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秦朝二世而亡

小鸿哥看历史 2024-03-31 02:01:55

公元前221秦朝建立,是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王朝。梁启超曾说过:上世史,自黄帝以迄秦之一统,是为中国之中国,即中国民族自发达、自竞争、自团结之时代也。嬴政称为始皇帝,还梦想着传之万世。但是这样一个大一统王朝却二世而亡。公元前207年亡,前后不过十四年。有人认为是胡亥赵高令秦朝速亡。如果扶苏继位就不一样了。我觉得即使扶苏继位,最多是拖延秦朝灭亡。胡亥当皇帝后的一些所为,只是加速秦朝的灭亡。秦朝的灭亡,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秦朝速亡的原因有很多,我认为有三个主要的原因。

天下苦秦久矣:

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的十间年秦国先后灭掉韩、魏、赵、燕、楚、齐,还有一些小国。灭国大战秦国的损失也是非常之大的,六国故地也是饱受战乱之苦。何况在此之前战争也是频繁发生。袁子:大国之虑,在于既胜而力竭,成功之后,戒惧之时也。从袁准这段话可以魏国灭蜀汉后国家府库一空,百姓贫困。虽然胜了,但也把国家榨干了。秦朝也是面对同样的情况。秦朝应该以休养生息为国策,却屡屡大兴土木。在十四年间秦朝修直道、驰道、修长城、修宫殿、陵寝、对外征战、巡游等。这些事历朝历代都有做。但秦朝是一起来,不顾国力百姓。这样事情也不尽然是错误。有些事是罪在当代,功在千秋。

公元前220年秦朝修驰道,以咸阳为中心通原六国。史记:秦始皇二十七年治驰道。驰道能通马车,驰道的修通更有利于统治六国故土,这样运兵运粮方便。驰道类似今天的国道。汉书:秦为驰道於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滨海之观毕至。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就是说秦驰道向东通到了原燕齐两国,向南修到吴楚两国。虽然没有讲多少人修,可以肯定的是工程浩大。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派军五十万征服南方百越。并在南方凿灵渠,花了近七年时间。为了更好的统治南方。公元前215年,秦始皇派蒙恬率军三十万击匈奴。然后让蒙恬修建长城。万里长城是用于抵御游牧民族,这是对的。但应考虑国力民生,天下刚经历了数十年战争。史记:秦始皇三十二年,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馀里。於是渡河,据阳山,逶蛇而北。修长城至少是数十万劳工,还有三十万军队。光吃饭就要数倍的劳役运粮。公元前212年秦朝开始修直道,用于巡游。虽然史记讲是用于秦始皇游天下,但我认为更多的是用于军事和民生运输的。但如此大规模的工程,其耗费民力,徭役是巨大的。此道路历朝历代都有使用。史记:秦始皇三十五年,除道,道九原,抵云阳,堑山眼堙谷,直通之。修了八百多公里,宽20-60米。史记蒙恬列传:始皇欲游天下,道九原,直抵甘泉,乃使蒙恬通道,自九原抵甘泉,巉山堙谷,千八百里。道未就。司马迁曾亲去查看过直道。司马迁讲:夫秦之初灭诸侯,天下之心未定,痍伤者未瘳,而恬为名将,不以此时彊谏,振百姓之急,养老存孤,务修众庶之和,而阿意兴功,此其兄弟遇诛,不亦宜乎!何乃罪地脉哉?司马迁认为秦灭六国,国贫民弱。却不修养生息,而大兴土木。我认为是那些事是于国有利的,但要修也要待修养生息后再修。

