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不会想到,24岁时他给自己取的笔名,会和中国历史如此巧合

议史纪 2024-10-21 13:40:50

众所周知,《新青年》作为中国近代以来最有影响力的进步刊物对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起到了不可磨灭的推动作用。在当年,《新青年》所刊登的稿件可谓是“群英荟萃”,胡适、李大钊、鲁迅等一位位文学巨匠在此发表了一篇又一篇脍炙人口、发人深省的著作。也正因如此,北京大学成为了中国新思想活跃的重镇,为“五四运动”的出现奠定了思想基础。

1917年4月,时任《新青年》主编的陈独秀从寄来的稿件中发现了一篇极具见解的文章,名为《体育之研究》。陈独秀细细品鉴之后发现,此文章虽然文笔称不上老练,但作者的见解却发人深省、意义深远。于是,在陈独秀的敲定下,这篇由“二十八画生”撰写的《体育之研究》被发表在《新青年》上。对于“二十八画生”这个名号想必熟读历史的朋友一定不会陌生,它便是我国开国领袖毛泽东曾用过的笔名。

那么,毛主席“二十八画生”的这个名号是怎么来的呢?其实除了“二十八画生”这个名号外,毛主席也曾化名“子任”、“李德胜”等,只不过相较于这两个名字“二十八画生”显得更为陌生罢了。

而1917年《体育之研究》的发表并不是毛主席第一次使用“二十八画生”这一名号,毛主席第一次以“二十八画生”的名号示人还要追溯到1915年秋的一天。在当时,毛主席刚刚进入长沙第一师进行学习,但出于对中国局势的忧虑,毛主席也陷入到了深深的迷茫和苦闷之中。虽然此时由于辛亥革命的成功,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被推翻,但人民的生活并没有因此而走上正轨,中国的国情也并没有因此而稍有起色。中国仍旧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地方军阀分占割据、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成果……一系列大动作让中国的前途走向了未知。

内忧外患之下毛主席也不禁为中国的前途感到迷茫,于是,毛主席为了寻找一些与自己志同道合、共同探索新中国救亡之路的年轻人在一些地方张贴了征友启事,以期寻找到合适的伙伴。在这张征友启事中,毛主席第一次用到了“二十八画生”的笔名,并写道“二十八画生者,长沙布衣学子也。但有能耐艰苦劳顿,不惜己身而为国家者,修远求索,上下而欲觅同道者,皆吾之所求也。”

在毛主席的征友启事发出后,响应者寥寥无几。但也就在这响应的几人中,毛主席结识了何叔衡、李立三、蔡和森等一众志趣相投的好友,甚至“何叔衡”、“蔡和森”还成为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成员。毛主席在结识一众好友后,经常与其聚在一起探讨国家大事、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

直到1917年毛主席以“二十八画生”的笔名发表《体育之研究》后得到了《新青年》主编陈独秀的高度评价,二人引为师生。也正是由于这一篇脍炙人口文章的发表,让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认识到了毛主席的远大抱负和理想,并与其一同成立了“新民学会”这一组织团体,以更好的接纳志同道合者探讨人生理想、谋求祖国出路。

可以说,虽然“二十八画生”这一笔名在毛主席波澜壮阔的一生中只是很小的一个点,但却正是由于这一个点让年轻时的毛主席得以寻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为寻求民族解放、探索救国救民道路打下一个良好的开端。“二十八画生”诞生在重要的历史节点,也是主席探寻救国之路的见证。

在毛主席临近晚年时曾有人问道:“二十八画生这一名号是怎么来的?”主席笑着回答:“我姓名的繁体字,你数一数总共多少画?”而繁体的“毛澤東”果真是二十八画。不过,或许有些事情令毛主席也意想不到,当初一时兴起所起的“二十八画生”的笔名竟在数字上与之后的许多大事不谋而合。

首先来说,毛主席28岁与我国共产党成立时间相符。对于我国共产党成立的时间想必各位读者都烂熟于心,而令人感到惊奇的是,在1921年7月共产党成立的这一年毛主席刚好28岁。不仅如此,出席中共一大的诸位代表平均年龄刚好也是28岁。

其次,毛主席从领导秋收起义到踏上井冈山中间相隔也是28天。1927年,由于汪精卫、蒋介石的叛变,导致我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惨遭失败。于是,时年9月9日,中国共产党在湖南、江西边界发动秋收起义,并在毛主席的带领下走上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道路。随后,毛主席带领起义军队赶往井冈山,拉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农村武装斗争的序幕。而这一前一后的相隔时间恰好28天。

不仅如此,新中国成立时间与中国共产党诞生相隔28年。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时正好是中国共产党诞生28年后。在毛主席的提议下,新中国54门礼炮在开国大典上齐鸣28次。

当然,主席与“二十八”这一数字的缘分远不止于此,我们就不在此一一赘述了。可以说,“二十八”这个数字与主席的一生有着密切的联系,甚至许多人将此视为主席的幸运数字,也有人认为“二十八”或许有着什么特殊的含义。

当然,作为一个坚定的唯物主义者,“二十八”这个数字与主席一生更多的可能是一种巧合,“二十八画生”也仅仅是主席对其名字繁体字笔画数的摘取罢了。

我们真正要正视的是“二十八”这个数字背后无数人做出的牺牲,“二十八”这个数字既是主席从一名青年到人民领袖的蜕变,同样也是无数共产党人流血流泪,以自身躯体换来崭新中国的历史见证。它的真正内涵是无数革命烈士的牺牲,是无数英魂为祖国的付出和贡献。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