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户大战华尔街:游戏驿站的背后和启示(四)

围炉话今朝 2024-10-22 09:46:44

1.投资策略的选择与资产规模

投资与金融市场的复杂性,不少人都会有误区。首先,一些人将企业的优秀表现简单等同于其未来的无限可能,忽视了市场周期和价格因素。实际上,选择那些已经表现突出的公司确实可以成为一种合理的投资策略,特别是在以相对较低的价格买入时。然而,这背后却需要投资者具备深厚的分析能力和周期判断。

若一个人的资本不多,例如50万元以下,并且不是金融行业从业者,那么过多的时间投入在股票投资中可能并不划算。从生意角度来看,同样的几小时可能投入在本职工作中,能带来更好的长期回报。尤其是花费大量时间研究股票,但仅有少量资金投入,回报率可能并不高,并且会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没有正向贡献。

2.投资心态和时间投入

我很认同这种观点。大多数普通人如果在工作岗位上投入更多时间钻研本职工作,收获往往比看股票软件更大。认为股市能帮助我们赚大钱的执念,是很多投资者心态失衡的原因。实际上,股市不能被简单假设为赚钱的工具,而是可能在不乱买的情况下,提供中长期的较低收益。

更实际的期待是,将股市视为一种能带来个位数或大个位数收益的渠道。希望借助股市致富,并不现实。大多数人应该适应波动,接受一年两年的亏损,当持有合理的回报预期时,幸福感自然会增强。假如预期年化收益20到30,却未能实现,还看到别人已经达到了,会让自己觉得亏本,苦恼不已。

一种解决办法是定投某些指数基金,比如沪深300指数。这样即使获得的收益率与每天花费大量时间研究股票的收益率相似,但时间的投入大大减少,性价比更高。总结一下,即对于那些钱不多、不从事金融行业、也没打算管理大量财富的人,不要过多时间投入在股票投资上,而应该转向更加稳妥的策略。

3.专业知识的重要性

如果能找到靠谱的基金经理,或对行业和生意有深入了解,还能顺便赚点钱,也是不错的选择。比如在指数低估时多买些,高估时适时卖出,以此提升幸福感。

另一方面,对于资产管理从业者,学习稳健、有实用性的投资策略尤为重要。某些案例并不具备复制性,不适合广泛学习。比如某些投资策略在特殊市场环境下有效,但不具推广性,更像是学会了屠龙之术,而这个世界上几乎没有龙。

最好的情况是找到那些可以重复使用的稳健策略,增加幸福感。在这种情况下,基金经理即使管理大量资金,也可以在集中持股和分散投资之间找到平衡。关键是要学习相对稳定且可重复使用的策略,不然学习体验和实际效果都会不理想。

综上,我们在选择投资策略和学习投资大师的方法时,需关注其实际应用性和稳定性,而不是一味追求高风险高回报的“捷径”。那些通过对大局势的判断进行投资,需要更高的资讯获取能力和视角,否则不如从事风险更高的杠杆操作。因此,避免盲目追求高风险高收益,选择适合个体和公司的稳健投资策略,才能更好地在市场中获得满意的回报。

我应该早就实现财富自由了。只是有些策略要求的信息维度、认知维度或者是圈子实在太高,以至于难以学习。尽管如此,我认为有一些策略还是可学习的,尤其是在A股市场。你会发现,每个策略通常只有两三年的寿命,但一些长寿的投资策略则值得我们花时间去学习。

对于个人来说,达到80分的水平就足够了,不要过于执着。而专业从事这个行业的人则应该学习稳健的中长期策略,尤其是有复利效果的。这让我想到了幸存者偏差的问题。

"系统者别看"这一观点也很重要,大家记住,幸存者偏差表明能活下来的人不多。所以你们当个案例看看就够了,但学习他们的策略可能不适合每个人。

我最近在看一本书叫《金钱心理学》。书中提到比尔·盖茨的例子,当他上小学时,他是全球少数几个能接触到计算机的人之一。这是一个低概率的事件,高度幸存者偏差的例子。书中还提到另一个同样优秀的小朋友,因为意外事故去世了。如果他活下来的话,或许会成为与比尔·盖茨齐名的人物。

