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帝王都称孤道寡,秦始皇为何要称“朕”?你把“朕”字拆开读

趣史談过去 2024-09-18 12:50:53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从原始社会走到夏商周的统治,再经历秦王扫六合,建立秦朝,统一中原。作为这一切的缔造者,秦始皇嬴政的功绩流传了几千年。虽然他有很多被诟病的地方,但却没人会否认他的功绩。

秦始皇在各种制度上都有所创新,在先秦时期,各国的君主被称为“王”。不过他自认为自己是有史以来的第一人,“王”配不上他的身份和成就。

因此,他从“三皇五帝”身上各取了一个字,让人们称他为“皇帝”,他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

当然,“皇帝”是别人对他的尊称,他又该怎么称呼自己呢?在此之前,那些君主一般称自己为“寡人”或者“孤”。因为在他们看来,那些成为君主的人需要和其他人保持一定的距离,才可以建立自己的权威。

因为统治者一定是孤独的,王位也不能共享,这样才能避免私人关系,平等对待一切事物。

当然,“孤”的本意虽然是孤独,但并不是说所有的君王都能做到。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君主们只是把这一称谓视为一种习惯,并不追求他真正的含义。

所以大家如果在看先秦时期的影视剧时,常常会看到君王会自己称呼自己。不过,秦始皇显然想要有所差别,“寡人之称,乃诸侯之谦。朕今日之功过之,当有所别”,所以他决定使用“朕”作为自称的词。

“朕”字最早可以追溯到商代的甲骨文中。它由代表“舟”和“火”的符号组成。在古代,“舟”代表了一种交通工具,是部落获取资源、扩张领土的重要手段。而“火”代表的是光和热,也是人类文明的象征。

这两个符号的结合,也可以是说,拥有并且掌握了先进的生产力,而且积累上超越其他部落的知识和智慧。可以说,“朕”字在甲骨文阶段就已经包含了权势与智慧。

《说文解字》中说:“朕,我也,阙。”这里说明,在这一时期,“朕”只是一个普通的代词,与你我他等代词是差不多的。

屈原在《离骚》就曾有过类似的表达:“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这一句中的“朕”,就不是皇帝的专属称呼,而是我的意思。

在先秦文献中,天子常称自己为“朕”,贵族也称自己为“朕”。当然,他们也用“余”字,但“余”字有一种自谦的意味。

天子在祭天的时候,就自称“朕”或“余”。在上天面前,皇帝不敢称自己为“朕”,因为“朕”其实有一点傲慢的感觉包含在其中。

皇帝和贵族都称自己为“我”或“禹”,这也表明在先秦时代,皇帝和贵族之间并没有本质的区别。皇帝只是贵族的领袖和最大的贵族,但他在本质上仍然是贵族的一员,没有独立于其他贵族的特殊地位。

蔡邕在他的著作中,也有过这种“朕,我也。古代尊卑共之,贵贱不嫌,则可同号之义也。”和屈原的“朕”使用的意思是差不多类似的。

但在《史记》中,“朕”已经被用作皇帝的“尊称”,成为与皇帝相关联的一个特殊称呼。

“朕”的使用不仅标志着秦始皇的独特地位,也代表着对传统政治文化的一种新的诠释。

通过这一行动,嬴政宣告了他对皇权的重新定义,展示了他建立强大帝国的决心和勇气。

这一变化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秦始皇开始,“朕”正式成为皇帝的专有称谓,并被历代皇帝用作皇权的象征。

0 阅读: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