公元212年,秦始皇开始修宫殿。史记:隐宫徒刑者七十馀万人,乃分作阿房宫,或作丽山。这七十万不用说也是青年壮劳力,除了修宫殿也在修皇陵。修宫殿陵墓要用到蜀荆的材料。史记:因徙三万家丽邑(秦始皇陵),五万家云阳(蜀地),皆复不事十岁。专门转运材料,修皇陵宫殿得一共迁八万家。算一家四口人,也有二十多万。不能做其他事已经十年了。秦皇陵一共修了三十多年。史记:始皇初即位,穿治郦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馀万人。就是说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征集了七十万人修陵墓,一直到秦二世才修完。加上修阿房宫,至少征集百万修陵墓修宫殿。秦二世继续修阿房宫,秦朝人口才多少,一下子百万壮劳力脱离生产。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多次东游,可能是震摄六国故人吧。但秦始皇东游不可能一个人,身边必然跟随着大批军队。这么多人用度是非常之大,必然加重地方负担。据史记秦始皇前后四次巡游:公元前220年始皇巡陇西、北地,出鸡头山,过回中。公元前219年始皇东行郡县,上邹峄山。......乃遂上泰山,立石,封,祠祀。(山东)公元前218年始皇还,过彭城。公元前217年,始皇东游。至阳武博狼沙中。(今河南)皇帝东游,巡登之罘,临照于海。(今山东烟台)公元前210年,始皇出游。上会稽,祭大禹,望于南海,而立石刻颂秦德。(今江苏)秦始皇在十年间四次出游每次都从咸阳游到东边尽头。光直走来回都五六千里,何况秦始皇并不是直着走。来回至少六七千里。

陈涉讲:天下苦秦久矣。并不是单讲秦朝的法度残暴,本来经过战国统一六国战争。天下百姓已经非常贫苦,渴望休养生息。苦秦久矣是指秦朝自一统天下:大兴土木、修长城、驰道、直道、对外征伐等。天下人苦的是秦朝无修止的劳役。修宫殿、陵墓、长城、驰道、直道、北击匈奴南征百越等,数以百万的青壮服劳役。青壮都去服劳役打仗去了,留下老弱病残种地。可是该交的税并不会少,而且还会加重税收。老百姓负担不起自然躲避徭役,弃土地成为流民。所以当陈胜吴广起事,天下纷纷响应。就好像煤气泄露充满了房间,只要有一点火星就会爆炸。这也是陈胜吴广九百人起事,天下纷纷响应的原因。即使没有什么陈胜吴广也会有张胜李广。史记: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秦朝自陈胜吴广起事不到两年就亡了。这在一统王朝中是亡的很迅速的。前面所说的五项内容,历朝历代大多都有。但不像秦朝这样全部一起来。陈胜部下攻略赵地时对赵人讲:秦为乱政虐刑以残贼天下,数十年矣。北有长城之役,南有五岭之戍,外内骚动,百姓罢敝,头会箕敛,以供军费,财匮力尽,民不聊生。赵人于是纷纷响应,一下子得到众数万人。这是陈胜部下说服赵人其中一个理由。

旧人势力依然很强大:

西周是实行分封制的。即天子把土地分封给诸侯。诸侯再把土地分封给卿大夫。卿大夫依靠士统治平民。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一开始西周分封了七十多国。宗室有五十国,剩下二十国为功臣和前朝贵族。周天子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余儿子都成为诸侯。诸侯的嫡长子继承爵位,其余儿子为卿大夫。嫡长子继续卿大夫,其余儿子为士。诸侯也会分封有功之人为卿大夫。世世代代父死子继,享受国家的俸禄。即世卿世禄制。魏、韩、赵三国原本就是世代为晋国的卿大夫。田氏原本也是齐国的卿大夫。魏韩赵能瓜分晋国,田氏能取代姜氏。说明卿大夫也是拥有很强的势力。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秦国商鞅变法,最主要的就是为了打破世卿世禄制。最终结果是魏、楚放弃,秦国坚持。李悝为坚决执行自己定的法律而自杀,魏国贵族势力兴起。吴起商鞅均让贵族杀死。

