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关注点果然很猥琐:火星性爱很困难!马斯克百万移民计划泡汤?

星辰大海路上的种花家 2024-11-03 16:46:31

2024年10月13日,星舰的助推器在完成任务后与轨道器分离并成功着陆于回收机械别上,轨道器则在发射一个多小时后成功软着陆于印度洋海域!星舰获得了突破性的进展,马斯克许下的火星移民诺言正在一步步接近现实

然而英媒《每日邮报》却在10月28日发表了一篇标题为《Scientistsrevealtheembarrassingsetbacksof sex on MARS - as they warn Elon Musk's plan to colonise the Red Planet isdoomedto fail》的文章给了马斯克当头棒喝,火星并不如各位想象的那么美好,有很多陷阱与困难,甚至人类最基本的繁衍可能都做不到!

马斯克的火星移民方案到底靠不靠谱?

2016年,马斯克在墨西哥瓜达拉哈拉举办的国际宇航大会(IAC)上提出要向火星移民100万,同时还公布了星舰的前身“星际运输系统(ITS)”时,所有人都觉得马斯克是个疯子,不只是这100万人,还有ITS运输系统与后来的StarShip(星舰),这绝壁是人类历史上最巨型的火箭,没有之一:

ITS系统:助推器总高度77米,使用42台猛禽发动机,总推力达到128000千牛;星际飞船(Spaceship)高50米,直径12米,可以容纳100人生活并在半年内抵达火星,包括助推器在内全系统可重复使用;

星舰:Super Heavy助推器高69米,搭载33台猛禽发动机,供约7600吨推力,是现今世界上推力最大的火箭,星舰飞船(Starship)高度50米,直径9米,近地轨道载荷100~150吨,能搭载20~50人去火星,同样包括助推器在内全系统可重复使用;

星舰是ITS的最终版本,近期SpaceX测试成功的也是这个版本!按马斯克的计划,第一次100人踏上火星前,有四个大前提:

模块化栖息地建设:移民们将依赖预先运送的生活舱和临时基地。这些栖息模块可以充气或拼装,提供空气密封保护,并适应火星极端环境,这些舱体会内置辐射屏蔽,用来抵御火星表面的宇宙射线和太阳风暴;

水和空气的生产:火星土壤中含有冰,初期任务会使用加热和蒸馏设备从冰层中提取水,并净化供人类使用,电解水可产生氧气,并与火星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结合,用于制造甲烷燃料和呼吸用空气;

能源供应:初期能源主要来自太阳能面板,但未来也可能使用核电系统(如微型核反应堆),保障长期能源供应;

食物供应:初期主要依靠从地球带来的压缩食品和冷冻食物。随着时间推移,移民将尝试在温室中种植作物,使用火星的土壤和循环水进行水培。

当然后续利用火星材料建立永久基地,并逐渐扩大聚居区,同时还包括利用火星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生产甲烷以及从水中获取氧气,使得抵达火星的星舰可以“加油”飞回地球,并执行下一次任务,持续不断执行移民任务,扩大火星基地等。

2016年时听到马斯克怎样的计划一定会嘲笑他是个狂人,但现在马斯克正在一点点接近现实,特别是星舰的助推器在发射后成功回收,星舰则在印度洋软着陆以后,尽管距离火星移民还为时尚早,但至少在技术层面确实可行了!

火星性爱到底有哪些障碍?英媒的视角果然很独特

就在星舰成功的档口上,英媒《每日邮报》却在一个相当刁钻的角度论证了火星移民的可行性,认为马斯克的火星移民就算再技术上没有问题,将来也会遭遇一个难以启齿的问题,人类在火星上繁衍可能难度很大,甚至有可能会导致移民火星的第一代移民终老后无法留下子嗣,只有不断向火星移民才能保持火星人口规模,一旦失去地球人口支持,火星移民族群将会萎缩甚至“灭绝”!

英媒的担心变成真的吗?

相信大家都很不理解英媒的观点,下文引用部分英媒的说法,各位看看到底是哗众取宠还是有部分科学道理:

《每日邮报》引用了弗吉尼亚州夏洛茨维尔的生物科学家和作家凯利·韦纳史密斯 (Kelly Weinersmith)的说法称,从理论上来看,火星上只有地球38%的重力并不会影响人类对性行为追求,但是这种行为可以分为互动娱乐性以及生殖性和自娱自乐性,在火星的低重力环境下实施这三种行为为题都不大,但三种情况的结果是不一样的!

