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幅隶书作品在形式上费了功夫,但字形却引发了争议

滨滨谈文化 2024-08-12 21:21:07



当代书法很注重创新,但只要一提起创新,就会让书法爱好者感到写的是丑书。从一些书法大赛上的入展作品来看,许多创作者为了表现书法的艺术性,在书法元素中大量使用了一些矛盾关系,虽然有了艺术性的表现,却也少了字形上的美观,这种做法是否合理和科学?对于这个现象,不是我们今天所要讨论问题。

上面这幅隶书作品,我们从它的形式感上可以看得出,作者使用了10个小条幅写隶书内容,最后将这10个小条幅拼接起来,形成了一个大的隶书作品,乍看上去,很是有新颖感,这种做法如同当年古人写简书一样,也是挺有意思的。但一些书法爱好者看后却对字形是否好看与形式感有没有必要这么去做的问题,引发了一些热议。

一些人说,这都是当代书法展所带来的后果,那些想要入展的人,不在笔法与字形上下功夫,却喜爱玩形式,这种做法就是为了遮丑。也有人认为,古人写字是把笔法与字形放在第一位,而今人却是注重形式感,这明显是舍本求末的一种做法,不应该被提倡。但也有人觉得,书法就是在探索中成长起来的,这位作者的做法也是在探索,或许这种尝试为自己会带来一些书写经验。

不管怎么说,这幅作品虽然在形式上很是注重表现手段,但是,如果要仔细去看人家的字形,还是有相当的书写功力的,不应该被全盘否定,也不能因为形式是拼接的,就认为作者的字形、笔法也存在问题,作为书法来说,虽然形式是附应了展厅的需要,但笔法、字形、取法、章法、墨法等问题,也都是一幅优秀作品的组成要素,换句话说,我们欣赏作品的好坏时,不能只盯着它的一些缺点说问题。

首先,此作品有着严格的取法。衡量作品的质量高低时,评委在评审中往往先是看作品是学谁的,再看学得如何。我们从这幅作品中可以看到,作者的取法是广泛的,并不是单一的,而且人家取法以后,还融会贯通,形成了自己鲜明的个性风格,这就是一种创新与突破,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其次,用笔上准确有度,灵活自如。现在很多书法爱好者在学习书法时,虽有虔诚的态度,这是好的一面,但面对古人的经典作品时,却始终是失去了自己,如果是在创作中也是这样,那一定不会创作出好的作品来。就拿这幅作品来说,作者是广学古人,把古人的用笔融会贯通,在创作时,笔法也就非常灵活,并没有被古人的法度所限制而不会用笔了,恰恰相反,在书写过程中,对笔法拿捏得十分精准到位,是值得肯定和学习的。

最后,个性风格已经形成。学习书法要从古人那里学起是没有问题的,但如果永远都是古人,不论是临摹还是创新,摆脱不了古人,这就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了。以前有人说过,古人书各个不同,若一一相似,则奴书也。也就是说,我们学了古人,最终还要形成自己的个性风格。此作在集学多个古人经典后,而创作的作品就是自己的个性特点,以至于谁也看不出他究竟学了多少个古人,只能说人家的功力水平还是很高的。

当然,这幅作品尽管有这样那样的优点,作者很注重形式感,但这么做想必只是为了迎合书法大赛而已,就是为了入展,这也是一种过度包装。对于这幅作品你还有哪些不同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发表观点,一起讨论。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书法古今

推荐阅读:

0 阅读:156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