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耀,被誉为新加坡的“国父”,他一手将新加坡这个弹丸之地打造成亚洲最发达国家之一。在李光耀晚年时,曾接受过一个印度记者的提问,这个记者对李光耀十分崇拜,他问道:“如果由您来治理印度,您能在印度施行您过去30年在新加坡所施行的政策吗?”
这个记者刚问完,李光耀就大笑起来,随即回答道:“没有任何个人可以改变印度(No a single person can change India)。”
印度,作为南亚次大陆上的霸主,又是欧美国家认可的“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不管在东方还是西方都显得存在感十足。
而同为20世纪中叶后独立的大国,印度和中国可以说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开始发展的,两个国家过去也总是被拿来比较。
我国改革开放后走上了发展的黄金路,一跃成为世界经济第二强国,相比之下印度就显得有些黯然失色。虽然世界主流已不再将中印视作同等级别的对手,但印度自己却总是迷之自信,凡事都要和中国一较高下。
除了印度本身实力不算弱之外,西方国家对印度的支持也给了它足够的底气。那么,为什么印度成为了西方世界选中的“天选之子”呢?
一.印度具有得天独厚的几大“天赋”人口:印度是全世界除中国外唯一的十亿以上人口的国家,正所谓一切发展都要以人为本,印度有着庞大人口基数同时人口平均年龄优于中国(印度为29岁,中国则是37岁)。这些既代表着印度有十分可观的劳动力资源,也有一个巨大的潜在消费市场等待经营开发。
地理位置:印度的地理位置可谓是得天独厚,南面扼住太平洋进入印度洋的咽喉,北面则耸立着绵延的高山 同强大邻国隔开,既有良好的海洋条件,也具备往大陆发展的潜力。
体制:李光耀在其编写的《李光耀:对中国、美国和世界的真知灼见》一书中,专门用一章谈了他对印度体制的看法,亦可视作西方对印“体制红利”的期望。
李光耀在2005年曾认为“虽然在早期发展阶段,中国较为迅速地推行改革,占据了一定优势,但长远来看,印度可能凭借民主与法治体制占有优势。”“印度的伟大之处还没有充分体现,它的潜力尚未被充分开发和利用。”
和西方相通的血缘与文化:美国历史学家威尔·杜兰特曾说 过:“印度是我们种族(白种人)的祖国,梵语是欧洲语言的母亲。 印度是我们哲学之母, 是我们的数学之母(通过阿拉伯人), 佛教是基督教所包含的理念之母。是村落社群之母,是民主之母,是我们方方面面之母。”
同时由于受英国长期殖民,印度说英语人口比较多,这 十分有利于其对外交流以及科学的发展。和西方相通的血缘(雅利安人)与文化带来的好处就是西方白人国家对印度的强力支持和认同。
印度当然还有其他的一些优势所在,这些种种加在一起,就使得无论是美国为首的西方社会还是俄罗斯或多或少地都得“巴结”印度,而良好的国际环境反过来也 有利于印度的发展。
二.是真有实力还是迷之自信?原本对印度极为看好的李光耀,在2009年却记者说:“我收回之前对对印度的乐观判断。”他之所以改变看法,既因为亲眼目睹过印度政府推行改革的艰难,也与作为热心投资印度却身陷囹圄 的投资者的亲身体验有关。
1. 失衡发展,制造业水平低下
在经过工业革命洗礼后,任何一个超级大国或者世界大国,要想获得远超这个星球上大多数其他国家的实力,拥有体系完整、产能强大和基本自主的制造业是最重要和最不可缺少的。
然而,印度却想“靠弯道超车来实现其“大国梦”,在建国后70多年里,选择轻视制造业发展,侧重发展服务业。而现代制造业是基于全社会的相互分工合作而建立的庞大体系,无法依靠单个人的聪明才智或者仅凭短期的努力就能发展起来的。
对印度来说,与构建现代制造业体系搭配的劳动力数量与素质、土地面积与质量、基建水平以及行政的效率等决定因素几乎都是其短板,其中基建水平更是要命。
基建是一个涵盖海陆空交通的巨大体系,公路、铁路、航空、码头、沿海集装箱装载港口等,如同遍布人体全身的大小动静脉和毛细血管一样,将工业生产所需的原材料、零部件、劳动力不断循环运转,构成一个稳定高效的产业链。
印度的国家级公路对外号称有4万公里左右,但和我们理解的高速公路不同,印度的高速公路除了能行驶汽车外,连摩托车、三轮车等都允许上道,某些时候,还能见到大象在上面悠闲地散步!如果按国际标准来评判,印度符合标准的高速公路大约只有1000公里。
此外,由于受到财力不足和体系混乱的影响,印度政府基本无力保障义务教育的全面实施,印度男性识字率约80%,女性识字率约60%。
