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网络
1945年2月4日~11召开的雅尔塔会议,划分了此后大半个世纪的国际大格局,直至今日依然如此。
1945年7月,《波茨坦公告》宣布:在打败日本之后,对于占领越南的日军,以北纬16度线为界,以北由中国部队受降,以南由英军受降。
可在1945年9月,以胡志明领导的北越刚成立不久,法军就在英、美两国的支持下在西贡上岸,占领了越南南方大部分地区。越南抗法战争由此爆发。
1946年3月,驻扎在北越的蒋系部队撤出,法军随即在海防、河内两地集结大量兵力向北越发起进攻。
到1947年9月,法军已经占领了中越边境地带,大致完成了对北越部队的包围。北越部队只能撤至北部山区。
1949年初,中国的形势发生巨变,法国也意识到,不久之后,中国部队定会打到中越边界。为了抢在中国部队赶到中越边境之前消灭北越部队,法军加紧了对北越部队的“围剿”,北越形势岌岌可危。
为了寻求中国的援助,胡志明派出代表奔赴中国求援。
1950年3月10日下午,中国派出的联络代表罗贵波来到越南太原省的领导驻地,就中国如何援助越南一事展开讨论。
越方提出,当务之急是组织一场战役,将已经被法军封闭的中越边境打开一个口子,开辟一条由中国通往越南的运输线。
为此,越方提出了两个方案:
其一、进攻老街,打开中越云南边境的通道,争取利用滇越铁路运输援助物资。
其二、进攻高平,打开中越广西边境的通道。
1950年3月20日,罗贵波致电国内,报告说他正在与越方进行进一步会商,考虑在越南的雨季前,也就是7月份之前解决老街、高平的战斗。
由于有了罗贵波在身边,越南方面大受鼓舞,很快就制定了老街与高平两个战役的作战计划。由于这两个战役所在的区域都在中越边境,因此统称为“边界战役”。
越方虽然制定了两个作战计划,但罗贵波认为,还是先打高平更为有利。
理由是,云南的位置太偏,即使打通了边境,物资和交通条件也不足以供应越南战争的需要。而滇越铁路则因为在抗战时期有部分路段已经被拆除,在短期内根本无法修好。因此,罗贵波提出建议,先打高平,将广西作为援越物资的主要通道。
可越方却认为,他们在老街地区的实力比较强,尤其是当时越军仅有的一个整编师308师此时正在老街方向,并且正准备进入中国进行训练和换装。因此越方认为,先打老街把握会更大一点。
可在1950年6月21日,罗贵波再次致电国内,说北越在老街方向的部队因缺乏粮食,难以实施原有的作战方案。因此,决定暂时放弃老街战役,改为高平战役。同时,由于正在云南进行训练的308师对高平一带的地形比较熟悉,准备把308师调往高平方向作战。
伟人得到报告后,表示同意该计划,并任命陈赓为全权代表赴越南指挥战事。
图片来自网络
1950年7月7日,陈赓从昆明秘密出发赶赴越南。
7月9日,正在行进中的陈赓接到了罗贵波转发来的电报,说越军总部已经改变了先打老街的计划,打算先打高平。
7月10日,陈赓接见了正在云南训练的越军308师干部,接着又听取了负责训练越军的老部下13军军长周希汉的汇报,对越军的战斗力有了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即越军经过了月余的训练,进步很大,尤其是解决了战术思想问题,这让陈赓感到很欣喜。
可周希汉的另一番话却让陈赓感到有些不安。
原来,越军连以上军官大多数受到的都是法式教育,认为中国派来的军事顾问都不是军校毕业的,学历都没有他们高,很“土气”,认为我军打蒋军还行,可要打法军,恐怕不一定行。
这件事虽然是一桩小事,可又不是小事。如果在战役打响后,双方在战术思想上产生分歧,很有可能会酿成战役的失败。
1950年7月19日,陈赓踏上了越南的国土,受到了热情的接待。
可随着陈赓同越方干部们的不断交流,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越军的干部对接下来的战役讨论更多的是如何夺取更多的地盘,而非如何消灭敌军的有生力量。
这个分歧是双方在战术思想上一个根本上的区别。
在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我军讲究的是不在意一城一地之得失,以歼灭敌军有生力量为目的。而像越军考虑的那样,即使攻占了高平和老街,但没有歼灭法军的有生力量,那日后法军定会卷土重来,原来占据的地盘也未必能守得住。
