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深入探讨之前,先来解决一个大家可能都好奇的问题:“白霜”究竟是何方神圣?
简单来说,武夷岩茶上的“白霜”并非霉斑,而是一种自然现象。它是茶叶在炭焙过程中,内含的咖啡碱经过高温升华,随后在遇到冷空气时凝华形成的白色结晶。
这一过程,就如同自然界中的霜降,美丽而神秘。
“白霜”的形成过程要揭开“白霜”的面纱,我们得从它的形成过程说起。
咖啡碱,作为茶叶中的一种重要成分,在温度达到120℃以上时会开始升华。
想象一下,当茶叶在炭火的炙烤下,内部的咖啡碱逐渐蒸发,化作轻盈的气体飘散在空气中。
然而,当这些气体遇到温度骤降的茶叶表面或其他物体时,它们会迅速冷却并凝华成微小的白色结晶,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白霜”。
温度的骤增与剧减碱凝成“白霜”。在炭焙过程中,茶叶的温度经历了从低到高再到低的循环变化,这种温度的骤增与剧减,正是咖啡碱能够升华与凝华的关键所在。
每一次炭火的炙烤,都使得茶叶内部的咖啡碱不断升华,而每一次翻焙,又让茶叶表面突然冷却,促使咖啡碱凝成“白霜”。
通过定时翻焙,我们不仅能够保证茶叶受热均匀,还能让咖啡碱结晶层层附着在茶叶表面,形成均匀且细腻的“白霜”。
“白霜”形成需要的条件要想让武夷岩茶上形成美丽的“白霜”,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茶叶内含物质丰富:茶叶中的糖类物质、儿茶素、咖啡碱等内含物质是形成“白霜”的基础,只有内含物质丰富的茶叶,才能在炭焙过程中产生足够的咖啡碱以供升华。炭焙温度适中:炭焙的温度既不能太低也不能过高,太低则无法使咖啡碱升华,太高则可能导致茶叶烧焦,影响品质,因此,选择合适的炭焙温度是形成“白霜”的关键。炭焙时间及翻焙次数:炭焙的时间以及翻焙的次数也需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过长或过短的炭焙时间,以及过多或过少的翻焙次数,都会影响“白霜”的形成效果。“白霜”与岩茶品质的关系很多茶友可能会认为,有“白霜”的武夷岩茶品质一定更好。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虽然“白霜”是焙火程度的一个外在表现,表明茶叶焙得较透、含水率低、适合长期存放,但有无“白霜”并不能直接决定岩茶品质的优劣。
岩茶品质的优劣需要通过冲泡品饮后才能下结论,一款优质的武夷岩茶,应该具备香气高扬、滋味醇厚、回甘持久等特点。
而这些特点的形成,与茶叶的原料、制作工艺、存储条件等多方面因素都有关系,因此,我们在评价一款岩茶时,不能仅凭“白霜”这一表象就妄下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