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回去一大家子聚餐了哈,饭后没事,一家人沿着乡村小路散步,消食。
路过了好几家老乡的家,看见都是空荡荡的没人居住,于是就和爸妈闲聊了起来。
爸妈告诉我,这些村民基本都没有在家住,全部外出谋生,有的在新疆包地,有的在兰州打工,还有的搬迁到了县城,偶尔回家种点蔬菜瓜果。
无一例外,大家基本都在外安家,老家的房子更多的是种留念,一种对家乡对故土的情结。
乡土情怀
回到老家,我仔细看了哈,老家的左邻右舍,基本上除了老人,年轻人都在外面安家了。前面那户邻居,只有一个老人在家,其余全部定居去了浙江丹阳。后面那户邻居,也是在我们县城安了家,只是偶尔回来走亲串友。左边两户,只有一个老人,她家女儿嫁到了隔壁县城,她家儿子也在我们县城落了根,不打算回来了。另外一户,全家都搬到了当地的小镇上去了。
在感慨农村越来越少人的时候,不禁想起了另外的一个问题,现在的房屋,真的是过剩太多了。
譬如刚才说到新疆包地的那户人家,在新疆建了房,在我们县城买了房,在我们镇上也买了房,然后老家的房子也还有,偶尔回家走亲访友居住。
一户地道的农民,位于中国西南省会,西南小县的人,仔细一数,竟然不下四套房屋。这还是农村里的现象,各种县城,甚至各种大中小的城市,或许远远还不止这些数目的房子。
仿佛都成了一种时尚,老家要留一套养老,为了子女教育以及工作,又要在相应的城市有一套,有些人为了图方便,还要在当地的县城或者小镇上买一套。
前几个月,在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情况汇报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减灾委员会秘书长郑国光透露:住房城乡建设行业获取了全国近6亿栋城乡房屋建筑数据以及其他设施的数据。
全国房屋6亿栋
原本还觉得这个数据夸张,可是这次回乡所见,让我意识到了,这个数据或许并不夸张。
从1988年,深圳举行了中国第一个土地拍卖,这场意蕴深远的拍卖,让房地产市场从此拉开了帷幕。
当时的年代,人均住房面积不足20平,只有18.7平米,而且这个是综合了广大农村住房面积的。实际上当时的城镇人均住房面积,也就10平米不到。
当时的一系列住房改革,迫在眉睫,是解决当务之急。
然而,几十年后的今天,全国城乡房屋建筑已经达到了6亿栋,注意这是6亿栋,而不是6亿套。截止2023年,保守估计城市人均住宅建筑面积为32.91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面积为37.09平方米。
人均住房面积变化
正如当时的改革,迫在眉睫,如今住房的改革,或许也是迫在眉睫了。
如此多的房子,以后必定成为一个老大难问题。
随着房龄的增加,当到了一定时候,不能再居住的时候,这些房屋怎么办?
如果在城市当中,这些高层拆不好拆,住不能住了,每个家庭房屋祖孙三代基本都有剩余,如何处理?
农村的空巢化严重,而且还实行一户一宅的政策,那些修建好的房屋,没人住没人保养,随着老一辈的离去,又该如何处理?
大量的农村人口,涌进了城市当中,不断扩张的城市,以及不断流动的人口,始终会造成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状态,又该如何处理人口的高速流动?
城市里优质的自然生态资源,一股脑的拿来建造钢筋水泥的森林,若干年后,所有的城市千篇一律,失去了历史的核心以及自然的馈赠,又该如何处理?
天府绿道退林还耕
一切源自住房面积的不够,那么住房面积够了,或许也应该完结于此了吧!
或许,是时候停止大肆建设的脚步,更注重于如何合理分配了。不仅是因为房子已经足够,更是因为不能为了建房子而建房子,失去了其他关于居家更为重要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