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谈及民国的缔造时,有两个女性的名字是连在一起的,一个是宋庆龄,一个则是何香凝。
1925年3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病房内,沉疴难起的孙中山先生郑重地请来了一位挚友,将爱妻宋庆龄托付于她,并再三嘱托“吾死后望善视之”。这位被孙先生和孙夫人如此信任的人,就是一代女杰何香凝。
她是孙中山先生的亲密战友,是中国国民党左派领袖、中国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活动家、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廖仲恺先生的革命伴侣。她不仅是一位杰出的革命家和政治活动家,而且是一位在海内外享有盛誉的著名画家。
“一双大脚的缘份”
何香凝出生于香港,其父是香港一位开明的大地产商,曾大力支持孙中山的革命活动。 虽是豪门千金,依照风俗在她7岁的时候,母亲就开始给她缠脚。但何香凝每每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用剪刀把裹脚布剪断,被母亲发现搜走了剪刀,她就拿出积攒下来的钱,再买一把,并藏起来,到晚上的时候,继续把裹脚布剪断。多次下来,父母也拿“执拗”的香凝没有办法,只得由她去,于是何香凝拥有了一双“天足”和一段“到处飞奔,上山爬树,非常快活”的童年时光。
何香凝不但勇毅果敢,而且非常聪颖能干,17岁时,就担任了父亲的经济助手,承担起管理家庭财务的工作。
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父母为香凝的婚事忧心忡忡:何香凝的一双大脚早已传遍大街小巷,纵然家境甚好,一双天足也只能让媒人和豪门公子们望而却步。
却不料,真有位男士正在寻寻觅觅一位不受传统礼教束缚的大脚女子。这位刚刚从旧金山回国的廖家公子意气风发、满脑子新思想,誓大脚女子不娶。
千里姻缘一线牵,哪里有比她们更恰当的一对儿呢?于是,19岁的何香凝和20岁的廖仲恺一同走入婚姻的殿堂。婚后,他们度过了一段非常欢愉的闲暇时光,夫妻二人经常一边赏月,一边吟诗作赋,颇有当初李清照和赵明诚夫妇“赌书消得泼茶香”闺阁儿女情趣。沉浸在幸福中的何香凝感怀深情,提笔写下:“愿年年此夜,人月双清。”给他们的小屋取名“双清楼”,两人的诗画集也取名《双清诗画》,以此来纪念这段美好的时光。
渐渐,他们发现,两个投契的不单单是诗画了,俩人都爱读书、都热爱革命真理,他们共同研习诗词,讨论时事,甚至一起找到了共同奋斗一生的理想追求。
为了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婚后第五年,他们决定到革命气氛浓厚的日本,在留学资费匮乏的情况下,何香凝毅然卖掉了自己的珠宝、首饰。在东京他们结识了孙中山,被他伟大的气魄、坚定的革命信念深深打动,积极参加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运动,成为其中的骨干分子,夫妻俩从此开始了追随孙中山先生的颠沛流离的革命历程。
1922年,留守广州的粤军总司令陈炯明叛变,扣押囚禁了廖仲恺。何香凝四处奔走,设法营救,终于打听到了陈炯明在白云山开会的时间。那天,雷雨大作,何香凝一身湿衣,冲进陈炯明会场,面对虎豹豺狼,面无惧色,厉声历数陈的不仁不义,并慷慨陈词:我今天上山就没打算全身而退,至于廖先生,随便你们让他活让他死,但我一定要你们给我一个答复:究竟是放,还是杀!要杀,就随你们便;要放,就叫他跟我一同回家。
何香凝的正义凛然震慑住了在场的所有人,陈炯明担心把事情闹大,只好放人。这“虎口救夫”的一幕在党内轰动一时,也让世人见识了这位大小姐的出色胆识。
孙中山先生逝世后,国民党内部面临着分裂的危险,一部分国民党右派老党员,为了达到反共的目的,甚至不惜与北方反动军阀相勾结。1925年8月20日,何香凝和廖仲恺在参加国民党中央党部常务会议时,突遭到国民党右派指使的暴徒的狙击,廖仲恺当场遇难。何香凝目睹一切,满含悲愤,立志要和反动分子周旋到底,她坚决表示:“苟利于国,则吾毕家以殉,亦所不惜!”她毅然将子女送到共产党队伍,并继承夫志,革命到底。
“一条裙子的风骨”
