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现代人大多嗤之以鼻。在大家看来,所谓的梁山好汉,不过是一群黑社会而已,这一百零八人中,真正的英雄并没有几个,其他大多是三教九流,开黑店卖人肉者有之;拦路抢劫、谋财害命者有之;偷鸡摸狗者有之。
那么,梁山好汉存在的意义到底是什么?答案让人吃惊,梁山好汉故事的存在,使后人得以推翻了元、明、清三朝的统治,成为这三个朝代灭亡的重要因素。
有关宋江等人的传说,起源于北宋。
《宋史》:宋江寇京东,蒙上书言:“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不过,宋史对宋江的记述较为简略,并没有提到这三十六人的姓名,也没有提到过梁山泊。
到了南宋,因为说书艺术的兴起,在《宣和遗事》等书中,提到了宋江三十六人的姓名,不过一些人名和《水浒传》略有出入,吴用叫作吴加亮,李俊为李海、卢俊义为李进义。不但如此,这本《宣和遗事》里面提到了不少好汉的故事,包括杨志卖刀、宋江杀阎婆惜、智取生辰纲等,可以视为《水浒传》的雏形。
而到了元朝,随着元杂剧的兴起,以梁山好汉为题材的戏剧作品数量极多,以李逵为主人公的作品就有十几部,包括《梁山泊李逵负荆》、《双献功》。此外,还有以武松等人为主的戏剧,如《折担儿武松打虎》、《燕青射雁》、《同乐院燕青博鱼》、《病杨雄》。
在这些戏剧作品中,《宋史》中的淮南盗宋江变成了替天行道的英雄,原本的三十六人变成了三十六大伙,七十二小伙,也有了自己的地盘——八百里梁山水泊。而好汉们的故事也更为丰富,也为后来《水浒传》提供了更多的素材。
为何到了元代,《水浒》故事得到了广泛流传呢?
胡适先生认为,在元代,人们饱受蒙古统治者们的压迫,渴望有英雄人物出来,替自己打抱不平,于是对于梁山好汉们也更为崇拜。在这种民族心理的驱使下,各种《水浒》戏也随之诞生。
而《水浒》故事在民间的广泛流传,也使当时的底层民众深受感染,激发了他们的反抗精神。
于是,后来,大江南北的群雄,如刘福通、陈友谅、朱元璋、张士诚等人纷纷起兵,推翻了人类有史以来最强大的民族的统治,将其赶到了大漠。
在胡适先生看来,汉人江山之所以光复,与《水浒》故事的流传不无关系。
而在明朝之后,《水浒传》的出现,也成为后世起义领袖们的教科书,从明末李自成、张献忠等人所领导的起义,到清朝此起彼伏的天地会起义,几乎无不受梁山好汉故事的影响。
到了清代,《水浒》中的异姓结拜几乎成为农民们选择起义的必要流程,为了防止农民们结拜,掀起反清斗争,清初统治者们严禁民间结拜异姓兄弟,规定“凡歃血盟誓、焚表结拜弟兄者,著即正法。”就是说,私自学习梁山好汉们结拜,可能会被杀头。但即使如此,仍无法禁绝天地会、哥老会等会党的活动。最终清朝就是亡于这些会党。
可见:梁山好汉们的故事激发了贫困农民的反抗精神,为后世的农民起义树立了榜样,使他们得以前赴后继,推翻封建统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