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念率部南下大别山,专门请陈老总讲话:给我们做做思想工作吧

漫步史书 2024-07-08 09:32:31

之前我们聊过,1948年李先念北上到西柏坡,途经濮阳时,曾受陈毅、粟裕邀请,专程给华野做报告,讲讲挺进大别山的困难。

李先念也没有藏着掖着,实在的把挺进大别山晋冀鲁豫大军遇到的困难和盘托出。

当时华野在濮阳整训,主要是为了渡江南下做准备,所以粟裕急需要挺进大别山时的经验教训,但粟裕那时对李先念并不熟悉,因此特意托陈老总去请。

李先念不仅讲了挺进大别山时经验教训,还仔细聆听了粟裕不准备渡江而是留在中原打打仗的意见,并对这一建议深表赞同,决心在赴西柏坡时,把粟裕这个想法报告给中央。

也因此才有了后来华野暂不过江,而是留在中原打打仗的局面。

有意思的是,李先念到西柏坡,途经濮阳给华野做报告,是还一年多以前陈毅到晋冀鲁豫军区十二纵讲话的恩情。

1941年皖南事变后,中央决定重建新四军,以豫鄂挺进支队建立新四军第五师,李先念任师长兼政治委员,刘少卿任参谋长,任质斌任政治部主任。

当时,新四军代军长是陈毅、第一师师长是粟裕。

很多人认为,李先念与陈毅、粟裕的交情是从这里建立的。

其实不然。

李先念是红四方面军出身,而陈老总、粟裕是红一方面军出身,后来也没参加过长征,所以李先念一开始基本上是没有见过他们两人的。

1938年11月,李先念随同中原局书记刘少奇到河南,开辟了鄂豫边抗日根据地,至1940年1月,豫鄂边、鄂豫皖、鄂中的抗日武装力量9000余人统一整编为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李先念任纵队司令员。

值得一提的是,李先念率领的部队虽然是打着新四军的旗号,但因为距离新四军军部(当时在江苏盐城)非常远,所以双方只是存在名义上的隶属关系,但并没有存在实际指挥权。

包括后来成立新四军第五师以后,李先念与代军长陈毅、第一师师长粟裕,更多的只是闻名,却也没什么机会见面。

在抗战时期,李先念基本上是独当一面。至1945年10月下旬,中原军区成立后,新四军第五师归入军区,并正式取消番号。

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蒋介石调集30万大军猛扑我中原根据地。

根据中央指示,中原军区迅速突围,除了一纵一旅以及鄂东军区独二旅负责掩护突围外,主力分为两路大军:

一路以司令员李先念率军区机关、第2纵队和南下归来的359旅,首先向西突围,然后折向西北方向进入陕南山区,依托陕北和晋南开辟新的根据地;

一路以副司令员王树声率领第1纵队的第2旅、第3旅,以及江汉军区部队,也是首先向西突围,之后折向西南方向,尔后按计划“相继进入四川发展”。

不过,因为敌人沿途围追堵截,各路突围大军损失都异常严重。

李先念率领突围部队在付出重大牺牲后,突围至陕南,与陕南游击队会师后,成立了豫陕鄂军区。而王震率领的359旅(八路军南下支队)一部分后来回到了陕甘宁根据地。

王震率领的359旅到延安后,差不多有2000余人,干部多战士少,后来奉令到吕梁山区休整(1946年11月),获得了太岳军区以及山东解放区的支持,扩编为晋绥军区二纵。

李先念率领的中原军区突围部队一部分到陕南后,趁间隙集中休整了一段时间,并进行了一定补充,但敌人根本没给太多喘息时间。

从1946年9月开始,胡宗南便调集重兵对我陕南根据地发动大规模的进攻。中原军区突围部队配合陕南地方部队,为了反击国民党军的入侵,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当时,李先念胃病已经很严重,身体虚弱到连路也走不了,部队转移时只能被马拉着或者托着走,毛主席考虑到了这一情况,决定让他和一批生病的同志返回延安治疗。

不过,豫陕鄂军区深入敌后游击作战的部队也面临很严重的问题,国民党军不断的围剿,甚至用残酷手段,大肆制造无人区,部队的生存也愈发困难。

1947年2月10日,根据中央指示,鄂陕军区主力部队北渡黄河到晋南休整。

根据同年六月统计的数据:

“中原军区机关和第2纵队保存下来的全部力量,计有官兵7602人、步枪3272支和机枪308挺。”

应该指出的是,这数据中还包括一部分中原军区突围部队在陕南新增的部分兵员。

部队突围至晋南休整后,首先需要解决的一个根本就是士气问题。

当时,突围至晋南部队的状况可以用极差来形容,因为陕南穷困,加上敌人围剿,部队战士大冬天甚至连棉衣也没有,因为时时面临围追堵截,战士们普遍吃不饱饭,一个个饿得面黄肌瘦,眼窝深陷。