类似的例子还有今年去世的芒格先生,他小时候也经历过一个非常危险的事件。一个邻居女孩被野狗咬伤不久就去世了,芒格说如果被咬的是他,可能今天也不会有我们所认识的投资大师了。这些事例都说明了人类对概率事件和幸存者的理解和接受是多么重要。

所以,通过这期节目,我们试图探讨一些机制。比如为什么会有30倍的涨幅,这些系统如何发挥作用,对投资者有什么意义。我们的目的是帮助大家在做投资决策时,建立对自己更有利的系统,而不是单纯追求这些极端事件带来的短期收益,这样的体验会更好。

4.市场结构与投资环境

我还想聊聊美国的散户和机构投资者的差异。美国市场主要以机构投资者为主,而中国的市场以散户为主。机构投资者靠这个吃饭,有很强的专业能力,而散户大多数是普通老百姓,投资能力较弱。这是两国市场结构的重要区别。

在美国,更多人的投资是通过基金或者其他方式参与资本市场的,而在中国,散户占大多数。这两个国家市场结构的区别,也是影响投资策略和市场行为的重要因素。

风控能力对于不同国家的资本市场表现出明显的差异。美国资本市场发展较为悠久,各种制度相对完善,虽然不尽善尽美,但其机构在市场反应和投资能力方面相对较强。国内市场的机构投资者,例如基金等持牌金融机构,由于牌照管理严格,导致市场准入标准高,因此在某些方面与美国存在差异或距离。

美国的散户较少,而中国的散户较多。对于普通人来说,无论是美国人还是中国人,其实在很多方面的水平差距没有那么大。书中提到的团结事件虽然显著,但并不代表普遍性,这一讨论意在揭示金融市场中的异常事件及背后故事。

我们播客曾讨论中美金融世界的区别,例如美国的财富管理机构和投资人负责者之间相对分离,其过程伴随一定代价。80年代之前,美国散户较多,但随着机构投资者主导市场,散户发现收益不如机构。养老金制度的改革也加强了机构在市场中的话语权。相比之下,中国仅有约30年市场发展时间,仍处于不太成熟的状态。我们的投资端和财富机构表现出相对分离和复杂的特点,需要综合服务的商业模式支持,而美国采用更加明确分工的模式。

对于不同资产管理规模的个人,建议也有所不同。拥有100万以下资金的人,应采取定投或简单投资方式,不要盲目操作。拥有三五百万至两三千万资金的人,可以选择一至两个资产类别,寻找靠谱的私募或公募经理人,并关注投资策略和市场热情度。a股和中国资本市场经历大周期波动,投资回报难以预测,但投资依然是一项需要时间反馈的长期行为。作为LP,需要明确对金钱和投资的态度,而金钱心理学在这个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资产超过3000万的人,则需要多个资产类别配置,可能会投资于股票及其多种策略,例如偏价值、成长或科技创新等领域。思路因人而异,需要根据个人观点和市场条件加以调整。

你要不要适当地去买一些类固收的产品,比如说美债相关的产品,或者是其他的资产类别配置的东西。这需要进行结构性或系统的思考,不能随便做决定。例如,有个挺有钱的人,某个地方排名第一第二的富豪,拿了几个亿去买股票,其中大部分都买了茅台。他说茅台是中国最牛的消费品,因为巴菲特说消费品是“长坡厚雪”,中国最有品牌力和影响力的品牌就是茅台,而他在生活中也频繁遇到这个品牌。

从我们聊起这个事情到现在,茅台的股价应该跌了百分之三四十,不知道他现在的心态如何。这种情况就有点像是有钱,但是把钱自己管在投资上却不见得很专业。投资者自己当资产配置人,觉得自己很厉害,这种情况可能会吃亏。

尊重知识,听取专业人士的意见非常重要。我们在博客中聊一些投资相关的书籍、经理、行业,就是希望为听众提供一个视角,学会怎么看待投资行为,理解不同的投资策略和生意。这样可以帮助大家中长期理解资本市场,减少亏损。不过能赚多少钱,这也有运气的成分。所以作为散户,要尊重我们所面临的客观情况,少赔钱。如果我们听众里有一些需要配置较多资产的人,希望这些分享能对你有帮助。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