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多年前,随着电视剧《宰相刘罗锅》的热播,大贪官和珅的名字家喻户晓。
“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纵然和珅被抄家,富可敌国的金银珠宝被充了国库,可是清王朝不可避免走向了下坡路。
事实上,这样的规律何止清朝具有,历朝历代,每个政权的后期,贪官的危害性都是极大的,甚至有专家旗帜鲜明地表明态度,只有斩杀贪官,才能避免朝代的倾覆。
那么,专家说的话有道理吗?贪官究竟对一个朝代有哪些危害呢?只是造成国库损失这么简单吗?让我们一一道来。
贪腐是朝政大敌有的人会说,这么大一个朝廷,不差贪官贪污的那点钱,只要真正能够做一些实事,推动历史的发展,就是一个好官。
这句话看似有一定道理,事实上却犯了机械论的错误,忽略了万事万物相互联系的基本规律。
贪腐严重败坏社会风气,经济学中劣币驱逐良币的道理在这里依然适用。
为官一任,本应造福一方,但如果贪腐成风,一个比一个,就会将自身职责抛之脑后,并在全社会形成奢靡之风。
唐太宗说的好,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如果一个朝廷朝堂之上以贪官居多,国库的蛋糕就这么大,贪官们必然会尽最大可能搜刮民脂民膏,逼迫人民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再次,贪腐严重破坏人才选拔机制。贪官多到一定程度,朝廷腐化堕落到一定程度,卖官鬻爵必然成为常态。
有才能的人无法通过正常的科举考试进入朝廷,无才无德无能的人通过走跑要送,通过溜须拍马,一个个位居高位,然后通过进一步的贪腐“收回成本”,形成恶性循环。
以史为鉴事例多英国哲学家培根有句名言,“读史使人明智”。正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通过历史上的反面教材,可以给我们很多有益的启示。
根据《世说新语》记载,晋朝时期大臣石崇曾与贵戚晋武帝的舅父王恺以奢靡相比。
王恺饭后用糖水洗锅,石崇便用蜡烛当柴烧;王恺做了四十里的紫丝布步障,石崇便做五十里的锦步障;石崇用赤石脂涂墙壁,王恺便用花椒。
对于上述无比荒唐的行为,当朝皇帝不仅不予以制止,相反还在背后加油助威,甚至亲自给王恺出主意。
上梁不正下梁歪,其他的大臣有样学样,社会上的地主、商人和富户也都纷纷效仿,造成社会财富极大浪费的同时,国力不断衰弱。
唐玄宗李隆基在上任初期,励精图治,发奋进取,创造了开元盛世。
著名诗人杜甫曾经满怀热情作诗一首,对此有着生动形象的描写。
可是后期重用大贪官李林甫和杨国忠,宠幸杨贵妃,甚至出动快马专门从岭南为其带来新鲜的荔枝,生活极度奢靡,甚至压缩练兵费用,终于安史之乱爆发,大唐王朝由盛转衰。
明朝末年,宗室经过两百多年的繁衍生息,已经到了各地财政无法供养的地步,他们大肆圈地,强占农民土地。
“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
失去土地的农民跟随闯王李自成造反,最终大顺军攻破京城,崇祯帝吊死在今天景山公园的歪脖子树上,大明王朝灭亡。
到了民国后期,面对摇摇欲坠的局面,蒋介石不得不派儿子蒋经国到上海“打虎”。
从苏联学成回国的蒋经国意气风发,决定深挖彻查大家族的贪污问题,谁知却因为涉及到了宋美龄的亲外甥,在各种压力面前不得不偃旗息鼓。
一年之后,蒋家王朝彻底败亡。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井冈山时期,毛主席就亲自制定了《井冈山反腐败训令》,明确规定“只要是贪污公款数额达到500元以上的,就要被处以死刑”并且严格执行。
瑞金县苏维埃会计科长唐仁达,就因为贪污2000大洋被执行了枪决。
高薪养廉可行否?在反腐败历史上,明太祖朱元璋是一个不得不提的人物,因为早年父亲和几个哥哥受尽元朝官员的巧取豪夺,最终活活饿死;
他恨透了贪官,因此在当了皇帝之后颁布了最严格的法律,对贪官一律杀无赦、斩立决。
“明初四大案”中的“郭恒案”,牵连三万多人被杀,“六部”中除了尚书与侍郎外,其他的人全部杀,直接导致天下的中产阶级全部破产。
“空印案”导致全国的掌印官被杀,涉及人数之多、影响时间之长,都是历史上罕见的。
朱元璋甚至开发了一种专门的刑罚对付贪官,即活剥贪官的人皮,里面放上柴草,挂到新任官员的办公处,借此起到引以为戒、以案示警的作用。
尽管使用了这么多空前绝后的严格措施,但朱元璋一朝的贪官依然前赴后继地出现,他驾崩之后更是卷土重来。
针对这种现象,有的网友又提出了这样的疑问,朱元璋对于官员是很苛刻的,薪俸很低,甚至难以养家糊口,这才导致不少官员铤而走险。
如果全面提升了官员待遇,实现高薪养廉,贪腐现象就会大为减少。
事实上,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高薪养廉确实可能会起到预期的效果。
比如说在清朝雍正时期,实施了“耗羡归公”的制度,在控制地方官员任意加价的同时,采取了“养廉银”制度,各省从每年所收取的耗羡中,按一定的比例,拿出一定的银两,来补助官员生活、办公等。
养廉银制度的实施,地方大小官员的俸禄明显增长。这对于促进官员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澄清吏治,稳固朝廷财政收入,都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不过,由于人的欲望是无穷无尽的,因此所谓的“高薪”,只能是一个历史的概念相对的概念,只可用于一时一地,而不能过于长远,充其量只能是一个治标不治本的方法。
要从长远上从根本上解决贪腐成风的现象,必须加强建章立制,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反腐败网络。
要建立权力制约机制,特别是要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制约,从根本上改变“一把手绝对权力,二把手相对权力,其他把手没有权力”的现象。
在预算制定、财务审批、重大资金拨付等环节严格落实集体研究制度,杜绝“一言堂”现象。
要建立以案为鉴制度,做好案件查办“后半篇”文章,通过组织公职人员旁听庭审、收看警示教育片、参观廉政教育基地等,切实提升他们的思想认识,从源头上构建“不想腐”的堤坝。
要建立巡视巡察制度。要立足于抓早抓小,防微杜渐,治病于未萌,止病于未发,通过提醒提示、集中约谈、个别处理等,及时将问题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要加强日常监督监管。特别是聚焦人、财、物等重大问题,建立健全零距离、常态化的监督检查机制,及时通报发现的问题,通过挂图作战、倒排工期等手段,确保问题清零见效。
阅读了本文,你对于贪官的巨大危害性了解了吗?你认为应该如何建章立制,尽最大可能避免大规模贪腐问题的发生呢?欢迎留言进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