交通稀烂,基础劳动力教育水平差,这些无不在制约着印度制造业走向更高水平。著名军事评论员张召忠将军经常调侃印度“手扶拖拉机在航母上牵引战斗机”、“天天掉飞机”,这些虽然听上去荒诞搞笑,但却真实的发生在印度。
一个国家的军工反映的是其背后整个制造业的实力,印度出了名的武器“万国造”恰恰说明其工业制造能力的不足和可靠性欠佳。
2.内部分化,各地文化差异巨大,官僚主义盛行,行政低效,种姓制度影响虽然减少却依旧存在
和我国不同,印度实际上是一个被英国具象化的国家。中国历史上,秦始皇能被称为千古一帝,除了他一扫六合的伟业外,更重要的是他完成了“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量同斗 ”。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实现全国范围内,在语言文字、风俗习惯、交通和统计等诸多方面形成统一,为国家的整体化提供了前提条件。
而近期发布的印度人口普查分析报告显示,在人口达到13.24亿的印度,各种语言或方言的种类总数多达19569种,其中,有121种语言被1万人或以上当作母语。印度96.71%的人口将22种“正规语言”之一当作其母语。其余3.29%人口使用270种未被承认的母语,此外而宗教的繁多所导致的冲突更是数不胜数。
关于印度在语言、文化以及宗教上的分化,李光耀是这样说的:印度共有320种民族语言(根据《经济学人》的说法,这个数字超过400),印度总理会说英语,但是全印度只有2亿人能听懂英语,假如他只能说泰米尔语,那就只有6000万人听得懂他在说什么。而在中国,90%的人都能听懂普通话。
与多种语言相对的,是印度的多种族,李光耀认为印度是一个被英国殖民者创造出来的国家,在历史上他们从来就不是一个单一的实体,印度人这个概念是英国人给他们的,后来的印度民族主义者们也强化了这个观念,但是一直到英国人来之前,印度都只是一个地理上的称谓。
历史上,印度一直都是一个内部松散的国家,虽然英国殖民者将印度强行“揉”成了一个“国家”,但与中国历史上通行的垂直高效的郡县制、都府制及行省制不同,也没有配套的科举制与流官制等人才选拔机制,印度实行的是松散的联邦制及“世袭制”。
1947年,印度各邦政府(约等于中国的省)由地方选举成立,各自为政,有很大自主权;中央政府的政令无法指挥各邦,“政令难出新德里”。如今的印度在政治上就如同中国的“民国时代”,一地行一政,权力无法统一,行政效率低下。
不是印度不想把权力统一起来,而是由于印度的独立没有通过与殖民侵略者的独立战争和自下而上的革命统一战争(如中国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及抗美援朝),印度的独立从本质上来说,只是殖民主义退潮后的妥协产物。
破而后立,一个国家的新生不经过自下而上、由内而外的结构性改革,必然大量保留旧时代时期同新时代发展不相符的糟粕,且无法建立一个具备权威与力量的执政党和政府 。
历史也证明了,在英国殖民者退回英伦三岛后,印度人妥妥的被印巴分治安排,而原本的封建土地所有制、种姓制度、封建迷信和陋习也都被保留下来。
由于各邦在语言、风俗习惯和信仰等方面的巨大差异和壁垒,印度至今也无法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内市场。
长期限制印度经济发展的着封建土地所有制、种姓制度和严苛的劳动制度如今仍像喜马拉雅山一样压在今天印度人民头上。
如同土改前的中国,印度的土地大量集中在少数地主手中,反而占人口大部分的农民没有土地,靠务农为生的微薄收入根本无法承担教育、医疗和日常生活开支,不得已借高利贷的农民数不胜数,每年都有许多走投无路的农民选择走极端。过去20多年,印度共有约30万农民自杀。
除此之外,李光耀也谈到了印度的官僚主义造成的效率低下,基建落后给经济带来的严重影响,很多有能力的年轻人都会选择去美国硅谷这样的地方打拼,他们都是很优秀的人才,在美国打拼出了自己的名堂。但是他们对自己的国家不抱有信心,所以他们不会和中国人一样学成之后回国创业。
李光耀还认为,印度从来就缺乏把计划付诸行动的决心和魄力,“不能把印度和中国相提并论……前者有执行力,但是后者唾沫横飞、很难成事”。
虽然有着巨大的人口优势,但由于印度的农业和农村的活力得不到释放,其土地和人口就无法转化成资本投入到工业化中。
即使农村对工业化帮助不大,但由于“世界最大民主国家”这顶高帽子,迫于选票压力和人口膨胀,印度政府每年必须向农村输送大量的财政补贴。
而印度人喜欢拿来对比的中国又是怎样的呢?
