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火星上的那片海
晋祠博物馆
说说这次旅行
晋祠,背依悬瓮山,是祭祀西周初年晋国第一任诸侯唐叔虞的祠堂;是集中国古代祠祀建筑、园林、雕塑、壁画、碑刻艺术为一体的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晋祠文化遗存极为丰厚,有宋、元、明、清时期的殿、堂、楼、阁、亭、台、桥、榭等各式建筑100余座,宋元以来雕塑100余尊,铸造艺术品30余尊,历代碑刻400余通,诗文匾联200余幅,古树名木近百株。建筑分为中轴线、北线、南线建筑,以中轴线建筑最为典型。
当年梁思成和林徽因原本并没有把晋祠作为古建筑考察之地,差点错过。晋祠历来为出名的“名胜”,在他们探访古建的习惯中,多对“名胜”怀疑:因为最是“名胜”容易遭“重修”的大毁坏,原有建筑故最难得保存,所以他们并没有把晋祠放到他们考察之内。直至赴汾的公共汽车上了一个小小山坡,绕着晋祠的背后过去时,望着正殿的侧影,才确认晋祠虽成“名胜”却仍为“古迹”无疑,魁伟的殿顶、雄大的斗栱、深远的出檐,巍巍在望,非常醒目。
都说不来晋祠,枉来太原!86年的《西游记》在这里多处取景,那这里都有什么神奇之处呢?
(晋祠人实在太多,所以在拍摄过程中有人物入境,在这里提前声明,无意冒犯!文中部分图片为摄影师拍摄,有备注摄影师姓名。)
推荐看点
游玩点
1.古建筑,从宋代到清代,均有古建筑,古建筑、彩塑、壁画都是值得欣赏的,有多处孤品。
2.三绝:宋仕女像、周柏、难老泉
三宝:圣母殿、鱼沼飞梁、献殿
三匾:“水镜台”、“对越”、“难老”
3.古树有近百棵。
4.古建筑上的匾额和楹联也可以细细品读。
5.园林式宗祠,有多处水源,这里曾经是晋水发源地。
游走线路
行程推荐
山门——水镜台——会仙桥——金人台——对越坊——钟鼓楼——献殿——鱼沼飞梁——圣母殿——北线建筑群——南线建筑群
也可以跟着导览推荐的线路行走
关于晋祠公园
晋祠公园是1949年太原解放后,由陈家息庐、周家德隐斋、荣家陶然村3处私家别墅组建而成,历史上经历了3次大规模扩建,现己建成西靠晋祠古建筑群,自成一体的城市大型公园景观。
晋祠牌楼
晋祠东门牌楼始建于明代,1984年从 太原 东山马庄迁于此。正面(东立面)牌匾由 山西 省原省委书记李立功题“晋祠胜境”;背面(西立面)由 山西 运城 人, 中国 著名国学大师、教育家、书法家姚奠中题“唐晋斯原”。从这里开启晋祠游玩之路。
晋祠公园大门,是现代建筑,这里是免费的,里面的建筑为仿古式建筑。
如果腿脚不方便或者不想走太多路,可以乘坐观光车,有停车站点可候车。
除了有讲解员之外,也可以选择使用智慧讲解器。
公园内的凉亭、长廊比较多,均是仿古建筑,可以在此稍作休息。
中轴线建筑
01—山门
山门为现代建筑,匾中“晋祠”二字为陈毅元帅题写。原山门现在为十方奉圣禅寺的山门。
如果在游客服务中心没有买票的大家也不需要担心,这里也可以直接买票。
02—水镜台
水镜台集楼、台、殿、阁四种建筑风格于一体,建于明代,前部为单檐卷棚顶,后部是重檐歇山顶,台周围有疏朗的走廊,宽阔的两檐间悬匾,题曰“三晋名泉”。是当年酬谢主神圣母邑姜演戏的舞台,后来逐渐演变为祭谢晋祠诸神的戏台。
水镜台就是《西游记》孙悟空大战二郎神时所变的小庙宇的原型。古人在戏台前两侧埋了八口大缸,利用物理共鸣的原理形成“音箱”,在演员演唱时起到扩音的作用。
03—会仙桥
摄影/李如国 秋季拍摄
会仙桥横跨智伯渠,位于水镜台的西面,是通往圣母殿的要道。长约6米,宽约3米,中间高凸如弓型,东西各有台阶数级,石桥两侧均有题辞。传说它原为一座精巧的木桥,后重新修建为石板路上桥,是古晋祠的露天剧场,百姓观看戏剧的场地。
