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授衔时,毛主席特别批准,授予的7名上将,你知道几个?

醉柳阅览过去 2024-12-13 03:55:01

1955年9月,授予的55名上将,宛如夜空中璀璨的繁星,闪耀着无尽的光芒。

其中有7名上将,是毛主席亲自过问,亲自圈阅,特别批准,授予上将军衔的。

一、韩先楚

1955年授衔时,评衔小组从韩先楚的职务和资历考虑,以评中将军衔的意见上报的。当负责人给毛主席汇报时,主席说到:“不要忘记韩先楚对海南岛战役的贡献,他是首功”。毛泽东主席审阅时批示:“韩有功,中晋上”。

韩先楚将军

韩先楚,一生先后经历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身经百战。他指挥的东北民主联军第三纵队在东北战场攻无不克,所向无敌,被敌人惧称为“旋风部队”。

在解放海南岛的战役中,他把“陆上雄狮”变为“水上蛟龙”,用木船战军舰,一举突破“伯陵防线”,续写了新传奇。

作为人民军队著名悍将,红军岁月,披坚执锐,从士兵成长为师长。抗战时期,迭歼日伪军,从副团长成长为旅长。解放战场,屡建奇功,从纵队副司令员成长为兵团副司令员。

回顾韩先楚的戎马一生,他指挥部队打了一个个恶仗、硬仗、苦仗,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其身上所体现出的“战将”精神,折射了他坚如磐石的共产主义信仰,高瞻远瞩的战略视野,舍生忘死决战决胜的使命担当。

二、阎红彦

由于1954年相关事情的影响,导致陕北红军里面没有上将代表。

陕北红军,对中国革命的贡献巨大,是红军三大主力的落脚点,是八路军的出发点。因此,必须要有上将。

因此,1955年4月评衔工作开始后毛主席特别提到阎红彦。他说:阎红彦要么不授衔,要授就是上将。于是,脱下军装好几年的阎红彦有幸被评为上将。

阎红彦上将

阎红彦的革命资历很老,入党之早排在上将的第4位。军事学历也值得一提,他曾先后进入莫斯科国际列宁学院和苏联红军陆军大学附设的共产国际军事研究班学习了半年时间,是吃过“洋面包”的、有留学经历的4位上将之一。

他创造了西北地区革命活动的好几个第一:

是西北地区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第一枪的陕北清涧起义的参加者之一;

是山西第一支由党直接领导的工农革命武装:中国工农红军晋西游击队的领导人之一;

是西北地区第一支人民抗日革命武装:西北反帝同盟军的领导人之一;

是陕甘边地区第一支由党直接领导的工农革命武装: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的领导人之一。

任红30军军长时的阎红彦

1935年4月,共产国际和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为了尽快恢复和中共中央的电讯联系,以便及时地了解和指导中国革命,特派阎红彦带着电台密码本回国。密码由英文字母编排,阎红彦不懂英语。

为了工作的需要,他废寝忘食,用极大的力气,背熟组编的电码。

经过8个月的长途跋涉和辗转,在1935年12月到达陕北瓦窑堡,使中共中央恢复了与共产国际的联系。

三、贺炳炎

1952年全军评级时,贺炳炎评为了准兵团级。1955年授衔时,按照授衔标准,以贺炳炎的资历,应评为中将军衔。

这样一来,红二军团就没有上将代表了。红二军团创建了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是全国第三大苏区,必须要有上将。

因此,毛主席特别批准,贺炳炎授予上将军衔。就这样,贺炳炎成为了唯一的准兵团级开国上将。

贺炳炎将军

贺炳炎是贺老总最喜爱的一员战将,打仗时碰到别人拔不掉的硬钉子,贺龙就大喊一声:贺炳炎,上!指派他担负最危险,最艰巨的任务。

1935年12月,红二军团第5师师长贺炳炎在云南瓦屋塘战斗中右臂中弹,被抬到军团卫生部时已不省人事。卫生部部长贺彪判断,贺炳炎如果不马上截肢,就会有生命危险。

于是,贺彪立即向贺龙报告了贺炳炎的伤势。得到命令后,简易的手术台在几分钟内迅速搭起。因为仅有的一些医疗设备早已被转移出去,所以当地老乡家的一把木锯竟然充当了手术刀,并要以吗啡替代麻醉药。贺炳炎闻之,斩钉截铁地说:“不用吗啡。”

贺炳炎、贺龙、彭绍辉

他让卫生员将自己反绑于门板上,用毛巾将嘴塞上,然后请贺彪动手。其时,贺龙闻知贺炳炎手术,传令前方部队:再坚持打三个小时,保证给贺炳炎做手术的时间。

因战况紧急,部队要继续长征,贺炳炎伤口未痊愈,就坚持在担架上指挥部队行军、作战。

毛主席批准他不用敬军礼,但贺炳炎仍然坚持用左手敬礼。

贺炳炎将军塑像

四、乌兰夫

1955年授衔仪式上, 有一位上将的军衔颇有争议性,那就是乌兰夫。 因为他在当年既没有参加长征,也并不是红军到八路军时期的重要骨干,也没有长期在军队工作的履历。

仔细翻看乌兰夫传记,就能找到答案。

革命年代的乌兰夫

1936年,他领导百灵庙暴动,为我党建立蒙古族抗日武装打下基础。百灵庙暴动被毛泽东主席盛赞为“草原抗日第一枪”,它推迟了侵略者的西进日程,打击了日寇对内蒙古的侵略气焰。

