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数人还未意识到其中危险性的时候,心血管疾病已不知不觉成为国人生命的第一杀手。据统计,中国心血管疾病(CVD)现患人数已达3.3亿,平均每5人中就有约2位患有心血管疾病,其中高血压患者2.45亿人,下肢动脉疾病患者4530万,脑卒中患者1300万,冠心病患者1139万,心力衰竭890万……截至目前,心血管病依然是我国人群的首位死亡原因,每年死亡人数400万例,占死亡人数的40%以上,且此项数据仍保持上升趋势,心血管疾病防治形势日益严峻。
什么是冠心病?
冠心病,全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冠状动脉发生了粥样硬化引起的血管管腔狭窄或者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也称缺血性心脏病。根据发病特点和治疗原则,冠心病可分为慢性冠脉综合征和急性冠脉综合征。无论是慢性还是急性,都与动脉粥样硬化脱不开干系,所以弄清楚为什么会产生动脉粥样硬化,也就可以清晰地知晓防治路线的走向。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炎症性纤维增生的过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动脉管壁内膜下形成的黄白色粥状物,斑块增大或破裂可引起管腔狭窄和血栓形成,从而导致心肌缺血。当斑块纤维帽较厚时,临床上即会表现为慢性稳定性心绞痛,如若斑块纤维帽较薄且覆盖了大的脂质核,突然破裂就会导致血栓形成,进而导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动脉粥样硬化并非冠脉的“专属”,也有可能存在于其他血管中,发生在脑部就会引起卒中,发生于其他部位就会引起相应部位的梗死,如主动脉、肾动脉、四肢动脉等。
心血管疾病是如何导致的?
从发病症状看,心血管疾病多为突发性,甚至短短几分钟就会夺走患者的生命,但本质上,心血管疾病是患者自身长年累月酿成的“苦果”,需要经历很多过程。起先,患者会因各类危险因素或高血压、高血脂等基础疾病引发动脉粥样硬化、左心室肥厚,而后冠状动脉疾病随之而来,心肌梗死也就不远了,直至心室重构及扩大,慢慢又会造成充血性心力衰竭,最终衍变成为患者终末期心脏病和死亡。
对此,比我们更早步入物质富足生活的西方已经进行相关研究并取得了较为卓越的成效。从他们的经验中,我们不难看出,心血管病死亡率的下降,40%-70%归因于危险因素的控制,也就是说在心血管事件发生之前,通过控制吸烟、高血压、血脂异常和糖尿病等心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是降低心血管临床事件发生风险的最佳预防措施。
如何进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管理?
从吃入手:增加新鲜蔬菜、全谷物、粗杂粮等纤维摄入,减少饱和脂肪,减少烹饪、调味品用盐,控制胆固醇、碳水化合物摄入,避免摄入反式脂肪等,有助于逆转或减轻肥胖、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和高血压以及预防心血管病。
从运动入手:有氧运动通常是安全的,可采用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形式;老年人可选择瑜伽、太极拳、广场舞等活动,以增加心肺适应性。
控制体重:肥胖及超重人群心血管病风险增加。大量研究发现,通过限制热量摄入、增加身体活动等方式减轻并维持体重,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病风险,甚至可减少全因死亡。单纯采用药物干预虽可减轻并维持体重,但不良反应率高且难以坚持。对于重度肥胖者,可通过胃减容手术取得一定效果。
戒烟限酒:戒烟可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病与死亡风险。戒烟1年后,冠心病患者死亡及再发心脏事件的比率即可下降 50%,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率可降低70%以上;戒烟15年后,冠心病和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风险与从不吸烟者相似。
此外,一项超过50万饮酒者的分析显示,每周酒精摄入100克以下者死亡风险最低,在此之上,随饮酒量增加无基础心血管病史者其卒中、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致死性高血压疾病发生率逐渐增加,以每周酒精摄入量≤100克为参照,40岁以上成人随着每周饮酒量倍增预期寿命缩短6个月或更多。
保持良好睡眠与心理健康:睡眠时间过短增加高血压、冠心病及心力衰竭的风险,而每日保持 7-8小时充足睡眠时间和高质量睡眠,且拥有良好心态的人群心血管病风险明显降低。
作者:张运
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山东省心血管病临床医学中心主任、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心内科主任
校对 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