摄影/李如国 秋季拍摄
04—金人台
金人台,俗称古莲花台,创建年代不详,现存建筑为民国6年(1917)重修。金人台上立着四尊铁人,每尊高两米有余。四尊铁人除东北角一尊为民国二年(1913)补铸外,其余皆为北宋铸造。保存最完整、铸造工艺最好的是西南角的一尊,铸造于北宋绍圣四年(1097)。虽经历900多年风霜雨雪,至今完好无缺,明亮不锈。铁人胸前、背后及腿部均有铭文,铭文叙述了其铸造年代与铸造金神的目的,是为了祈求神灵的保佑,镇水利民。
金人台是86版《西游记》取景地之一,台上经历了千年沧桑的铁人成了奔波儿灞和沙僧“捉迷藏”的掩体。
05—对越坊
“对越”最早出自《诗·周颂·清庙》中的“对越在天,骏奔走在庙”,对越是报答颂扬的意思,“对越在天”原指的是感恩报答(先王的)在天(之灵)。对越坊属于功德牌坊。对越坊也和难老泉、水镜台并称为“晋祠三匾”。相传对越坊是明万历年间太原县举人高应元出资修建。高应元,太原晋祠东庄村人,善长书法,对父母极孝顺。
对越坊建于明万历四年(1576),四柱三间三楼,造型精美,雕刻玲珑,瓦顶全部用琉璃覆盖,雄壮而富丽。牌坊上彩绘内容为八仙、杨戬、哪吒等(后期改的)。牌坊前台基上蹲坐铁狮一对,铸造之法极为精美,初步鉴定为北宋遗物。
06—献殿
献殿始建于金大定八年(1168),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重修。献殿高9.75米,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前后当心间敞门,四周宽厚的槛墙上安直棂栅栏,单檐歇山顶,出檐深远。殿顶布青瓦,黄绿色琉璃剪边。
献殿是祭祀时陈列供品的场所。献殿建筑整体结构简单,是我国目前现存殿和亭结合建筑的孤例。1955年用原料照原式进行了翻修,保留了金代建筑的特点。《西游记》剧中祭赛国的和尚被吊起来的场景,以及孙悟空与祭赛国国王空中对话的场景都是在这里拍摄的。
07—鱼沼飞梁
鱼沼飞梁是在鱼沼泉上架起的一座十字形的桥梁,位于献殿和圣母殿之间,是我国最早的水陆立交桥,亦是晋祠的一大国宝建筑。“鱼沼”是指桥下泉池,“飞梁”即水上之桥,始建于北宋时期。据专家考证,其中34根石柱及柱础造型仍保留着北朝风格,其它部分则具有宋代建筑特点。古代筑桥师们充分利用了石柱水中耐腐,木材韧性与塑性,石桥板耐磨、防火,三者巧妙结合共同造就了鱼沼飞梁千年不腐的惊人效果。
摄影/李如国 秋季拍摄
献殿和鱼沼飞梁中间的地方拍摄了《西游记》孙悟空师兄弟三人进殿的场景。
08—圣母殿
圣母殿是全祠的主殿,在全祠处于独冠中居的地位。圣母殿创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九年(984),崇宁元年(1102)修葺。重檐歇山顶,殿高19米,面阔七间,进深六间,平面布置近似方形。圣母殿形制、规格和构造方法,都是我国宋代建筑的典范。殿身四周围廊,前廊显得十分宽敞,是我国现存古建筑中“副阶周匝”的最早实例。
殿前廊柱上有木雕盘龙八条,为宋代遗物。殿内有宋代彩塑四十三尊,主像为圣母端坐木制神龛内,风头椅是,凤冠蟒袍,神态端庄。侍从手中各有所奉,为宫廷生活写照。殿内的宋代侍女塑像,是晋祠“三绝”之一,它是按照封建社会的宫廷制排列的,是宋代皇室生活的缩影。
现在主殿供奉的是圣母
侍女像,宋代彩塑精品。
圣母殿前廊檐下左右还各有一尊高大的彩塑神像,为“站殿将军”,形象非常威武
《西游记》剧中祭赛国国王会见外国使臣的场景就是在这里拍摄的。
——————————————————————
为何晋祠会换主人?