更为关键的是,对于原来中原军区突围的干部战士而言,被敌人逼着两次放弃根据地撤退,干部战士普遍情绪也都有很大问题,各种互相埋怨的声音不断,也有的对革命产生了悲观失望的情绪。

尽管部队到晋南以后,获得了难能可贵的休整时机,当地老百姓也都给予部队很大的支持,但却没办法解决部队士气问题。

考虑到这一情况,中央决定派李先念重回部队。

1947年3月,胡宗南大举进攻延安,李先念、陈少敏率领中原局机关400余人随同中央一起撤离到晋绥解放区后,又在中央指示下前往晋南。

也就是在途中,中央决定调整中原局领导班子,邓小平任书记,郑位三、李先念、李雪峰分任第一、第二、第三副书记;同时任命李先念为晋冀鲁豫野战军副司令员。

1947年5月,李先念率领中原局机关抵达晋城,着手整顿部队思想工作。为了加强部队团结,李先念与中原局领导同志决心在晋城召开一次团以上高干会议,总结经验教训。

不过很意外的是,这次会议开的似乎并不成功。

会议一开始,众人便把矛头直指李先念,因为李先念过去曾任中原军区司令员,领导全国六大战略区之一,非但没能打退敌人的进攻,反而造成根据地沦丧,特别是后来突围以及敌后游击作战中,部队损失较大。

严格意义上来讲,中原军区从内战爆发之初,牵制了国民党军三十万大军,特别是在突围后还保存了有生力量,客观上为全国其他战略区争取了时间和机会,中央后来向李先念传达的也是这一认识。

相比之下,部分领导人以及基层指战员只看到了根据地丢失以及损兵折将,未能从战略的眼光去看待问题。给李先念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总而言之,开了两个月的晋城高干会议非但没能解决问题,反而造成了矛盾进一步激化,严重影响了部队团结。

中原局把会议的情况上报后,引起了高度重视,在毛主席干预下,会议被叫停,部队集中整顿了一段时间,准备执行新的任务。

李先念也顶着巨大的压力,给部队做思想工作,还积极联络了坚持在鄂西北地区游击作战的张才千、李大林领导的部队,并组建了“中原独立旅”,为反攻中原根据地做准备。

毛主席口中新的任务,就是后来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根据中央指示,中原军区突围到晋南的部队,整体改编为晋冀鲁豫军区第十二纵队,赵基梅任司令员,刘建勋任政治委员,韩东山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郑绍文任副政治委员,张树才任政治部主任。

经过半年多的整补,原中原军区突围部队(鄂豫陕军区主力部队)已经扩编至近万人,实力也大大提升。

为了加强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力量,中央决定晋冀鲁豫军区留在黄河以北的部队,十纵纵、十二纵一起南下。

1947年8月5日,李先念以晋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的身份,率领十二纵南下。

尽管在出发之前,部队就做了动员,并且还打出旗号,要为中原突围牺牲的同志们报仇,可李先念仍然很担心,部队在经历多次失利以后,还能否保持旺盛的士气。

同年8月下旬,李先念率十二纵抵达河南黄县,根据中央指示,划归陈粟指挥,相机南进,随后李先念率部挥师向东,与华野会师,并在陈粟指挥下,参与了在曹县以南围攻敌整编第十师的战斗。

此战是李先念离开晋城以后,打的第一仗,十二纵虽然只是配合作战,但在战斗中英勇果敢,顺利完成了阻击任务。

1947年9月下旬,李先念率部抵达鲁西南的鄄城(今荷泽辖县),陈老总专程赶赴视察慰问部队。

这是李先念第一次见到陈毅。

李先念并没有藏着掖着,而是如实讲了部队存在的思想问题,并希望陈老总在合适的机会下,跟部队做一次讲话,提振部队士气。

陈老总很爽快的答应下来。

1947年10月,李先念率部抵达河南淮阳以东后,有了一个相对比较稳定的环境,于是立即请来陈毅给部队讲话。在十二纵连以上干部大会上,陈老总讲话,主要核心的意思围绕在一点,即:肯定中原军区突围的意义。

“没有你们在宣化店六个月的坚持,没有你们艰苦卓绝的中原突围,全国战场要取得今天的这个形势是不可能的,中原军区部队为了革命的全局,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也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陈老总一席话,让在场许多原中原军区的干部战士热泪盈眶,他们直到此事才完全解除了压在身上的包袱。

1947年11月24日,李先念率十二纵抵达河南光山县,与刘邓大军胜利会师,并掩护十纵与主力部队汇合。

同年12月,刘邓首长在李先念陪同下,看望了这支经过中原突围及转战后胜利重返中原的英雄部队,在慰问的同时,也对部队提出了新的任务:

“进军江汉,执行外线作战任务。”

十二纵挺进鄂西北后,与在那里坚持游击作战的中原独立旅会师,并组建了新的汉江军区,执行巩固和发展汉江根据地的重任。

汉江根据地稳固后,李先念正式调任晋冀鲁豫野战军副司令员,配合刘邓首长共同执行挺进大别山的战略任务。

4 阅读: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