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实行的是中央——郡——县。六国仍旧实行的是分封制,诸侯——卿大夫——士。所以有矛盾有冲突。公元前211年东郡天上掉下一陨石。有人在陨石刻上:始皇帝死而地分。他们要的是分封制而不是郡县制。秦朝丞相王绾主张恢复分封制,秦始皇让大臣商议,大臣纷纷赞同。史记:始皇下其议於群臣,群臣皆以为便。从中也说明即使是秦人也向往分封制。李斯强烈反对分封制,秦始皇赞同。于是分天下为三十六郡。秦朝内部都向往分封制,更别说是六国分封制旧人。以齐人淳于越为代表的六国旧人反对郡县制,请求恢复西周的分封制。李斯强烈反对,并建议秦始皇: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这就是焚书的原因。秦始皇还把六国豪强都迁移到咸阳,就是怕他们起事,前后迁了十二万户。史记:徙天下豪富於咸阳十二万户。汉朝统一后也多次迁六国豪强到关中。还有就是以张良为代表的六国旧人谋划刺杀秦始皇。韩国灭亡后,原韩国贵族在新郑起事反秦。张良原本也是韩国贵族,其祖上五世深受韩恩惠。弟弟死了都没有下葬,都家产都拿去请刺客杀秦始皇。史记: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后来在秦始皇东游时刺杀,但失败了。以燕人卢生为代表的六国旧人则宣传秦朝将亡。“灭秦者胡“就是卢生从海外带回的《录图书》中所说的。我怀疑就是卢生伪造的。后来卢生私下讥讽秦始皇并跑了,秦始皇因此坑诸生。史记:於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馀人,皆阬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後。他们反对秦朝,不外乎反对秦朝的郡县制。例如楚国项氏世代为将军,因封地在项,所以以封地名为姓。史记:项氏世世为楚将,封於项,故姓项氏。楚人跟着项梁起事为的就是恢复楚国,恢复了楚国也就恢复了分封制。其他五国后人起事也是为此。

公元209年陈胜吴广起事,六国豪强纷纷响应。六国虽亡,但其旧贵族还是拥有很强的力量。例如齐国田氏族人田儋、田荣等。史记:皆豪,宗彊,能得人。陈胜吴广起事时他们杀了秦朝官吏并召集豪强子弟起事。史记:而召豪吏子弟曰:诸侯皆反秦自立,齐,古之建国,儋,田氏,当王。项梁在江东也是召集豪强子弟起事。史记: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魏国公子咎、豹投奔陈胜,魏人周市攻略魏地后拥立魏咎为王。史记:周市曰:“天下昬乱,忠臣乃见。今天下共畔秦,其义必立魏王後乃可。”魏人陈馀张耳投奔陈胜。陈胜让武臣陈馀张耳带着三千人去赵地。他们对赵地豪强讲:於此时而不成封侯之业者,非人豪也。豪强纷纷响应,一下子数万人。陈馀张耳后来拥立赵国贵族赵歇为赵王。燕人拥立韩广为燕王。韩人拥立韩国贵族信为韩王。项梁项羽拥立楚国后人为王,项家世代为楚将。他们这样做不过是希望恢复分封制。

秦朝坚决实行郡县制不恢复分封制,因为周朝就是前车之鉴。而刘邦建立汉朝实行郡县封国制,难道就没有考虑到周朝的前车之鉴。刘邦肯定是知道分封制祸不在当代而在后人。秦朝没有实际分封制,以致于群雄并起时,宗室并没有力量拱卫皇室。当初淳于越劝秦始皇分封宗室功臣的理由是一旦秦朝出现田常、六卿这时的人窃国,就没有人能救了。指的田氏取代齐国姜氏成为齐国即主,晋国卿大夫魏、韩、赵瓜分晋国。史记:博士齐人淳于越进曰:“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西周灭商朝后就分封七十多人,而姬姓就有五十多人。他们也并未起到拱卫周王室的义务。像郑国也是姫姓诸侯,第一代君主是周厉王儿子。到了第三代郑庄公时不仅没有拱卫王室,反而把周天子欺负的要死。有句说一代亲,二代表,三代了了。所以刘邦才实行郡县封国并存。因为周朝的前车之鉴是远忧,首先要解决的是近患。刘邦在跟项羽争天下时,为得到一些人支持,分封了一批异姓诸侯。当皇帝后又解决了异姓王的问题,分封了一批刘姓诸侯王。都是在六国故地,目的就是为了拱卫汉室,这些地方是汉朝统治力量薄弱的地方。自刘邦开始汉朝连续几代皇帝都从原六国地盘迁豪强到关中。刘邦任命侄子刘濞为吴王就是为了镇住那些人。史记:上患吴、会稽轻悍,无壮王以填之,诸子少,乃立濞於沛为吴王。刘邦不是不知道刘姓王将来会作乱,但那不是当时立马要解决的问题。刘邦灭掉异姓王后跟大臣斩白马盟约“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刘邦在吴王刘濞上任前对他说:“汉兴立以后五十年间东南方向将有叛乱发生,难道是你吗?然而天下同姓是一家人,你千万不要造反!”刘濞叩着头说:“不敢。”史记:告曰:“汉後五十年东南有乱者,岂若邪?然天下同姓为一家也,慎无反!”濞顿首曰:“不敢。”汉文帝时晁错前后数十次上书削藩,都不听。但还是升了他的官。文帝不是不解决,而是不到时候。史记:书数十上,孝文不听,然奇其材,迁为中大夫。