因此,陈赓思谋已定之后,提出了自己对高平战役的想法:
其一、越北的作战方针是争取与野外作战中歼灭法军的机动部队。
其二、争取首战必胜,先拔掉法军的一些小型据点,积累经验,树立信心,然后再逐步转入大规模作战。
具体的作战计划是,先打高平外线的分散而孤立的据点,然后用围城打援的方式创造战机,把法军来援的部队歼灭在野外。
既然作战计划已定,那接下来的就是如何打的问题了。
8月14日晚,陈赓赶到越军总部,听取了前线指战员们的汇报。
当时,法军在高平的据点工事坚固,并且驻有两个营的士兵。可由于北越部队过早地暴露了要攻打高平的意图,法军又向高平增兵一个营。并且为了加强高平的指挥力量,原驻守在七溪的法军上校萨克东也已经赶赴高平。
如果按照原计划攻打高平,北越部队定会遭受巨大的损失。
陈赓一边听取报告,一边在地图上观察,他发现距离高平以南约45公里的地方有一座叫东溪的小镇,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确实,东溪虽然是一座非常小的镇子,但却正好卡在了由广西水口关经布局关进入越南的交叉点上。
东溪南距七溪25公里,北距中国边境10余公里,西距高平45公里,由七溪到高平的4号公路穿镇而过。更重要的是,4号公里两旁都是高山,山上林木茂密,正适合布置伏兵。
看到这里,陈赓眼前一亮,一个新的作战计划产生了。
第2天,陈赓找到越军总司令武元甲表示,要改变先打高平的计划,改为先打东溪。
武元甲 图片来自网络
对于陈赓的提议,武元甲一时之间没有反应过来,只能表示,对新的作战计划没有成熟的想法。
陈赓很清楚,要想改变先打高平的计划,就要先说服武元甲,然后再统一越军各级指挥员的思想。
陈赓的意见主要有三条:
其一、先做到知彼
此时,法军在越南虽然拥兵20余万人,实力超过越军,但其弱点也是非常明显的。
在越南的法军主要有三部分组成,法军、法军非洲军团、雇佣兵。
在这三支部队中,法军的战斗力稍强;法军非洲军团虽然人数多,但在训练上差强人意,战斗力很弱;而那些雇佣军,则大多数是由“二战”时期的战俘组成,大多数都是东欧人和德国人。这些人是为了钱来打仗的,很难想象这支部队会有多强的战斗力。
而且,法国此时还面临着两大困难,一是,国内反战的呼声很高;二是,“二战”后,法国的实力严重下滑,根本无力继续向越南战场增兵。
因此,虽然从表面上看,法军装备精良,来势汹汹,但实际上已经处于强弩之末。
其二、要做到知己
北越部队此时正面临着转型时期,即由游击队向正规部队转变,由分散的游击战向集中的运动战转变,由消耗战到歼灭战转变。
在这个过程中,尤其要注意的就是慎重初战。
如果首战打不好,将会严重影响士气。
其三、要正视现实
高平工事坚固,而且三面环水,一面靠山,属于易守难攻之地。以当下越军的战斗力要想拿下高平是很困难的。即使强攻拿下,也会损失惨重,得不偿失。
为此,陈赓建议,先不打易守难攻的高平,而是攻打相对弱小的东溪。东溪守敌仅有两个营的兵力,属于弱敌。而且,在攻打东溪的同时,还可以吸引七溪的法军来援,这就为越军在野外歼敌创造了条件。
对于工事坚固的高平,则采取围而不打的策略,不打高平,法军坚固的工事就发挥不出作用。待到把法军孤立的据点消灭干净之后,再集中兵力围歼高平守敌。
经过陈赓的一番分析,本来对先打东溪持有不同意见的武元甲也心悦诚服,接受了陈赓的计划。
见众人再无疑虑,陈赓就拟定了作战计划:
其一、越军174团和209团兵分两路,从南北两路攻击东溪。
其二、308师埋伏在东溪以南地区,准备伏击从七溪来援的法军。
其三、派出两个营的兵力在七溪以南阻击谅山方向的法军援兵。
其四、以少量兵力围困和监视高平之敌。
作战的指导思想是,如果七溪之敌来援,308师就在野外歼灭之;如果七溪之敌不来援,那就在打下东溪后,挥兵南下歼灭之,然后再集中兵力攻打高平。
但为了减少伤亡,要尽可能把法军驱离防守严密的工事,争取在野外歼灭之。
可让陈赓没想到的是,在1950年8月23日召开的战前动员会上,越军一些团级的指挥员仍然对不打高平,先打东溪的计划议论纷纷。