晋祠的历史记载,最初是为了纪念西周晋国第一代诸侯姬虞而建的祠堂,但现在的主殿供奉的却是圣母。那是因为北宋时宋太宗赵光义在攻下晋阳后为了挖断唐朝的龙脉而毁城,晋祠也未能幸免。相传,宋真宗时重修晋祠,当朝的刘太后为了宣扬自己,就依仗权势,将唐叔虞移出了大殿改奉以自己为原型的塑像,称为圣母殿。但民众并不认可刘太后,就把圣母看作是唐叔虞的母亲,也就是周武王的妻子邑姜来祭拜,并一直流传至今。
其他主要建筑(部分)
01—文昌宫
晋祠内有一座二层楼阁,上为文昌宫,下为七贤祠。七贤祠里供奉的七位古人,他们或是名臣义士,或是学者诗人,在历史上都曾与晋祠结过缘。文昌宫,建于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晋祠原有文昌祠,在智伯渠南岸,乾隆二十八年(1763)议“移建”之事。1773年,移建成功。目前在修缮中,静待开放。
02—东岳祠
东岳祠,又名泰山庙。奉祀东岳大帝黄飞虎。祠坐北朝南,东邻文昌宫,西北隅接昊天神祠。创建年代不详,清代多次重修,2010年揭顶维修。正殿面宽三间,进深三间,悬山顶。殿前有方形享堂,歇山顶,四面明间辟门,次间砌筑方心墙。享堂前建有门楼,为两柱一楼卷棚悬山顶式牌楼,牌楼至正殿围有低矮的砖砌花墙,形成独立小院。
03—昊天神祠
昊天神祠由关帝祠、三清祠和玉皇阁三部分组成,坐北向南,规模宏大,院落分前、后两院。清乾隆六十年(1795)扩建,是晋祠内最大的一组道教庙观。因祠内原以供玉皇大帝为主,而玉皇大帝全称“昊天金阙至尊玉皇大帝”,故而称为昊天神祠,但塑像已被毁。
关帝祠门前有一棵苍劲古老的槐树,是隋朝种植,据今有1400年的历史,依然是老枝纵横,盘根错节,枝繁叶茂。
隋槐,有1400年的树龄
04—钧天乐台
钧天乐台,位于昊天神祠南侧,坐南朝北,是专为祭祀关帝演唱戏曲的戏台,清乾隆年间建造。“钧天”取自《列子•周穆王传》“钧天广乐,帝之所居”。乐台高1.5米,台基前部及两侧围以低矮的石雕栏板。前部为三面开敞的卷棚歇山式建筑,后部为面宽三间的单檐歇山顶乐楼,屋顶用勾连搭形式连接为一体。前部平面采用了移柱法,最大限度地满足了演出的需求。
钧天乐台选址颇有情趣,把一座玲珑剔透的乐台巧妙地安置在智伯渠之滨。观者从会仙桥眺望,钧天乐台临水泊岸,犹如一座水榭高台。
05—唐叔虞祠
在圣母殿的北侧面是唐叔虞祠。唐叔虞祠又称晋王祠,是奉祀晋国开国诸侯姬虞的祠堂。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扩建。主殿仍为元代建筑。晋祠本是为了纪念唐叔虞而建。据考,最初的唐叔虞祠,就在今圣母殿地址,后重建于原址的北侧面。祠门悬挂贴金篆书“唐叔祠”匾。
明清时期等级制度特别严格,只有皇宫里才能见到五爪龙,民间禁用,所以唐叔虞祠的这对龙为四爪金龙。
现存唐叔虞祠大殿为元至元四年(1267)创建,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重修,虽经明、清屡次重修,但从结构和材料看,仍保留了元代风格。单檐歇山顶,面阔五间,进深三间,为典型的元代山西地方手法,斗拱疏朗,前檐每间设有补间一攒,山面与后檐只设柱头斗拱。殿内减去明间金柱两根,扩大了人们观瞻祀奉的空间,梁架结构除了平梁以上后人稍做修改外,基本保留了元代的做法。神龛中央所供奉的就是晋国的开国诸侯唐叔虞。
