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我不是药神》,我什么一定想要活着?

须臾之恩 2022-07-15 17:40:40

《我不是药神》大概是徐峥这些年最好的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剧中情节的开展和人物性格以及心理的描绘和极具张力的表演,都给人带来极大的冲击,全剧看完有一种难以描述的情绪淤积,如鲠在喉,始终无法抒怀。

剧中有一幕,周一围前去调查情况,一位泪眼婆娑的老大娘拦住他说道:领导,求你个事啊。我就是想求求你,别在追查印度药了,行吗?我病了三年四万块钱一瓶的正版药,我吃了三年房子吃没了,家人被我吃垮。现在好不容易有了便宜药,你们非说他们是假药,那药假不假我们能不知道吗?那药才卖500块钱一瓶,药贩子根本没赚钱,谁家能不与上病人,你就能保证你这一辈子,不生病吗?你们把他抓走了,我们都得等死,我不想死,我想活着,行吗?

感动吗?我想除了悲哀可能还有其他的情绪在里边。

是的,生活如此美好,值得每个人的留恋,即便吃药吃的倾家荡产即便拖累家人,也在所不惜吗?好死不如赖活可能是中国实用主义哲学最为直观也是最为粗糙的映射。就如同论语里面的,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这就是个实用主义的态度。梁漱溟先生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中说:“生”是儒家的核心观念。所以生存权大概就是最大的权力,为了保证这个权力,什么都可以牺牲可以抛弃,可是,这就一定值得吗?每个人在这个世界大概都是身不由己,被很多事情很多人裹挟着向前奔走,但是总有自我做出选择的权力。为了那风烛残年,可以砸锅卖铁,真的不考虑到家人的处境吗?

就如同对待covid-19一样,或许建立正确的生死观,可能会更好的接受。生,是一种形态;死亡,也是一种形态。只是生命的另外一种形态。

还是那句老话,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东西比生命更为重要。而如果总是把自己的生命当作最重要的事情,那就无法讨论了。

是留恋生命的可贵还是畏惧死亡,这是个很大的问题。或许一千多年前的陶渊明可以做出一点解释,毕竟得失不复知,是非安能觉!千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

1 阅读: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