在经历了浩浩荡荡的土地革命后,农村不断为城市建设和工业生产运送大量接受过基础教育的劳动力,等到务工返乡的劳动者把收入带回家乡后,又间接产生了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如家电下乡等),中国曾经是个落后的农业大国,但释放了农村活力后,其蕴含的能量为工业化提供了最完美的基础条件。
经过早期资本积累,中国有了重工业基础,有了抵御经济周期性危机的能力,发展起来的工业和城市反哺农业和农村,国家经济由此走上了积累、投资和消费的道路,逐渐建立了以内部循环为主、逐渐扩大对外开放的经济体系,通过近40年的发展,基本每过10年,受教育水平、医疗条件和人民综合素质都有明显提升,国家也在逐渐完成现代化建设。
说到印度著名的种姓制度,李光耀在他13年出版的作品《李光耀观天下》中,详细谈到,这个制度除了造成了印度经济落后、社会矛盾重重之外,从更大的角度来看,它还限制了印度基因库的多样性。
他认为这种严重的阶级固化,会导致有一个阶级的人保持聪明,另一阶级的人一直很“笨”,比如说在印度婆罗门不能和比他地位低的人结婚,否则他会失去他所有的地位。李光耀认为,种姓制度在印度根深蒂固,“或许要经历几十年或者几百年才能逐渐被改变”。
有一说一,与李光耀先生的看法略有不同,个人认为种姓制度对印度的发展影响已经不再像过去那么严重。
1947年,印度脱离英国殖民体系,宣布独立。种姓制度,也随之在法律地位上正式被废除。印度宪法第15条明确规定:任何人不得因种姓、宗教、出生地而受歧视。
为了保证低种姓和贱民(贱民回到人籍)能在政治与教育方面的权利,印度特意颁发了“保留政策”。政治方面,在议会两院为低种姓和贱民保留一定比例的席位。
教育方面,在中央大学和私立高校中单独为他们保留学习名额,名额总体比例达到49.5%,同时受补助学校(民办公助)须提供最低限度25%的免费学额。并为进入本科与研究生阶段的“贱民”学生提供资助计划。
现如今,印度人的身份记录里不会再有任何关于种姓的记载。
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如果一个国家被像封建制度一样的东西牢牢抓住,人民失去了向上的阶梯,那这样的国家还能成为地域性大国吗?
所谓种姓制度的不良影响更多存在于下层社会和偏远地区,它不是对发展没有影响,只是没有那么大。而类似的,对妇女权力的漠视,也让相当大的社会发展潜力被压抑,且长此以往,很容易造成社会问题。
而所谓低种姓失去发展机会,造成印度人才流失,也是因为印度国内发展条件和前景实在不怎么样,再加上和喜欢独自打拼的华人不同,许多印度裔高管借着裙带关系互帮互带,得以纵横硅谷和许多世界500强企业,这也是印度文化的一种体现。
3.国际竞争环境愈发激烈,金融环境不容乐观
战后70多年,在全球经历了美苏政治军事争霸、美日经济博弈和当前的中美竞争后,国际产业链基本稳定,中国刚想要发展中高端的“中国制造2025”,动一动发达国家的“蛋糕”,美国就一副拼了命的样子和中国大打贸易战,此时印度想发展制造业,瓜分市场份额,恐怕任何一方都不会轻易松口。
今天,世界经济的三级是欧洲、东亚和美国,这是一个集科研、金融、加工到消费的完整闭合经济生态圈,而能分到其他国家手上的,基本只有输出原材料和低端代工生产这一块。
而印度想要承接低端制造业转移,其对手包括越南、埃塞俄比亚、印尼等人口大国,还有中国这个近乎全产业链,并且还在将国内低端制造业向中西部转移的庞然大物。
人口红利这种虚无缥缈的东西,只是有时候看上去美好无比而已。从近几年一些跨国公司和国内企业为追求降低成本将工厂搬到东南亚,但又不得不搬回国内就能看出,红利也不是那么好吃的,由于这些地区没有配套的产业链,工人水平不高,生产效率低下,交通发展落后等等原因,虽然给了你机会,可你却不中用。
作为印度最大的资本——廉价劳动力,所面临的竞争不止来于其他国家,更有自动化和机械化的冲刷淘汰。麦肯锡曾预测,未来十年是自动化大潮汹涌袭来的十年,2030年机器人将夺走美国7300万个工作岗位,印度能独善其身?
