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中国连锁经营协会(CCFA)发布了《2024年中国网络零售TOP100》。该榜单按照2023年网络自营零售的线上销售收入进行座次排序,上榜的100家企业包括8家电商企业、47家实体零售企业、45家消费品企业,网络销售总体规模为1.91万亿元,同比增长2.7%。【注:零售企业的网络销售额仅计算线上渠道自营商品的销售额(含企业在第三方平台上自营旗舰店的销售)】
有19家企业网络销售额超过100亿元,其中3家跻身“千亿俱乐部”。京东稳居第一,网络销售规模高达8712.24亿元,同比微增0.7%,占公司总营收(10846.62亿元)的80.3%。
过去一年,平台不遗余力地推行低价策略。但对于过去一直以自营为主,且追求品质服务的京东来说,转型并非易事。一方面,为了拉拢第三方商家,不仅承诺给“3P商家”更公平的流量政策,同时集团进行内部调整,让各个事业部由统一的品类负责人管理,不再区分自营和POP(Platform Open Plan,京东平台上的第三方买家)。
另一方面,京喜业务经历了一系列变革,更名为“京喜自营”,开始在低线城市加大招商力度,推出全托管模式以与白牌商家合作。简而言之,商家专注于生产,京喜则负责运营、物流和售后等环节。这也是京东低价策略的重要抓手,帮助平台获得更多下沉市场的新用户,以及新用户留存率。
阿里位居次席,网络销售额达到1104.05亿元(指淘天集团电商直营业务收入,包括天猫超市、天猫国际和其他直营业务,不包括高鑫零售、盒马、银泰收入),同比增长6.4%,主要原因是消费电子/电器品类需求旺盛,占总收入的比重达到11.7%。
阿里一直在积极布局自营业务,但并非一帆风顺。2022年2月,天猫推出官方自营业务“猫享”,主打品质服务,且优先推进3C品类,被认为是对标京东自营的重要信号。往后发展,又上线了食品、服饰、美妆、家居护理等多个品类,但整体并未翻起太大的浪花,最终于去年9月30日正式关闭。
唯品会以1056.13亿元的网络销售规模排在第三位,较上年增长8.6%。公开资料显示:这是全球最大的特卖网站,成立于2008年8月,总部位于广州,主要销售品牌折扣商品,涵盖服饰、鞋包、美妆、母婴、居家等各大品类。
公司首创“精选品牌+深度折扣+限时抢购”的商业模式,去年引入超过1500个新品牌,不断拓展平台商品丰富度。累计合作品牌超过4.4万家,深度合作国内外品牌超过6000家。
自2012年3月上市以来,截至2024年3月31日,唯品会已连续46个季度实现盈利。全年平台活跃用户数达到8740万人,同比增长3.9%;SVIP活跃用户数同比增长13%。
排在榜单4-10位的是苏宁易购、汇通达、美的、小米、海尔智家、沃尔玛、盒马。近年来,沃尔玛在中国市场表现强劲,主要得益于山姆会员店和电商业务的推动。截至2024年1月26日的2024财年,其电商净销售额在四个季度均录得双位数增长。沃尔玛国际业务总裁兼CEO麦克莱表示:“2019年时的电商渗透率约为4%,而现在是48%。”
数据显示,去年我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30174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同比增长8.4%,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为27.6%。零售消费市场线上线下渠道的加速融合和业态模式的持续创新,已成为促进消费增长的关键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