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十四个“硬邦邦”的字,拿去参加全国书法展,实在是太掉价了!

书画群英 2024-08-19 10:26:06

楹联在书法创作中十分普遍,特别是在明清以后,更是为书法家所钟爱。到了现代,对联仍是书法创作的主要形式,中国书协举办的“国展”中,也有“联”字书法展。

中国书协此次举办的楹联书法展,无疑可以让我们领略到当代书法和对联的艺术成就。然而,我们在参观楹联展时,却发现有些作品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接下来的这幅画,是在全国第八届楹联书法展上展出的一幅作品,虽说这幅画的十四个字是“十方锦绣归毫末,步景云行及青天”,可说是对联,但其笔法却与对联相去甚远。

笔者所作的这幅楹联,用的是草书,注意字体的大小、排列、穿插、回避,这种书写方法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这幅画的问题是,作者把这幅画的像是一幅画。

“对联”是一种书法艺术,至少有“对应”和“联系”两种含义,最基础的一种,就是上下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

上面所说的楹联,上下联有很大的不同,例如首行的“十”、“步”,无论字体大小、字体高度,都有一种强行求变的意味,以致前后两行的文体都有不协调之处。

八届楹联展入展的对联,在技法上也谈不上出彩,用笔拖沓粗糙,转折生硬外露,上下两个字间的气机衔接不畅。这幅画,似乎不是一气呵成,而是一笔一划的。

草写体与正隶篆书最大的区别,就是气机贯通,气机若有滞碍,则失了章法,境界也不可能高到哪里去。

上面这幅画的作者是广东人邓锋周,我从网络上收集到了他的一些书法作品,他不仅精通草篆,行、正也都精通,并且造诣颇深。

就拿他的那副楷书来说,“东壁书府,西园墨林”,显然是受了褚遂良的《倪宽赞》的影响,笔法精妙,结构严谨,在竹菊等图案上,看起来很是雅致。

本编辑认为,这幅字不管是书法的成熟度,还是意境,都要比入选全国楹联展的那幅好。但如果真的拿着这幅画去中国书协举办的楹联书法展,那将会是什么样的结局?

也许这幅楷书的效果不会很好,一方面是唐楷过于贴近古人,另一方面则是作品太小,过于简洁。总而言之,这倒不是说他的字有多差,而是他的字和现在的书法展的气氛格格不入。

好的作品进不了展览,入选的作品也不一定好。现在的书法展,确实有些古怪。

邓锋周的书法也很好,可以看到他的功底很广,不仅有两王的痕迹,也有颜真卿的行书,更有宋元时期的名家风范。其字形较为规则,用墨较为沉厚,表现出“不与世同”的艺术追求。

最后一点,邓锋周是因为前八次的画展,才被人注意到的,而这一次,则是他的劣作。这就很有趣了。

1 阅读: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