院中设过殿,为享堂,陈列一组元代乐伎塑像。14位乐伎分两边排列,一边为管弦乐,一边为打击乐,手中持有笛子、三弦、琵琶、笙、拨等不同乐器。
06—水母楼
水母楼,又称梳妆楼、水晶宫,位于圣母殿南,创建于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重修。楼分上下两层, 四周围廊。下层为券砌石洞三间,一明两暗,明间稍宽,两次间各砌石磴以供上下楼之用。在中间石洞内,供有铜铸水母像,端坐于瓮形座位上,为“晋源水神”,当地人称“水母娘娘”。楼上供水母神像和侍女像共九尊。其中侍女像既像美女,又似游鱼,故称东方“鱼美人”。
07—难老泉和难老泉亭
摄影师/李如国
难老泉,位于水母楼东,“晋祠三绝”之一,是晋水的主要源头。难老泉亭建于泉眼上,北齐天保年间创建, 明嘉靖年间(1522—1566)重建,为八角攒尖顶。斗拱昂嘴的做法,突显明代特点,而间架依然保留着北齐风格。亭内泉眼深约10米,砂石砌筑。泉口围以木栏杆,游人可凭栏观赏晶莹透明的泉水。
亭内匾额有傅山所书“难老”,有刘汇写的“晋阳第一泉”,有清代宁鹏年为泉亭作“昼夜不舍,天地同流”的楹联。其中傅山所写的“难老”立匾,笔力遒劲,引人注目,与“对越”“水镜台”二匾合称晋祠三大名匾。
08—善利泉亭
善利泉,晋水的源泉之一,俗称北海眼,位于唐叔虞祠西南面。泉水从山底断层岩中涌出,水温常年保持在17℃左右。善利泉亭建于泉上,北齐天保中创建,明正德初颓废,明嘉靖年间(1522—1566)重建,八角攒尖顶,现在的斗拱昂嘴为明代手法。
善利泉亭与难老泉亭南北对峙,为圣母殿的左右翼。亭内“善利”一匾出自老子 《道德经》:“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09—公输子祠
公输子,就是鲁班,春秋时期鲁国人,有名的能工巧匠,是中国建筑业的祖师爷。祠院居高临下,景致幽雅。殿前檐悬挂“巧思入神”横匾。公输子祠又称鲁班庙,创建年代不详,雍正八年(1730)创修神龛,乾隆二十五年(1794)重修。
摄影/李如国
10—傅山纪念馆
傅山纪念馆,原为同乐亭,始建于清乾隆二年(1737),是一座坐南向北的四合院,为清代建筑风格,馆内为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装饰,是陈列展览与收藏傅山书画精品、文献资料及对外文化交流、举行各种活动的重要场所。
摄影师/李如国
11—王琼祠
王琼祠,位于晋溪书院西侧,坐西朝东,明嘉靖十二年(1533)创建。前临鸿雁南河,后倚悬瓮山麓,右邻难老泉,左有鸳鸯水亭。王琼是明代重臣王琼的祠堂,太原晋祠人。面阔三间,进深两间,悬山顶。檐额悬挂“山高水长”匾额,殿内神龛供奉王琼塑像,两侧各塑有三尊武士像。
祠前有古银杏树两株,树干有十围,树高20米以上。金秋季节,满树金叶,传说此银杏树为王琼手植,距今最少有500年光景。
摄影师/李如国 秋季杏树黄叶时拍摄