而作为越军总司令的武元甲并没有能够做通说服解释工作,只得再次请陈赓现场解惑。
陈赓到会后,有人提出,越军的力量有限,因此就应该先集中主力打高平,如果先打东溪,再打七溪,他们的力量会消耗很大,就不一定能够打下高平。如果打不下高平,中越边境的通道仍然不能打开。
陈赓解释道,一次战役的首要目的是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不然,即使打下了高平,也巩固不了。而先打东溪,则可以做到初战必胜,就可以树立起信心。如果敌人来援,还可以通过野外伏击战予以歼灭。
另有人提出,先打高平,法军没有准备,根本来不及增援,而先打东溪和七溪,法军就会加强高平的力量,以后要打就要苦难很多。
陈赓解释道,趁敌不备,突然进攻在战役发起时确实很起到一定作用。可越军此时的技战术水平根本无法保证能一举攻下高平,如果战事胶着或越军损失过大,将会影响士气。
而先打东溪和七溪,则会给驻守高平的法军带来心理上的威慑,会让其军心动摇。而越军在屡次获胜之后,信心更足。那时候再攻打高平,就不是困难,而是容易。
还有人提出,先打东溪,再打七溪,然后还要接着打高平,越军根本就没有连续作战的经验,体力也跟不上。
陈赓解释道,如此就更要先打弱敌,后打强敌了。体力不足不要紧,搞好伙食就好了。没有经验更不要紧,在战斗中获取经验就好了。
经过陈赓的一番说法,这些团级指挥员们才得以统一了作战思想。
图片来自网络
可对于陈赓来说,自从成为统兵几十万的将领后,还从来没有因为打一个由千八百人驻守的据点而费这么大劲的时候。如果是在国内,这种小型战役由一个师级指挥员出面就足够了。
按理来说,这些说服解释工作都是应该由武元甲这位越军总司令来完成的,武元甲却偏偏把这个工作推给了陈赓。
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武元甲在内心还是倾向于先打高平的,只不过碍于胡志明已经同意了陈赓的计划,自己不便反对,这才让手下的团级指挥员们来向陈赓发难。
陈赓对这其中的微妙是感觉很深的,他完成在越南的顾问工作赶赴朝鲜战场的时候,彭总还特意询问过武元甲打仗的水平如何。陈赓的回答是,很滑头,还很不谦虚。
就在北越部队紧锣密鼓准备发起进攻的时候,法军也意识到了危险,可他们却不相信,越军能够发起一次大的歼灭战。
9月12日,越军向老街发起了进攻,但法军指挥官却很疑惑,既然越军把主力都集结在高平、东溪、七溪一线,为何还要对老街发起进攻呢?究竟是佯攻呢,还是真打呢?
9月16日,越军174团突然出现在东溪,并攻占了两个孤立的小据点。这下子,法军明白了,之前攻打老街的部队是在佯攻。
明白了越军的主攻方向后,法军指挥官立即派出飞机助战。
夜幕降临后,越军对东溪发起进攻。边界战役打响。
9月16日午夜,越军一个营攻入了东溪,可令人奇怪的是,在17日凌晨的时候,越军竟然撤出了东溪。
原来,越军并没有按照中国顾问要求的那样队形紧密,而是分散得厉害。在攻击的时候,团部竟然离前线有4公里的距离,根本就没能掌握一线的战况,以至于后续部队没能及时跟进。
而且,越军炮兵和步兵的协同也很不到位,炮兵攻击停止后,步兵离一线的距离过远,根本无法从炮兵打出的缺口冲进去。让法军得以从容地组织火力封住突破口。
眼看天就要亮了,越军害怕受到法军空军的打击,只能先撤出东溪。
对于这个情况,陈赓也感到费解,他在17日早晨赶到越军总部做出调整,既然越军兵力十倍于法军,那就不要拘泥于主攻和次攻方向,而是要四面出击。
可陈赓的建议再次被越军无视,仍然没有按照部署行事。
第2次攻击失利后,越军前线指挥员提出要撤出战斗,陈赓再次建议,一定要四面出击,利用兵力的优势,千万不要主攻一面。
好在武元甲此次终于听取了陈赓的建议。
第3次攻击发起后,仅过了一个小时,越军就突破了东溪防线,并于18日上午10时结束了战斗。
东溪被越军占领后,法军在4号公路上的三个战略支撑点已经被撕开了一个口子,高平已经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接下来,就要看法军如何处理这种局面了。
果然,法军的行动没有出乎陈赓预料。在18日,法军出动了。
可法军中也有懂兵法之人,他们也知道,此时如果贸然救援东溪,很有可能会落入圈套,因为他们发现越军精锐的308师竟然没有出现在东溪和高平任何一地。
