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集体退出电动汽车产业?

老计看世界 2024-03-07 23:50:34

今年全球产业界的最重大事件可能就是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动向了,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关于电动汽车产业的新动向不绝于耳。

苹果公司宣布停止已投入超过100亿美元的电动汽车项目;丰田汽车宣布不再投入电动汽车项目,而将继续重点投资丰田经营多年的油电混合动力汽车;福特汽车宣布停止在电动汽车领域的投资;宝马宣布将继续投资研发新的燃油汽车,而不再按原计划停止燃油汽车的生产。

与此同时,美国政府与国会正在紧锣密鼓地准备出台限制中国电动汽车进口的法案,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甚至语出惊人地对中国智能汽车进行谣言污蔑;去年,欧盟委员会已宣布将对中国产的电动汽车出口欧盟进行补贴调查。

一时间,西方图谋集体放弃电动汽车产业,而将中国多年打造的电动汽车产业链“废掉”的传言不绝于耳。应该如何看待这种这种传言呢?这恐怕是现在以及将来对我们看待全球产业竞争的方法论的考验。

电动汽车就其产业意义而言不言而喻,称之为国家级的战略产业丝毫不为过,原因很简单,首先就其规模而言,这是一个价值超过万亿美元的市场,对一国的经济重要性不言而喻;其次汽车产业的产业链很长,上下游涉及产业很多,带动性很强,长期以来被称为一国工业化能力的集中体现,这一点从德国和日本的战后崛起可以看得很清楚;而电动汽车除了传统汽车的价值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价值,就是提供了一个中国弯道超车的杠杆,这使得电动汽车的重要性更加突出。

中国在电动汽车产业领域拥有的优势相当明显,并且与其他全球战略产业有所不同的是,中国占据了电动汽车全产业链尤其是上游高价值产业链的垄断权,这些主要体现在以电池为主的产业优势上,由于电池价值占据了电动汽车的相当大比例,甚至超过三分之一,这使得事实上西方的电动汽车企业难以摆脱对中国电池产业的控制,这一点在通用汽车密歇根电池工厂的争议看得很清楚,由于国会的阻止,通用汽车在密歇根与中国宁德时代合作的电池工厂陷入困境,而这个工厂是由通用汽车出资,宁德时代提供知识产权,这种模式曾经是中外合资企业在中国投资的常规模式,而触碰了美国政客的敏感神经。

特斯拉则是电动汽车产业的另一个典型事例,特斯拉曾经作为美国乃至全球电动汽车产业的龙头,而今却遭到了中国竞争对手的强大阻击,马斯克甚至在前不久悲观地说,“如果西方政府不积极采取限制措施的话,中国电动汽车将垄断全世界。”作为特斯拉的创始人,马斯克的这番话对西方舆论有巨大的影响,有可能成为推动最近针对中国电动汽车产业行动的风向标。

全球产业竞争是残酷的,汽车产业肯定是其中最激烈的部分,上世纪80年代关于日本汽车与美国的斗争,为这个领域的博弈提供了鲜活的素材,那场斗争,以日本放弃除了汽车以外的其他产业,尤其是半导体而告终。而今天全球电动汽车产业的突破性发展,也与中国与美国不约而同选择如今的技术路线有关,只不过特斯拉公司作为美国企业的代表而已。日本汽车产业则因为押注氢能源汽车而错失了前期的发展。

如今中美两国已经在全面竞争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似乎已经难以在这方面寻求合作的空间,美国的态度在这方面目前处于微妙的状态,民主党政府仍维持对电动汽车产业的支持态度,但对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持打压态度,如果共和党政府上台,恐怕会出现更为巨大的退步,因为特朗普本人对电动汽车产业本身持消极态度。

欧洲则是另一个微妙的角色,欧洲尤其是德国是传统的汽车产业大国,但却在电动汽车产业赛道上处于落后状态,而欧洲又是积极鼓励新能源产业发展和支持环境保护,因此中国应当积极寻求与欧盟的合作,只要中欧能够一起合作,就能坚持电动汽车产业的方向不动摇,而中国也能在这个大局中获得利益。

中欧在电动汽车产业的合作模式也很清晰,中国目前有太多的电动汽车品牌和企业,在产业发展阶段处于淘汰赛的早期,而欧洲有很多实力强大的传统汽车巨头,它们缺乏电动汽车的经验和积累,因此,一个可行的方式是鼓励中国部分电动汽车企业与欧洲汽车企业进行资本层面的合作甚至并购,让欧洲汽车公司与中国电动汽车产业有机结合在一起,这将是一个双赢的合作模式,既解决了中国部分电动汽车企业资本缺乏的问题,也解决了欧洲汽车企业电动汽车资产缺乏的问题,同时更重要的是解决了电动汽车时代中欧产业合作的模式,为双方消弭竞争性扩大合作性提供广泛基础。

中欧合作的重要性远不及于此,事实上,在中美博弈的未来格局中,欧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也许,电动汽车产业的合作便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