12—晋溪书院
晋溪书院,明嘉靖十一年(1532)由王琼创建,原属晋祠祠垣外南侧,东向。书院西侧为王琼祠。民国34年((1945),晋溪书院曾重修。1993年6月,晋溪书院重修落成,格局稍改,分为前后两进院落,现为海内外王氏后裔祭祀祖先的重要场所。正殿为子乔祠,中奉王氏祖先“子乔”像,殿内南北山墙和后墙绘有壁画。目前这里在整体升级改造中,展厅暂时不对外开放。
院子已部分改造成为美食休息区,可以在这里品尝咖啡、茶水和小点。
13—舍利生生塔
晋祠舍利生生塔位于晋祠南区浮屠院中央,始建于隋开皇年间,宋代重修,现存古塔为清乾隆十六年(1751)重建之作。塔高38米,分八角七级,每层均绕以琉璃勾栏。塔体由基座、塔身、塔檐和塔顶等主要部分组成,用青砖砌筑。舍利生生塔是中国清代砖塔中的佳作,塔基用大石条砌筑,八角形须弥座,需登九级台阶才能进入第一层。
14—奉圣寺
山门为晋祠原景清门,创建于元代。摄影师/李如国 为秋季拍摄
彩塑有4尊。
奉圣寺位于晋祠最南区,全称“十方奉圣禅寺”,又名“释迦庵”,此处原系唐开国功臣鄂国公尉迟敬德的别院,唐武德五年(622)兴建为寺,唐高祖李渊赐匾额“十方奉圣禅寺”。历史上奉圣寺屡经战乱,兴废多次。现奉圣寺是由原晋祠景清门(山门)、元代建筑汾阳二郎庙中殿(过殿)、明代建筑小店区郝庄乡马庄村芳林寺大殿(大雄宝殿)重新组建而成。寺内左右两廊有唐刻、唐译80卷《华严经》石幢。
山门为晋祠原景清门,创建于元代,单檐歇山顶,高10.5米。面阔五间,进深四椽,总体仍保持元代风格。山门明、次间宽敞,稍间及两山筑以墙壁。
殿内梁架结构
大雄宝殿由小店区郝庄乡马庄芳林寺迁入,据《阳曲县志》清咸丰六年(1856)《重修芳林寺碑记》载,此殿创建于宋熙宁二年(1069),明代由僧人悟宁加以重修,清代屡有修葺。
寺内左右两廊有唐刻、唐译80卷《华严经》石幢。
15—周柏
晋祠是中国最早的唐宋园林,这里植被茂盛,上千年的古树就有二十余株。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周柏了。专家对古树进行了科学鉴定,采用碳14交叉定点的方法,测定出周柏和另一棵长龄柏的树龄据今将近2990年,种植年代比太原建城历史还早近500年。树高18米,树围5.6米,向南倾斜45角。周柏,又称“龙柏”。
游玩攻略
地理位置:太原西南25公里的悬瓮山麓
门票信息:80元/人(旺季)
可使用太原旅游一卡通,老年人、军人、学生、残疾人等,均有不同程度的优惠及免票。
交通:79、308、856、804、848路晋祠公园下车即可,自驾可以导航晋祠的停车场。
Tips
1.晋祠和天龙山现在是一家管理公司运营,南门出去的公交站有互通的公交车;
2.景区虽大,但卫生间和可以休息的地方非常多,不必担心;
3.现在全面升级服务,没有之前的脏乱差现象啦,游客服务中心外围的小吃摊位都是统一管理;
4.景区内有语音智能讲解器,也可以直接请专业导游讲解。
游客服务中心,可以买票、咨询等。
晋祠新镇公交站牌,有多趟直接天龙山的公交车。
晋祠每个季节的花卉都非常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