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家人们,动动您发财的小手,阅读之前点一下关注吧。
在当今社会中,“看病贵”是一个突出的热点问题。
有人形象的比喻,得上大病轻则扒层皮,重则倾家荡产,还真是一点都不夸张。
即使一些感冒发烧的小病,只要进了医院,查血、拍片、化验、开药一套流程走下来,差不多也要花个千八百块钱。
放在以前,可能几毛钱一片的感冒通就完美解决了。
据统计,全球范围内,预计2024年平均医疗成本通胀率为10.1%,高于2023年的9.2%,为2015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国内来说,新冠疫情之前的九年间,中国年化医疗通胀率为10.7%。
疫情期间,由于政策的限制,人们看病的频次有所下降,三年期间,平均医疗通胀率为3.5%。
而到了2023年,又快速反弹到11.3%。
从总体来说,国内医疗通胀率还是保持着一个稳步增长的势头,这意味着人们在医疗上的支出越来越多。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2460元。
国家卫健委发布的《2023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则显示,2023年,医院次均住院费用为10315.8元。
实际上,很多重大疾病需要用到的医疗费用,要远远超过这个平均数。
据了解,目前重症患者人均治疗费用超过15万元,少数危重症患者治疗费用达到几十万元,甚至超过百万元。
比如,癌症的治疗费用一般在12—50万元,平均36万元。
而像高血压、尿毒症一类需要长期服药、透析的慢性病,一次费用可能看起来不多,总体来看却也是不小的花费。
解决这个问题,仅靠病患承担,压力可就太大了。
很多人生病不愿意去医院,并不是不珍惜生命,其实就是被钱给逼得。
“看不起”有什么办法,有些病人在砸锅卖铁的现实面前,也不得不无奈的放弃,这是一种说不出的痛苦。
好在,这些年社保的覆盖面越来越广泛,给老百姓解决了很大的负担。
尽管总有人吐槽,保险交的钱太多,可又不得不承认,一旦用上,它的性价比就体现出来了。
特别是商业保险的加入,让很多医保无法报销的费用、自费药等也可以报销,极大减轻了病患的负担。
医保+商保的模式,应该说是很好的组合,医保作为基础,商保加以补充,实施的好,应该能够起到1+1>2的效果。
然而,作为医院来说,似乎并不是很待见商业保险。
近期,黑龙江佳木斯发生了一起引发广泛讨论的医疗事件:
一名乳腺癌患者因持有商业保险而连续被两家医院拒收。
据发帖人描述,他的母亲在哈尔滨肿瘤医院接受初步治疗后,为便于照顾,选择回到家乡佳木斯继续靶向治疗。
然而,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声称,病人所使用的靶向药是“双渠道药”,病人不可以住院,药物无法报销,需要病人自费。
佳木斯肿瘤医院更是以“不接收有商业保险的病人”为由拒绝接诊。
这不得不让人质疑,本来是医保补充的商业保险,怎么会成为阻碍病人就医的障碍呢?
据医院里的医生解释,上级医院将负担转移给下级医院,是导致下级医院拒收商业保险病人的原因之一。
意思是否在说,医保该报销的部分被哈尔滨肿瘤医院收完了,剩下的要通过商保来支付,医院没什么赚头了?
患者都搞不懂,商业保险是面向保险公司理赔,也不影响医院开药和治疗,为什么医院不愿意接受呢。
据业内人士介绍,这可能是与当前的医保支付方式有关。
目前,存在DGR/DIP两种支付方式,DRG付费是指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DIP付费是按病种分值付费。
在医保叠加商保的情况下,部分患者可能会提出用最好的进口药,自费率将显著上升,DRG超支的风险更大。
医保主管部门会设置支付标准,医院也会设置药占比考核,为了避免由于超支被罚,有时候医生就会建议病患自费,或者从住院转到门诊用药。
但同时,针对门诊的商业保险产品又太少,无法满足患者的需求,这或许也是病人想要住院的原因之一。
这其实也反映出,在医保改革过程中,医院、保险公司、医保主管部门以及患者之间的深层次矛盾。
医院为利益考虑,拒绝承担额外费用,不仅增大了患者的医疗负担,也使得医院在收入分配上形成了恶性循环。
商业保险本来是为患者提供更冲动的医疗保障,却因为医院的“不乐意”,导致患者面临更多的不确定风险。
要知道,在大多数城市的医院,医保已经可以实现“即时结算”。
病患出院时,在护士站就可以办完全部手续,不再需要去出院窗口排上长长的队伍等着报销。
而商业保险还远远做不到这一点,患者往往需要收集就诊期间的各种纸质材料,自己上门申请报案、提交材料、等待报销。
一套流程下来,等报销的钱到账,可能需要大半个月的时间。
能让商保系统与医保系统做好衔接,做一站式的进院结算,无疑是患者最想看到的情景。
这其中,既有技术上的难题,更多的还在于医院“想不想”。
有从事商业保险的专业人士介绍称,
“现在的商保对医院是没有任何收益的,我们赔多少钱对医院来说没关系,医院也不能从商保赔不赔这件事上得到更多收入。”
说来说去,还是无利可图才导致医院并不愿意主动去推动商保与医保系统的进一步融合。
这样一来,麻烦的也只有患者而已。
其实,像本文中提到拒收商保患者的案例,在生活中并不常见。
笔者也曾有过报销商业医疗险的经历,在医院层面没有感觉到有什么障碍。
一般入院时,医生都会询问是否有商业保险,哪些支出是医保无法报销的,出院也会主动给开好商保需要的相关资料。
唯一感到不足的地方,就是无法在医院报销,需要再去保险公司办理。
我们也希望,佳木斯这起事件,能够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推动医保与商保一站式结算的进程。
让老百姓享受到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需要做的事情还很多。
比如医院能否做到“轻盈利”而“重公益”,商保在产品设计和报销上都不是合理且顺畅。
想要从根本上解决老百姓看不起病的问题,起码要从三方入手:
提高老百姓收入、降低医疗费用、
扩大医保报销比例。
作为医保补充的商业保险,如果真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对于老百姓来说,性价比还是挺高的。
不过,由于一些保险公司的不诚信行为,导致公众对于商业保险的信任并不高,甚至可以说是反感。
有人戏称,商业保险只有两种情况不赔付:这个不赔,那个也不赔。
当然,问题是有,也不能一下都打死,还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类似于住院险、意外险、重疾险的商业保险产品,费用不高,保障的范围和额度却不小,还有很多是靠谱的。
如何让商保顺利走进公立医院,目前来看,需要政府的推动、医院态度的转变以及保险公司在相关利益上做出的妥协。
我们也迫切希望,商业保险能够早一天实现与医保的同步结算,真正给老百姓带来实惠与方便。
对此,大家怎么看,有没有购买过医疗类的商业保险,体验感如何?
免责声明:文章中的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本文旨在弘扬正能量和正确的价值观念,无任何不良诱导倾向,文中图片若有侵权行为,请及时联系本人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