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最省心有效的方法,就是“口头”和“体罚”结合在一起

兰妈谈育儿 2024-07-09 21:14:15

文/兰妈谈育儿

周末和一个朋友聊天时,他告诉我:

“教育孩子从古至今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体罚,就像吃饭这个问题一样,你给孩子规定个吃饭时间、吃饭地点,吃饭的时候不能离开餐桌,离开了就不能再回去继续吃,有了这样的规定,孩子不要三天时间就能纠正不好好吃饭的问题,因为孩子的身体记忆,是要远远高于大脑记忆的”

聊到这里,我突然想到期末考试前,为了引导女儿做好考前复习,我耐着性子苦口婆心地劝说,希望她可以认真对待最后的冲刺阶段,争取能考个好成绩

结果,女儿不仅一句话没听进去,反而撅着嘴巴一脸不耐烦地瞪着我

如果再说些什么,她会双手捂耳,直接假装听不到

试了很多方法也无法改变现状后,我失望、焦虑、也抓狂过,直到跟她做了一个小测试才让糟糕的关系有所缓和

那一次,看到再次要发火的女儿,我转移话题对她说:

“不如我们提前模拟测试一遍,看看你能考多少分,如果能考90分以上,我们晚上出去吃烧烤庆祝一下,如果90分以下,就把错题单拎出来专门讲讲,这样期末考试考好了,我们还可以去更耐斯的地方庆祝”

最后,当女儿真正实践、动手模拟测试一遍,知道自己真实水平后身上的嚣张跋扈就不见了

为了让自己的考试成绩可以更好一些,她每天不是背课文、就是主动做几张模拟测试卷

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得出,教育孩子不能光靠嘴巴说说,多让孩子经历一些实践体验,他们才能成长得更优秀一些

就像被烫过的孩子知道不能碰火和开水,打针知道疼的孩子也是一样,因为怕疼所以每次打针的时候就会哭闹逃避

所以,教育孩子最省心省力、且有效的方法,应该就是“口头”和“体罚”结合在一起了

当然,这里的“体罚”并不是大家脑海里所联想的棍棒教育,而是让孩子自己动手去参与、实践的历练过程

特别是以下几种情况时,“口头”和“体罚”结合在一起的实践与感受碰撞,才能让孩子得到更好的成长:

01

孩子委屈时

请教会他们好好生气

之前,听过一句话很有感触:

改变孩子的第一步,就是让孩子认识并处理好自己的情绪

记得有个心理医生在演讲时分享过这样一个案例

有一个6岁小男孩,平时在家里面特别爱发脾气

稍有不如意,不是躺在地上撒泼打滚,就是憋着气地拉着脸,看谁都摆着臭脸、和谁也不说话

妈妈为了让孩子改掉这个不好的影响,每次都苦口婆心地劝说着,可结果并不理想

无奈之下,妈妈就求助心理医生

当时,医生就问了一句话:“你觉得孩子发脾气,是想表达什么”

妈妈想了想,她认为发脾气就是无理取闹、没事找事,哪里是为了表达什么

再看看男孩倔强的小表情,通过后续的了解也慢慢发现了不一样的真相

原来,男孩之所以动不动就撒泼、发脾气,原因是他有一个特别优秀的哥哥

在家里被爸爸妈妈夸懂事,在外面又是公认的“别人家孩子”

在处处优秀的对比下,作为弟弟的男孩时常会感到自卑,每次妈妈对他严厉要求时也会因为自己的无能而感到莫名愤怒

特别是当内心积攒的无力和挫败感越来越重时,情绪里的烦躁和不安也会变得越来越愤怒

这个例子也验证了“没有无缘无故发脾气”这个说法,孩子发脾气了、有情绪,也是属于正常的心理需求

那孩子发脾气背后的需求是什么呢?无非是以下几方面:

•渴望理解

•好奇探索

•认真做自己

•寻求存在感

还记得朋友有次出去玩,回来给两个女儿带了同样的巧克力礼物

本以为一模一样礼物就能避免争宠的无理取闹,可妹妹在拿到巧克力之后,左看看、右看看,直到发现她的巧克力外包装被压扁一角后,就开始哇哇大哭

妈妈解释说:“这是路上不小心挤压的”

可妹妹却生气地大喊:“那你为什么要把这盒不好的送给我,你根本就不爱我,你的心里也只有姐姐”

妈妈听后没有发脾气、也没有批评,因为她明白,小女儿如此,无非是想证明自己的存在、与地位感

在姐妹俩因为一盒巧克力而分外眼红时,她下意识抱住两个女儿,然后伸出手对她们说:

“你们俩都是我的宝贝,就像这只手一样,手心手背都是肉,即便是所存在的部位不同,也完全不会影响我对你们的爱”

也正是有了妈妈的如此理解和情绪引导,本来是为了争宠无事哭三场的姐妹俩,就此变得相亲相爱,好东西一起分享,还经常会拥有一些共同守护的秘密…

这就是打开心结的有效教育方法

你了解孩子因为什么而发脾气,也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当孩子能确定了自己的地位感后,他们自然而然就变得越来越省心、优秀了