非积德之基,邦无磐石之固:

秦朝的统一完全是武力经营天下。对百姓恩惠未施,对待士卿未收心。虽然历朝历代成就霸业大业者都靠武力,但也特别注重人心。秦国在统一的过程中手段过于低劣残暴。长平之战赵军投降,秦国尽阬杀。只留下年龄小的两百多人归赵。赵国子哭其父,父哭其子,兄哭其弟,弟哭其兄,祖哭其孙,妻哭其夫,沿街满市,号痛之声不绝。所以说赵人跟秦国有深仇大恨。陈胜部下武臣带着数千人去赵地时对赵人讲:因天下之力而攻无道之君,报父兄之怨而成割地有土之业,此士之一时也。这也是赵人纷纷响应的原因之一。如果是双方交战而死,这也许是没有什么好说的。但诈而阬杀就不一样了。公元前230年赵国饥荒,赵国流传民谣:赵为号,秦为笑。以为不信,视地之生毛。就是说赵人都哭了,秦人在笑。不信的话看看地里长满草。秦国统一天下时手段过于奸诈。秦昭襄王跟楚怀王会盟于武关,秦国却将其扣押胁迫其割地。后来楚怀王客死于秦,秦国送其梓棺返楚。史记:楚人皆怜之,如悲亲戚。韩国灭亡后,韩王安被软禁于陈县。后来韩国旧贵族起事,秦国处死韩王安。秦国灭齐国时,齐王田建不战而降。秦国却故意让其饿死。战国策:处之共松柏之间,饿而死。而周武王灭亡商朝之后,就封夏朝开国君主禹的后裔杞东楼公,便封他到杞地,延续杞国国祚,主管对夏朝君主的祭祀。还封了封商纣王的兄长微子启于商朝的旧都商丘,建立宋国,特准其用天子礼乐奉商朝宗祀。《论语·尧曰》:“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汉书: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必兴灭继绝,修废举逸,然后天下归仁,四方之政行焉。秦始皇是没有做这样的事的,而刘邦是有做这样的事的。汉书:高帝拨乱诛暴,庶事草创,日不暇给,然犹修祀六国。