1946年5月1日,他亲自创建了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标志着我国首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政府诞生。

1947年至1949年,他参加了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为建立、巩固和发展东北根据地,解放东北、华北地区,作出重要贡献。

乌兰夫,为民族团结、建立新中国,作出了卓越贡献。

因此,毛主席特批授予乌兰夫上将军衔,既是对他功勋的褒奖,也是民族工作的需要。

五、陈明仁

1955年授衔时,一位特殊的将军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陈明仁将军这位原解放军21兵团司令员,后又任第55军军长的起义将军。

1949年8月4日,陈明仁与程潜率部在长沙宣布和平起义,回到了人民的一边。

最初拟定授予陈明仁少将军衔。然而毛主席审阅名单时坚决表示:“少将低了,他必须是上将!”

毛主席认为,陈明仁的贡献不容忽视,这一决定不仅是对其军事才能的认可,更是对他忠诚与正义的肯定。

授衔仪式上,陈明仁激动地表示,这是他军事生涯中获得的最高荣誉。他感恩党和国家的信任,也倍加珍惜这一荣誉。

陈明仁的一生,不仅是一位将军的传奇,更是一部关于忠诚与选择的历史篇章。他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家国情怀,成为后人景仰的英雄人物。

六、董其武

1949年9月19日,董其武将军在包头宣布绥远省和平解放,即九·一九起义。

1955年初,解放军授衔方案下发后,董其武被拟定授予上将军衔。在讨论研究时,军以上干部都同意董其武为上将军衔,上报军区和军委。

董其武将军

可董其武自己则认为定得太高,就写了一封信,托杨成武交给毛泽东,请求将自己降为中将。

在信中他表示:自己起义前只是国民党中将,如果能够保留原职,就十分感谢党和毛主席,根本不敢奢望上将军衔。很多红军时期的老革命、老战士仅仅被授予少将,自己内心十分不安。

董其武的请求首先就没有通过杨成武这一关。看了信后,杨成武对他说:“你参加抗战12年,我们只参加了8年,你的绥远起义贡献,我们无法相比,你还参加抗美援朝,功不可没……”

杨成武将董其武的这封信转呈给了毛主席。毛主席看过信后,高度赞扬了董其武的高风亮节,但不同意他提出的降低军衔的请求。

给杨成武的回信中,毛主席这么写道:“董其武是有名的起义将领,根据功劳、贡献、资历都应该授予其上将军衔,谁有意见都不能降低,这是党的政策。”

七、陶峙岳

在开国上将里面,陶峙岳是一位非常特殊的人物。

说他“特殊”,不只是因为他是国民党军起义将领,而且他的年龄和地位,也是非常特殊的。

陶峙岳将军

陶峙岳生于1892年9月18日,在所有开国将帅中,只有朱老总和张云逸比他大,而且张云逸也只是比他大一个月。

在抗战时期,陶峙岳担任过第37集团军总司令,在所有开国将帅中,只有他和朱老总担任过集团军总司令的职务。

1950年至1954年,陶峙岳带着二十二兵团风餐露宿,艰苦奋斗,不仅在沙漠地带种了200余万株的树木,还兴修了巴音沟河、玛纳斯河、金沟河等大型水利工程,挖修渠道12500多公里、大小水库11座。

陶峙岳将军

在他与王震的规划下,新疆一座座新城拔地而起,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石河子。

鉴于陶峙岳将军的特殊功勋和功绩,毛主席特批陶峙岳上将军衔。

结束语:

韩先楚、阎红彦、贺炳炎,这三位英勇无畏的将军,在硝烟弥漫、战火纷飞的革命战争年代,纵横驰骋,南征北战。

韩先楚将军,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无畏的勇气,在多次战役中指挥若定,奋勇杀敌。他的战略眼光和果断决策,常常能在关键时刻扭转战局,为革命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阎红彦将军,在战场上毫不退缩,英勇作战。面对敌人的重重围剿,他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一次次突破困境,为保卫根据地、扩大解放区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贺炳炎将军,更是以“独臂将军”的威名震撼敌胆。在枪林弹雨中,他失去了一只手臂,但这丝毫没有削弱他的战斗意志。他凭借着非凡的勇气和坚韧的毅力,继续驰骋沙场。在无数次激烈的战斗中,他冲锋陷阵,为夺取革命的胜利立下了赫赫战功。

乌兰夫,在民族解放、国家独立中,作出了巨大贡献。

陈明仁、董其武、陶峙岳,这三位威名赫赫的将军,在历史的关键时刻,在民族大义面前,毅然决然地举起了和平的大旗,坚定地回到了人民的温暖怀抱。

他们的抉择,不仅为国家的和平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是为民族的发展和繁荣开辟了崭新的道路。他们的事迹,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成为中华民族团结奋进、追求和平的光辉典范。

以上7位将军授予上将军衔,实至名归。

3 阅读:4352
评论列表
  • 2024-12-13 11:31

    韩先楚是毛主席最赏识的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