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丈夫林然结婚那年,婆婆徐秀兰已经四十五岁了。 她一向爱打扮,保养得宜,看着比实际年龄年轻了不少。
刚结婚时,我觉得婆婆是个开明的人,爱热闹又不爱管闲事,和公公林德安一起住在乡下,日子过得不紧不慢。
她经常跟人说:“儿媳妇进了门,我就轻松了。”这话让我对她心生好感。
可谁能想到,几年后,一场“二胎风波”把原本和睦的家庭关系搅得乱七八糟。
那天,婆婆突然打电话给我:“小瑶(我的名字),妈有件天大的事要告诉你。”
我以为她遇上什么麻烦,赶紧问:“妈,什么事啊?”
她在电话那头笑得很开心,说:“我怀孕了,四十五岁还能怀上,老天爷真是眷顾我啊!”
听到这话,我脑子“嗡”地一下,差点没拿稳手机。
婆婆怀孕? 四十五岁? 我还没从震惊中缓过神,婆婆又补充了一句:“这次要是个女儿,就圆了我的心愿了。”
她声音里满是期待,像个刚怀孕的年轻妈妈。
挂了电话,我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反应。 家里经济条件一般,我和林然的儿子才两岁,正是最花钱的时候。
公婆没什么固定收入,公公长年在村里做些零工,婆婆则靠做点小买卖补贴家用。 如果真生个孩子,谁来养? 谁来带?
当天晚上,我把这事告诉林然,他沉默了很久才开口:“我妈一直想要个女儿,这可能是她最后的机会了。”
我气得差点摔了碗:“你妈想要女儿,我们的日子怎么办? 儿子怎么办?”
林然叹了口气,说:“再说吧,毕竟孩子已经来了,总不能让她去打掉。”
我听了这话,心里又气又无奈。 婆婆怀孕的事,很快在家族里传开了。
亲戚们大多劝她别生,说年纪大了,万一有个意外,后果不堪设想。
可婆婆态度坚决,甚至还跟我们放了狠话:“我的肚子我做主,谁也别想干涉!”
公公也站在婆婆这边:“孩子是缘分,既然来了,就生下来。 以后我们自己养,不会麻烦你们的。”
我冷笑着心想:他们拿什么养? 公公那点零工钱,连日常开销都不够,孩子生下来,难道靠我们接济?
婆婆怀孕期间,非要搬到城里住,说是方便产检。
我和林然拗不过她,只能让她暂住在我们家。
她那时候已经显怀了,每天挺着个大肚子在我眼前晃来晃去,满脸都是得意。 我气得不想跟她说话,只能把精力放在儿子身上。
几个月后,婆婆顺转剖腹,生了个儿子。
医院里,公公高兴得合不拢嘴,说:“老来得子,这可是大喜事!”婆婆更是得意,逢人就炫耀自己“高龄产子”的壮举。
可我和林然却高兴不起来。 家里的经济本就紧张,如今又多了个孩子,日子只会更难。
那段时间,婆婆坐月子,我和林然不得不帮忙照顾。 每天喂奶、换尿布、洗衣服,忙得焦头烂额。
婆婆倒是很享受,总是对我指手画脚:“小瑶,你这奶瓶没洗干净。”
“小瑶,尿布叠得不对。”我心里一肚子火,可又不能发作,只能忍着。
月子一过,我立刻让婆婆带着孩子回了乡下。
临走时,婆婆还不忘嘱咐林然:“你要常回来看看小弟,别让他觉得缺了哥哥的关爱。”
林然点头答应,我却撇了撇嘴:关爱? 他是你儿子,不是我儿子,凭什么要我们操心?
接下来的几年,婆婆一家靠着林然的接济勉强过日子。
林然隔三差五往老家跑,每次都带上一大堆东西,还时不时给钱。 我和他没少为这事吵架。
他总是说:“那是我爸妈,我不能不管。”我冷笑着回他:“他们自己作的孽,凭什么要我们兜着?”
时间一晃到了第六年。 那天,婆婆突然带着小叔子登门,说是来“暂住”。
我一看就明白,他们这是打算赖着不走了。 果然,婆婆笑眯眯地对我说:“小瑶,小弟要上小学了,乡下教育不好,我们想着让他在城里读书,你们家离学校近,正好方便。”
我听了这话,气得手都在抖:“你们怎么不自己买房? 住我们家算什么?”
婆婆脸色一僵,随即笑着说:“我们哪有那个条件? 再说了,这也是林家的孩子,一家人住一起有什么不好?”
我冷冷地回她:“谁的儿子谁养,我们没义务帮你们养孩子。”
婆婆一听这话,脸色立刻难看起来:“小瑶,你这话什么意思? 小弟是林然的亲弟弟,你们做哥哥嫂子的,怎么能不管?”
林然在一旁劝我:“多三个人住家里,也无非多三双筷子,花不了多少钱。”
我气得大吼:“多三双筷子是小事,可他们要是赖着不走怎么办? 以后小叔子上学、生活的开销,难道也要我们来承担?”
婆婆听了这话,不再搭理我,转头跟林然说:“林然,你是我亲儿子,妈一把屎一把尿把你拉扯大,现在妈需要你,你不能袖手旁观啊。”
林然沉默了很久,最终还是点了头。 我彻底心寒了。 那天晚上,我带着儿子回了娘家,心里只有一个念头:离婚。
回娘家后,我冷静下来,开始反思这段婚姻。 我爱林然,可他的愚孝让我一次次失望。
从婆婆怀二胎开始,我就觉得这件事会成为我们婚姻的隐患。 现在看来,我当初的预感是对的。
或许,人真的不能心软。 否则,别人的错误最终会变成你的负担,而你却无力摆脱。
这场荒唐的“二胎风波”,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婚姻不是两个人的事,而是两个家庭的结合。 如果对方的家庭太过自私,你再努力也无法维系这段关系。
这一次,我不会再退让了。 谁的儿子谁养,这才是最基本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