于是,法军将领玩起了“围魏救赵”之计,他们集结了5个营的兵力突袭越南各大机关所在地太原,意欲把东溪的越军主力吸引过去,然后再从七溪出兵救援东溪。
不得不说,法军此次应对的办法还是很不错的。
此时双方胜负的关键就是看双方谁能坚持住。法军能够坚持多久不救援东溪,而越军则是隐藏在密林中308师能够坚持多久不动摇。
这一坚持,就过去了10天时间。
9月30日下午,负责指挥救援东溪的法军指挥部勒巴日给部下的四位营长下令,天黑后出兵救援东溪。
10月1日,七溪援兵出现在308师的伏击地点,陈赓期待的在野外歼敌的机会终于出现了。
可让陈赓再一次没想到的是,攻击命令下达后,308师竟然没有发起进攻。
原来,由于10天的潜伏,让308师已经断粮。308师的师长下令让一半的士兵下山去背粮。中国顾问虽然反对,但无效。
可就在308师的士兵下山一天后,法军援兵就到了。
陈赓与胡志明 图片来自网络
突如其来的消息震惊了越军总部。如果让这股援兵突破了308师的防线,整个“边界战役”计划将化为泡影。
可有意思的是,法军虽然发现了越军,但并未发起进攻,反而退缩了。而越军呢,发现法军之后,也没有发起进攻,反而藏起来了。于是,战场上出现了罕见的一幕,枪声一响,双方都躲起来了,也不知道究竟是谁被打怕了。
好在越军总部发出了命令,那些背粮的士兵不顾一切地赶了回来,这才让法军落了下风。不然,如果法军趁着这个机会发起猛攻,战场的形势定然会逆转。
如果说,此时法军援兵就势撤退,308师是抓不住他们的。可就在这时,勒巴日接到了命令,命令他率部绕过东溪,不惜一切代价接应从高平撤退的法军。
原来,法军也意识到高平守不住了,在勒巴日援兵出动不久,就下令高平守军撤退。
可高平守军指挥官也是个不聪明的人,悄无声息撤退不好吗?可他偏不,在撤退之前,他下令炸毁了所有物资,这无疑是给越军发出了一个信号。
这下子,法军的意图已经全部暴露,陈赓期待的在野外歼灭敌人的意图已经全部实现。
可再好的战略意图也是需要基层的指战员们来实现的。
在此次战斗中,笑话也是迭出不穷。
为了接应高平守军逃离,勒巴日召唤法军精锐的伞兵营增援。可当伞兵从天而降的时候,越军却傻了眼,不知道是被这气势唬住了还是怎么的,竟然忘记了开枪。
当时中国顾问就急了。可一来语言不通,二来,翻译也被惊呆了,迟迟未能翻译他的话,没办法,中国顾问只能用手比划着开枪的手势,这才让越军指挥官反应过来。
一顿枪响过后,这个精锐的伞兵营被打掉了一半。
10月3日晚上,已经陷入绝境的勒巴日知道,如果再不撤退,就会被越军包围在热带丛林里,虽然法军装备精良,可要论在热带丛林中作战,还真的不是越军的对手。
于是,趁着夜色,勒巴日率部撤退。可越军的表现也很让人无语,在第2天上午10时才发现正面的法军已经撤退,这个反应究竟有多迟钝呢?
后来,陈赓在自己的日记中曾这样记载:
越南法帝真是一对绝妙的对手,法军从未主动发起过冲锋,每次都是摆出挨打的架子;越南部队行动之迟缓,动作之不主动,均出乎我的意料。
好在越军虽然反应迟钝,但在丛林中的行军速度还是很快的。虽然双方脱离接触达到了一天时间,但308师还是追上了勒巴日。
10月5日,双方战成一团,互有伤亡。
10月5日晚上,308师提出,是否可以暂时停一停?武元甲表示同意。
可这份命令却激起了陈赓的怒火:
“这样的仗再不打,就无仗可打了。”
在战斗的关键时刻,司令部动摇,会葬送战役胜利!
关键时刻,还是胡志明起了关键作用,他号召全体将士务必全歼敌人,取得全胜。
其实,此时越军的伤亡并不大,主要还是疲劳。可越军疲劳,法军难道就不疲劳?
关键还是越军的指挥官在关键时刻战斗作风出了问题。
好在这个问题及时得到了纠正。
10月7日清晨,七溪援兵指挥官勒巴日被俘。7日17时,由高平撤退的法军指挥官萨克东被俘。
此役,法军损兵折将达到5000余人,“边界战役”,越军大获全胜。
10月29日,陈赓致电伟人,表示中国顾问团的能力很强,自己已无长期留在越南的必要,要求回国述职。
10月30日,伟人电复同意。
11月2日,陈赓启程回国。不久,又踏上了冰天雪地的朝鲜战场。
陈赓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