02

孩子不服时

请用“我“字开头聊天

放假前去幼儿园接小女儿放学时,就恰巧碰见了这样一幕

当时,有个小男孩刚出学校门就吵着闹着要买马路上卖的油炸火腿串

妈妈解释:“街边小吃不卫生,吃着也没有营养”

男孩听后,眼泪一下就飙出来,还生气地坐在地上耍赖

也不管妈妈高不高兴,就直接威胁说:

“我就要吃”

“我不管,你今天要是不给我买”

“我就不起来了”

妈妈很生气,冷冷地警告说:“再瞎闹,我就把你扔在街上不管了”

可男孩还是坐在地上不肯起来,继续撒泼耍赖

那个时候的妈妈很明显已经没有耐心了,直接扭头就走

好在情绪就在那一瞬间,生气离开的妈妈,很快就意识到自己的情绪问题

她调整过后就重新跟孩子商量说:“其实,妈妈也想吃烤肠串了,不过为了健康着想,我们回去自己动手DIY怎么样”

男孩一听,眼里瞬间透露着亮光,开心地拉着妈妈的手,然后一蹦一跳地往家的方向走

这就是心理学上的“自己人效应”

当你试着把自己当成孩子,或者把孩子当成同类同频的自己人时,很多复杂的事情也变得简单多了

实际上,若我们仔细想想也不难发现,生活中很多孩子反抗的并不是父母本身,而是看不惯父母的说话方式和态度

父母的批评、苛责、还有恶劣态度,也不是故意针对孩子,而是想借此搓一搓孩子身上的戾气

可结果呢,父母的指责和命令只会把孩子推的更远,孩子的反抗叛逆也会让父母更加心寒

这说明什么?这说明走错的路就要及时调整方向,孩子不服管教也说明教育方法用错了

这个时候不想亲子矛盾继续恶劣循环下去,那我们就要及时调整沟通方式了

比如,把孩子当成“自己人”,每次聊天时请用“我”字作为聊天开头:

“放心,我曾经也跟你一样”

“别怕,我以前也犯过这样的错误”

“没关系,我也是从你现在这个样子过来的”

如此,当我们和孩子站在一起聊彼此感兴趣的话题时,沟通心门打开了,自然也如自己好友一样畅所欲言

03

孩子拖延时

请试试PDCA循环法

孩子拖延磨蹭,几乎是全国统一的,起床上学要催,写作业要催,就连洗脸刷牙要催,吃饭喝水也要催…

身边邻居的一个孩子就是如此

每次上学坐在餐桌前,吃饭的气定神闲模样就把人气得不行

明明看她举着勺子,舀着碗里的粥,可舀来舀去,饭就是送不到嘴里

你提醒她:“吃快点”

她会不耐烦地回答说:“吃着呢”

你再提醒她:“快迟到了”

她会发脾气回答说“知道了,烦不烦”

在一个催、一个烦,双方都不满意彼此的情况下,她们的母女关系一度陷入危机

后来,不知道邻居在哪里听说了一种“PDCA循环法”,用在她女儿身上后,孩子身上的拖延才得到了有效解决

讨及经验时,邻居也不吝啬地告诉我们,所谓的PDCA循环法,原本是运用于质量管理中的一种方法论,其原理也是通过不断的持续改进提高质量和效果

而PDCA循环法又被分为四个基础阶段,也是由四个单词的首字母缩写组成

包括:

•P代表计划,单词为plan:此基础阶段主要就是建立目标、和明确时间计划

•D代表执行,单词为Do:有了目标和计划后,进行实践操作与运用

•C代表检查,单词为Check:做好一件事、或一个阶段后进行检查和评估,目的是为了看看有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A代表处理,单词为Action:在预期效果中总结经验教训,对没有达到的标准、还有未解决问题为下一个目标做计划

如此,计划、执行、检查和处理,就形成了一套能持续改进、提高效率的循环管理方法

那对付磨蹭、拖延的孩子,我们又如何具体运用PDCA循环法呢?

兰妈也总结了四个步骤:

第一,让孩子自己制定一个时间计划表,包括什么时候写什么作业,每科作业的完成时间,还有间隔休息时长等等

第二,让孩子拥有一个完全独立的空间,再给他配一个闹钟,按照时间计划表作为行为上的提醒和约束

第三,完成作业后自己再检查一遍,有错题的,进行第二遍思考、和纠正

第四,规定每晚熄灯计划,包括家长在内,每天晚上九点前就要把自己的事情完成,至于没有做完的事情也是第二天自已去承担

从制定时间计划、实践完成、检查纠正,再到没有完成计划需要自行承担的责任束缚下,孩子每走一步都在思考如何纠正目标,也会根据自身的对应需求作出调整

这就是管理法则里的PDCA循环法

而管孩要放权、罚孩子也要让他们自己学会承担,这才是管理孩子最省心有效“口头”、“体罚”的综合效应

那么,关于教育孩子最省心有效的方法,大家还有哪些不一样的建议与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

5 阅读:390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