战斗机。

而乌克兰F-16的武器配置,欺负一些小国空军还可以,拿来对付俄罗斯空天军就有些不太够看了。

俄罗斯空军目前大量装备了改进型的R-77-1空对空导弹,在乌克兰战场上,多次对90公里外的乌军战斗机发起攻击。这就意味着即便F-16战斗机投入实战,乌克兰空军依然要面临着打击距离不够的问题。之前乌克兰空军装备的苏-27、米格-29战斗机,只能对60千米外的空中目标进行打击,F-16的到来,只能算是稍微帮乌克兰扭转回一些局面。

虽然随着战况的持续,不排除美国会将更先进的AIM-120C交到乌克兰手上,但是依然无法帮助乌克兰扭转不利局面。因为俄罗斯空天军不仅拥有R-77-1,还装备了R-37M远程空对空导弹,多次在200公里左右的距离上,击落乌军的战斗机。目前美国的军火库中,只有从标准-6舰对空导弹改装而来的AIM-174,射程可能在R-37M之上,可是AIM-174目前仍属于美国的机密武器,基本不太可能交给乌克兰,并且F-16战斗机也不适合携带AIM-174这种大块头,机载雷达也无法完全发挥出AIM-174的射程优势。

当然,R-37M也是一款非常粗笨的导弹,体格接近小型反舰导弹了,通常只能装备在苏-35、米格-31这些重型战斗机上面,苏-57的内置弹仓无法携带。而且R-37M的机动性比较差,更适合偷袭战斗机,或者攻击预警机这些大型目标。

相较于解放军近距离用霹雳-10、中距离用霹雳-12、远距离用霹雳-15、超远距离用霹雳-17的空对空导弹配置,俄罗斯缺少一款类似于霹雳-15的远程空对空导弹,这类导弹能够在射程上稳稳压制北约的中程空对空导弹,又能保证较高的命中率。

不过这个漏洞如今也已经被堵上了,根据俄罗斯军方发布的最新视频证实,俄罗斯新一代远程空对空导弹,已经开始装备在苏-35、苏-57战斗机上。这款新导弹的名字叫R-77M,由俄罗斯“三角旗”设计局研发,内部代号是“180号产品-冲压发动机型”。

如果要形容R-77与R-77M之间的关系,可以参考苏-27与苏-35,后者属于前者的终极改进型号。R-77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研发,但是直到苏联解体后的1994年才开始服役,中国与印度也进口过这种导弹。R-77的综合性能大致相当于AIM-120A型空对空导弹,拥有80千米的纸面射程数据,但是中国空军、印度空军在使用中发现,R-77导弹的有效射程只有60千米。2019年的印巴冲突期间,使用R-77导弹的印军苏-30MKI战斗机,被使用AIM-120C5的巴军F-16战斗机压制。这件事直接导致印度不再相信俄制空对空导弹,选择从以色列、法国那里获得远程空对空导弹。

后来针对R-77的各种问题,俄罗斯研发了小幅改进的R-77-1,有意思的是,这款在乌克兰战场上频繁攻击乌克兰战机的导弹,当年在研发的时候大量使用了乌克兰提供的零部件,乌克兰算是这款导弹的研发合作方。直到2014年俄乌关系恶化之后,俄罗斯才选择将R-77-1全面国产化。根据俄罗斯军方公布的数据,R-77-1空空导弹重190千克,弹长3.71米,最大射程110千米。升级后,雷达导引头的灵敏度更高,导弹尾部阻力更小,综合性能与AIM-120C5大致相当。中国在引进苏-35的过程中,也顺带采购了一批R-77-1导弹。

而R-77M,则是R-77的大改型号,从导引头到弹体设计到发动机全换了一个遍。2020年,一架携带R-77M的苏-57战斗机首次出现在世人眼中。与原型相比,R-77M外观上最大的改变是放弃了标志性的栅格尾翼,改用传统的尾部切尖三角全动弹翼。之前的使用经验证实,栅格尾翼虽然能够提高导弹的机动性,但是同样会显著增加导弹的飞行阻力,让R-77的真实射程大幅缩水。经过全新设计的R-77M,能够更加适配苏-57战斗机的弹仓,提高苏-57的载弹量。

R-77M另一个特点,就是采用了全新的固体冲压式发动机,相比霹雳-15、AIM-120使用的固体火箭发动机,固体冲压式发动机拥有更高的比冲,并且工作时间更长。比如采用固体冲压式发动机的“流行”空对空导弹,发动机工作时间可到60秒,而AIM-120的发动机工作时间则只有12秒。更长的发动机工作时间,让“流星”空对空导弹拥有超长的不可逃逸区。

但是,固体冲压式发动机的缺点同样明显,比如冲压发动机无法快速将导弹加速到最高速,“流星”空对空导弹想要达到4马赫的最高速度,需要大约30秒时间,而采用固体火箭发动机的空对空导弹,3秒钟就能达到4马赫的速度。

另外,固体冲压式发动机虽然不需要携带燃烧剂,但是固体推进剂在燃气发生器内燃烧产生富燃料燃气,通过过渡舱的控制阀门进入冲压燃烧室后,需要与进气道的来流空气进行混合燃烧,才能产生推力。因此“流星”与R-77M空对空导弹都需要设计额外的进气道,大大增加了导弹的飞行阻力。使用固体火箭发动机的空对空导弹,即便在发动机停止工作后,依然能够依靠惯性飞行很长一段距离。而采用固体冲压发动机的空对空导弹,一旦发动机停止工作,就会因为飞行阻力较大而导致能量迅速衰减。

而且因为需要持续不断的为发动机提供空气,因此采用固体冲压式发动机的空对空导弹,很难以负攻角与较大的侧滑角状态飞行,限制了导弹的机动性。正因为存在如此多的缺陷,因此中美在研发新一代空对空导弹的时候,放弃了固体冲压式发动机技术,继续使用传统的固体火箭发动机。而欧洲和俄罗斯在研发新一代空对空导弹的时候,却选择了固体冲压发动机,这两种技术很难说哪一种更好,只能在战场上用表现来说话。

R-77M另一大突破,就是配备了小型相控阵雷达导引头,在原有机扫天线驱动平台上,用64模块单元有源相控阵天线替代平板缝隙天线,采用主被动复合方式,既能固态电扫又可机械扫描。

有源相控阵雷达的优点,在于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可靠性高,天线上的每一个T/R组件都是一个单脉冲辐射器,都能自行搜集、处理信息。当然R-77M是否真的会配备有源相控阵导引头,目前还存在很大的争议,毕竟电子技术一直是俄罗斯的弱项,俄罗斯最近几年才开始在战斗机上装备有源相控阵雷达,苏-35等大部分战斗机如今使用的依然是无源相控阵雷达,可以俄罗斯目前的有源相控阵雷达技术并不完善。当然,即便没有采用有源相控阵导引头,R-77M的性能也足以压制所有型号的AIM-120了。

F-16战斗机虽然战功赫赫,但大部分战绩都是靠欺负落后战机得来的,面对俄军目前武装到牙齿的战斗机,使用老式空对空导弹的F-16恐怕很难占到便宜,一旦F-16频繁被俄军战机击落,那么美国战斗机的口碑也要跟着砸了,人们会意识到,过去美国战斗机战绩亮眼,更多是建立在占据体系与导弹优势、以多欺少的情况下取得的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