殃及池鱼的池鱼是人名?

百科小乱炖 2024-12-23 13:05:06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这是我们大家

都熟悉的一句成语。

你知道吗,池鱼

被指出并非池中的鱼,

而是指一个人的名字。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这一句完整出现,

一般认为是在

南北朝学者杜弼的

《檄梁文》一篇中:

“楚国亡猿,祸延林木,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通常认为,

是说宋国一城门失火,

人们取池中之水灭火,

导致池水枯竭,

鱼儿遭殃而死。

后来这句就用来

比喻无端遭受牵连。

实际上,

还有另一种说法。

北宋学者陈彭年等

编撰的语言学著作《广韵》中,

对“池”字的释义里,曾提及:

“风俗通又有池仲鱼

城门失火仲鱼烧死

故谚曰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在北宋学者李昉等人的编撰的

《太平广记》卷四百六十六中,

同样有这样一段记载:

“《风俗通》曰:

‘城门失火,祸及池鱼。’

旧说:‘池仲鱼人姓字也,

居宋城门,城门失火,

延及其家,仲鱼烧死’”

《太平广记》和《广韵》中

提到的《风俗通》,

是东汉学者应劭的著作。

按照这一种说法,

“池鱼”应叫“池仲鱼”,

住在宋国城门附近,

因城门失火,祸及他家,

结果他最后被烧死了。

但李昉的另一著作

《太平御览》卷九百三十五中,

还提到过这样一段:

“《百家书》:

‘宋城门失火,

因汲取池中水以沃灌之,

池水空竭,鱼悉露死’”

这和目前广为人知的

成语释义版本最为接近。

《太平御览》中

提到的《百家书》,

被认为是

西汉学者刘向的著作。

更早于《风俗通》。

因此,即便很多研究者

坚定地认为池鱼指人,

恐怕还是免不了争议。

《吕氏春秋》卷十四中,

也有一些很有趣的记载:

“宋桓司马有宝珠,

抵罪出亡。

王使人问珠之所在,

曰:投之池中。

于是竭池而求之,

无得,鱼死焉”

《吕氏春秋》中的这一段,

大意是这样的:

宋国司马(桓魋tuí)有宝珠,

他因犯罪流亡在外。

国君派人问他宝珠在哪,

他说投到池子里了,

于是池水被清空,

结果宝珠没找到,但鱼死了。

同是宋国,

同样池水清空,鱼儿死亡。

但《吕氏春秋》

出自秦相吕不韦,

更早于两汉时期。

故而一些研究者认为,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是从《吕氏春秋》中衍生的。

若真如此,那池鱼就是鱼。

友友们,池鱼是鱼还是人,

您更倾向于哪一种说法?

0 阅读:39
评论列表
  • 2024-12-29 16:36

    解析要联系上下文,上一句是“楚国忘猿,祸延林木”,林木是指森林中的树木,不是人名。这要是“池鱼”是人名,那“林木”岂不也得是个名字了 [捂脸哭][捂脸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