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敢加税,我就敢撤资!欧盟最终投票结果出炉,27国分歧越闹越大

史海纪实 2024-10-08 11:15:02

声明:本文内容引用权威资料并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中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欧盟的汽车产业曾经是全球市场的巨头,无论是法系车的浪漫设计,还是德系车的精湛工艺,都曾经在全球市场上呼风唤雨。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崛起,这一局面悄然改变。

尤其是近年来,中国电动车凭借着先进的技术、极具竞争力的价格,以及政府对新能源行业的大力支持,迅速占据了全球电动车市场的重要位置。欧洲市场一度被德法车企主导,如今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法国的汽车产业以前那可是欧洲的重要支柱呢,标致、雪铁龙等品牌曾经在全球都特别风光。从 2008 年开始,法系车在中国市场的表现越来越差,慢慢就被边缘化了。虽然法国车企在设计方面挺有一套,但在技术革新和对市场的反应上明显落后了,

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和中国车企的差距变得越来越大。法系车在中国几乎被边缘化的这个现实,逼着法国政府不得不琢磨怎么保护本国的汽车产业。德国的汽车产业却是另外一种情况。德系车在中国市场上依然占着重要位置,奔驰、宝马、大众等品牌每年都能从中国市场赚到大量利润。

尽管德国的汽车企业也知道转型很有必要,可他们在传统车市场中还是占据着绝对优势,不愿意轻易就被迫转向。法国就希望通过提高关税来给自己国家的车企争取更多生存空间。

德国认为,提高关税将导致与中国的贸易关系恶化,特别是德国车企可能面临中国的报复性措施,失去在中国市场的巨大份额。与此同时,一些中东欧小国,如匈牙利和斯洛伐克,也站在反对阵营。这些国家认为,保护主义措施将对欧盟整体的经济发展不利,尤其是在全球经济已经高度融合的情况下,加税无异于自断后路。

2024年10月初,欧盟27个成员国在布鲁塞尔就此提案进行了最终投票。结果让人颇感意外——投票以10票赞成、5票反对、12票弃权通过了对中国电动车加征36.3%关税的提案。这场投票可谓戏剧性十足,赞成加税的国家并不占绝对多数,而反对和弃权的国家数量却不小。为什么弃权的国家如此之多?

欧盟内部的利益冲突其实早已显现,而这次关于中国电动车的关税争议,只不过是让这一裂痕更加放大。法国与德国的分歧显而易见:法国迫切希望通过加税来保护自家逐渐衰弱的汽车产业,而德国则坚决反对这种自损八百的做法,害怕因此失去中国这个重要的市场。两国在表面上是汽车关税的争论,实则背后是各自经济利益的巨大冲突。

匈牙利、斯洛伐克等小国虽然投了反对票,但它们的反对在实际权重上影响有限。人口较少的小国即使意见相同,也很难在关键投票中撼动决策。弃权国家的数量却出人意料地多,表明这些国家并不愿意轻易站队,选择观望局势发展,以便在未来的谈判中保留更多筹码。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加征关税的举动,似乎更像是一场冒险。法国和支持它的国家认为,高关税可以暂时阻挡中国电动车的涌入,为本国车企赢得喘息的机会。这种保护主义政策真的能有效保护本土产业吗?从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势来看,这种做法未必能够持久。

中国电动车的迅速崛起不仅仅依赖于低价策略,更重要的是技术上的进步和庞大的生产能力。它们在电池技术、自动驾驶等领域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欧洲车企很难在短期内与之抗衡。法国想靠着关税壁垒给自己国家的车企争取点时间,可关税根本改变不了市场对产品本身的需求呀。消费者最后还是会挑性价比更高、技术更先进的产品。

等全球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时候,这道关税墙又能挡多长时间呢?跟法国的 “短期保卫战” 不一样,德国明显更倾向于采取长远的合作策略。德国的汽车产业深深地嵌在全球供应链里,特别是跟中国市场的紧密联系,都让德国车企有依赖感了。德国人心里明白,贸易战对谁都没好结果。

通过合作,保持开放市场,才能在全球竞争里站得稳。与其说德国反对加税是为了中国,还不如说是为了自己的长远利益。法国的做法是防守型的,就希望通过保护主义政策把陷入困境的车企给挽救回来;而德国,就相信通过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放,才能在未来的全球市场里继续保持竞争力。

两国之间的冲突,不只是关税政策不一样,更是对全球化这个时代潮流有着完全相反的态度。欧盟在未来是会选择继续坚持法国的短期保护主义,还是像德国一样,放眼全球,拥抱合作?

以下为信息来源

对华电动车征税,欧盟:已获必要支持,仍将探索“替代方案”

0 阅读: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