在这三种方式中,互动娱乐以及自娱自乐这些都没问题,相反因为低重力环境,互动的双方可以更省力甚至可以开发出地球上难以实施的POSE!但在生殖性角度考虑,火星上就会形成一个非常麻烦的问题:

第一个遭遇的就是火星表面高辐射环境,可能会影响精子与卵子活性以及后续的受精;并且即使在成功受精后,受精卵的分裂发育会因为高辐射环境下产生变异,生育的胎儿可能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缺陷,在现代超声检查的辅助下,对于这种胎儿一般都是会介入处理,可能会终止妊娠。当然后期也可以通过火星地下建设聚居区来解决,有厚厚的火星表层隔离,辐射不会比地球表面大。

另一个遭遇则是人口数量,尽管马斯克的规模是百万人口,星舰绝对不可能送百万人过去,而是利用聚居区的居民的男女之间自然繁衍形成百万人口的火星城市,最终将会实现火星大规模扩张,同时还能利用火星低重力环境的优势,成为探索太阳系的前沿阵地。

但是这个却有一个问题,人口过少的情况下,即使第一代不会发生近亲繁衍,但是第二代和第三代就不会不可避免的出现近亲生殖,所以科学家建议,为了让群体在没有复杂婚配规则的情况下,自然繁衍而不会因近亲交配引发遗传疾病,科学家建议启动人口规模为5000人左右。这将确保基因库足够多样,即使历经数十代也不会出现严重的遗传瓶颈。

要达到这样的规模,星舰必须运输500次,而保证火星有这样一个“镇”级的规模,火星的基建绝对是相当庞大的,这个对初级建设是一个非常巨大的考验!

在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后,还有第三个问题,假设火星上的男女双方成功受孕并发育出健康的宝宝,那么后续的问题是有几个,一个是低重力环境下对幼儿、儿童、少年与青年等发育的整个阶段的影响,因为火星重力只有地球的38%,相同的方式生长会不会“用力过猛”,骨骼的发育是不是出现额外的问题,肌肉的力量是不是足够,心脏的搏动是不是合适?

这些“火星人”在成人后如果要返回地球怎么办?因为他们长期在火星生存已经适应了火星的重力环境,肌肉、血管、心脏等也都是以火星的环境定制的,一旦来到将近3倍火星重力环境的地球,是不是会负担过重,是不是需要长期的适应后才能在地球生活。如果影响很大的话移民火星的地球人未来将不得不永世在火星生活,作为项目的实施方必须要考虑这种科学与伦理等都非常现实的课题。

不得不说,英媒《每日邮报》的说法确实有些在理,当然在现阶段不太需要考虑这些问题,因为最大的可能是在火星建立常驻考察站,所有人口都是从地球去火星出一趟为期至少2年多的长差,最多也就是一些互动或者自娱自乐的行为,不太需要考虑那么远。

但又一个现实问题却必须考虑,比如常驻火星基地的工作人员在工作2年多之后回到地球,他将会如何适应这种环境?如果工作5年呢?10年呢?可能空间站的模式可以参考,让工作人员按地球的强度每天锻炼,也许这会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

麻烦的不是在火星,而是在太空

英媒《每日邮报》考虑的问题挺有趣,其实从火星上的问题稍稍延伸一下,各位就会发现真正的麻烦并不是火星,因为在火星这种条件下还是能实现人类的大部分“娱乐目标”的,但在太空中才是真正问题所在!

从理论上来看,火星上遭遇的问题太空失重环境下都会遭遇,而且问题会更严重,火星上互动娱乐部分在太空中就很难实现,因为在无重力条件下得把俩人绑起来或者使用辅助工具才能完成一整套动作,甚至某些条件下还需要第三人辅助,这个实在有些让人没法操作。

各位别笑话,还真有科学作家与丈夫在零重力飞机上测试过,确实有很大的问题!估计看到这里的朋友应该在考虑一个问题,人类从1960年代登上太空开始到现在已经过去了60多年,上去的男男女女那么多,难道真没测试一下怎么娱乐?

答案是没有,至少官方答案如此!1992年时一对美国宇航员夫妇一起乘坐航天飞机上天,当时他们隐瞒了结婚的事实,NASA发现时已经来不及换人了,所以只能让他们一起飞天,在航天飞机发射前的新闻发布会上记者就帮各位问过问题了,答案是NO!回来后夫妻俩也表示没有,但是到底有没有,估计只有全方位无死角监视航天飞机的NASA才知道了,但NASA也表示没有,后来这俩货离婚了,到现在也没承认有!

不过各位也别以为很容易,因为在太空微重力环境下血液都聚集在上半身,下半身想要充点血起立一下的难度要比地球上大得多,并且失重状态下睾丸激素水平也会下降,所以火星上也存在这个问题,只是没有那么困难,而失重状态下这个问题会变得更棘手!关于这个问题,2012年的Reddit AMA中就有宇航员自称操作过DIY,难度确实是有的。

人类在太空中繁衍其实是个很现实的问题,因为以目前的技术要在太阳系中旅行都是以年为单位,要是去比邻星走一趟至少是几百年起,要是人类完不成这个任务,那么等到抵达比邻星的那天,船上最后一个人类早就在几百年前去世了!

所以,为了人类的未来,请各位宇航员行行好,赶紧测试一下,咱吃瓜群众已经准备好瓜子花生啤酒小龙虾了!

1 阅读:159
评论列表
  • 2024-11-04 05:45

    火星移民就是在吹而已,反正有生之年我是看不到了,但我们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会看到中国人登月,建月面基地并在上面种菜。[doge]

  • 2024-11-04 03:29

    火星根本就不适合居住,还没有解决这个问题,火星移民完全是个伪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