何香凝是革命元老,并矢志不移,在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何香凝先后出任国民党中央妇女部部长和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同中共妇女领袖蔡畅、邓颖超等真诚合作,开创了中国妇女运动的新纪元。 1913年,何香凝逃亡日本期间加入中华革命党,后回国参加讨袁运动,坚决支持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为配合北伐战争,何香凝组织慰劳队和救护队,随军出发至南昌、汉口等地。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她和毛泽东、宋庆龄等40名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国府委员联名发表了《讨蒋通电》,参与发动讨蒋运动。
在“八•一”南昌起义中,何香凝被列名为革命委员会委员。鉴于南京当局业已背离孙中山的三大政策,何香凝公开宣布与国民党反动派决裂,不参加国民党的任何会议,不拿国民党的薪金,仅靠作画维持清苦的生活。 “九•一八”事变后,何香凝回到上海举办“义卖画展”,筹款支持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并组织国难救护队开赴东北支援义勇军抗日。
东北国土沦亡后,何香凝万分愤慨,给蒋介石送去一条女裙,并以诗讥讽:“枉自称男儿,甘受倭奴气。不战送山河,万世同羞耻。吾侪妇女们,愿赴沙场死。将我巾帼裳,换你征衣去!”消息一经传出,马上成为全国新闻笑谈,将蒋介石的虚伪面目一剑刺穿,大大激起全国人民同仇敌忾的抗日热情,此爱国之情大义凛然,令须眉男儿自惭形秽。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何香凝在上海发起组织中国妇女抗敌后援会,亲任主席,大力开展支援军队物资、药品的慰劳活动。在上海成为战地以后,她移居香港,继续组织当地各界支援前线。
国民党撕毁“双十协定”后,何香凝与宋庆龄、柳亚子、彭泽民等电斥蒋介石以武力进攻中共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抗日根据地,破坏团结抗日。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何香凝辗转到了广西桂林、平乐、昭平等地,为抗日救亡奔走呼号,并带着媳妇和两个小孙女在桂林郊外养鸡种菜,并以卖画度日,生活异常清苦。蒋介石派人送来一张一百万元的支票和一封请她到重庆的信,何香凝只在信封后面批了两句诗:“闲来写画营生活,不用人间造孽钱”,原封不动交来人退回去,并断然拒绝去重庆。 1946年秋,何香凝与李济深、陈此生等国民党民主派在广州市成立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她担任中央常委。 1948年,何香凝在香港组成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同年5月,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发表声明,响应中共中央关于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的“五•一”号召,声明接受共产党的领导。
1949年4月,何香凝到达北京,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何香凝终其一生都在维护和实践孙中山先生的“三大政策”,披肝沥胆,坚定不移,置钱财于无物,置生死于度外,可谓真正的“革命女杰”。
“一个书画家的身份”
由于何香凝对革命的卓越贡献,她的另一重身份很多时候被人忽略了,那就是她还是一位成就卓著的书画家。
她的字迹潇洒,淡雅洒脱有才情,擅长书法诸体,而且诸体皆精,尤其是行书,更为精到。
她的画享誉国内外,所作山水、花卉,笔调圆浑质朴,古意雅致。2011年,她的一幅《绿梅牡丹》拍卖价格达到了201.25万元。她所作的动物画意态生动,形神逼真。何香凝的画作立意讲究,她常借对松、梅、狮、虎及山川等的描绘,抒情明志。她最喜爱画狮子和老虎,“以示各族人民应如睡狮之觉醒,如猛虎之雄伟。”
董必武曾在何香凝画的一幅“山水图”上题诗曰“眼观山水形,手写山水神。形神皆毕肖,山水若留真”,称赞其绘山水画的高超技艺,及画作得惟妙惟肖。
陈毅也称颂她的画“画树重高洁,画花喜独步;大师撮其神,一纸皆留住。绘画如其人,方向毫不误。画高寿亦高,但祝两繁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