贾谊在过秦论中认为秦亡是因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意思是讲不施仁义的政策,才亡国。秦国在灭六国统一天下的过程中,并没有施加恩德于百姓。统一天下后为了稳固统治,统一货币、文字、量衡等。所以有秦统一天下,功在千秋的说法。但秦朝一统天下时,天下饱受战乱之苦。不仅没有休养生息,省赋减刑。反而四处大兴土木,百姓负担反而加重。汉朝陆贾就曾对刘邦讲:秦国在统一天下后,如果推行仁义,取法先圣,天下又哪里轮得到陛下来执掌!汉书:乡使秦以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当时刘邦还觉得自己是马上得天下并不接受。陆贾谏言:陛下您能在马上打天下,还能在马上治天下吗?陆贾在其著作《新语》中认为秦亡于尚刑。但其并不是完全否定依法治国。而是主张文武兼备,德刑并施。新语:于是皋陶乃立狱制罪,县赏设罚,异是非,明好恶,检奸邪,消佚乱。汉宣帝就是尚刑法弹治天下,太子刘奭劝谏。宣帝大怒讲:国家自有制度,本以王霸二道交替使用,为何要专行仁政,效法周朝呢 ?王道指的是仁义,霸道指的是武力刑法。在汉宣帝看来两者要交替使用而不是专行仁政。汉宣帝对太子大为失望讲: “乱我刘家朝纲的,将是太子啊 !” 汉书:叹曰:“乱我家者,太子也!”明太祖朱元璋和刘伯温皆认为元、宋的灭亡在于刑法太轻。明太祖让刘基等人制定《大明律》,但明太祖也是广施仁政。明史:太祖:“胡元以宽而失, 朕收平中国,非猛不可”基谓宋、元宽纵失天下,今宜肃纪纲。所以说尚刑要看对像,一味的尚刑不能施仁政只能速亡。用刑法弹治贪官污吏,对于百姓来说就是仁政。

秦国并非一直是尚刑,也有刑德并用的时候。史记:庄襄王元年,大赦罪人,修先王功臣,施德厚骨肉而布惠於民。庄襄王是秦始皇父亲,在位三年就去见先王了。秦始皇太过依仗于武力经营天下,好大喜功。也许在他看来没有什么是霸道所不能解决的。长子扶苏倒是经常劝谏,但秦始皇把他打发到上郡去了。史记:始皇长子扶苏谏曰:"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始皇怒,使扶苏北监蒙恬军于上郡。陈胜吴广起义,山东六国旧人纷纷响应。秦朝虽然派兵镇压,动乱却越来越大。秦朝右丞相去疾、左丞相斯、将军冯劫等人进谏曰:盗贼多的原因在于,戍边和漕运事太苦,赋税太重。请停止修建阿房宫和减少四边戍卫、漕运。秦二世反而说:先帝兼并天下,天下已定,外治四方以安定边境,建造宫室以章得意,而你们看到先帝业绩的开创。而你们不能平定盗贼,又想废除先帝所做的,这是上不来报答先帝,下不为朕尽忠效力。为什么在位?秦二世只是在秦朝这座大厦将倾之际又踢了一脚而已。即使是秦始皇在世,亦不能阻止天下群雄并起的局。就如隋炀帝杨广其文才武略是不输于唐太宗,亦不能挽救隋朝。历朝代朝统一天下都把休养生息放在首位。刘邦建立汉朝后就屡屡推行仁、德政。比如百姓因饥饿把自己卖给别人为奴婢的,都让他们恢复平民身份。百姓生子的免除两年徭役。汉兵战死的,送回家乡安葬。地方政府负责安藏所需的东西。并用猪羊祭祀他们,地方官员一定要亲自为他们下葬。汉书:四方归心焉。当年随刘邦击匈奴到平城和守卫平城的士卒,终身免除其徭、戍役。轻田租,十五而税一。到了文帝时三十而税一。国家财政收入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増多。惠帝时修筑长安城采用的是分批次,每年修一点。公元前192年征召长安六百里内男女十四万人修筑长安城,为期一个月。公元前191年也是为期一个月。公元前189年又征召修一个月。

陈胜吴广不过是无名小卒,既无贤名又无尊位。只是带着九百人在大泽乡造反。这么小规模的造反在古代中史书都懒得记。虽然是有史来算得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却得到了天下纷纷响应。因为老百姓活不下去了。陈胜吴广带着九百人攻下数县,人马一下子数万人。九百人的人马在古代那能攻下城池。那是因为当地豪杰、老百姓在内杀掉官员响应陈胜。史记: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陈胜吴广只是起了个头,没有他们也会有张胜赵广。所以历代王朝统治百姓,首要在于安稳。即使是有一小部分人造反,其他百姓也不会响应相助。汉书:汉兴,除秦烦苛,约法令,施德惠,人人自安,难动摇。

秦朝虽然速亡了,但其制度仍是后世朝代治理天下的蓝版。汉承秦制,唐承汉制,宋承唐制,明承汉唐制,清承明制。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