此外,自特朗普上台后,美国等反全球化势力抬头,印度的日子也不好过。2019年,美国取消了印度的最惠国待遇,印度因为产业竞争力不足选择退出RCEP协定。
同时,印度大规模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需要大量石油、煤炭和铁矿石等大宗商品。印度胃口却越来越大,即使全球储量充足,推高大宗商品价格也是大概率事件。
事实上,一旦大宗商品价格的大幅上涨印度经济崩盘概率很大,印度42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也难堪重负。
制造业不发达的另一弊端是,在产业链的易被替代性和容易受国际贸易环境影响,印度去年三季度经济增速一度下滑至4.5%,创六年多以来的新低。且印度政府的统计方法一直饱受质疑,这一数据也被认为水分很多。
印度13亿多的人口,每年近2000万青壮年要就业,刺激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是当务之急。印度政府提出了雄心万丈的改革计划,目标是到2024年使印度成为5万亿美元的经济体。
为了实现这一计划,印度政府想出的办法居然是加杠杆!印度只能利用金融杠杆的力量推动工业化,如果有一张“空头支票”可以不断预支,印度工业或许真有希望。但借的总是不牢靠,而一旦国际金融市场有什么风吹草动,印度经济可能就是“地动山摇”。
印度借钱有四条路,一是,将国有银行当提款机,在国有银行出现超大额坏账时,以印度财政部的“名义”频繁注资“续命”,提高信贷投放能力。如此周而复始,雪球越滚越大,不断深陷债务危机。
二是,财政赤字。印度政府现在每年的财政赤字占GDP的比例都超过3%。2017-2018财年财政赤字占GDP比例为3.5%,2018-2019财年则为3.4%,丝毫不在意3%的国际赤字警戒线。这还仅仅是印度中央政府的财政赤字,各邦和国有企业的债务恐怕是水下的冰山。
三是,拉高印度股市,将印度国有资产证券化,出售部分国有资产的股权,为企业和政府提供融资。印度股市十年涨了四倍,但股市没有基本面的支撑,爬得越高,摔得就越重。
四是,从国际市场借钱。印度外债5000多亿美元,其中一年期以内的短期外债规模达到2000多亿美元,而印度的外储规模只有约为4200亿美元,事实上已经“资不抵债”。
和这些相比,印度政府推动的激进改革,包括通过电子账户建立“点对点”的民众管理体制,统一税收,废除大面值纸币,推出1.4万亿美元的基建计划,减税,放松监管和简化审批程序,开放市场和外资准入,大力招商引资等等,暂时不论其成效与否,在一定程度上都能看出其背负的不断攀升的金融杠杆信用。
依赖借贷和投资发展,其实是一种刺激经济的手段。东南亚和拉美许多国家都曾用过,结果许多东南亚国家在1997-1998的亚洲金融危机中被血洗,陷入万劫不复的中等收入陷阱。
而印度经济时处高通胀、高赤字、高外债、高失业率、高贸易逆差,经济增速却不可避免地下滑的尴尬境地。
阿齐姆普莱姆吉大学在其网站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从2000年至2011年,印度的失业率一直保持在2%至3%,但到了2018年,该国的失业率却增加到超过6%。今年初外泄的一份来自政府机构的报告说,印度失业率高达6.1%。
情况清晰明了,印度在过去五年经济增速平均每年达到7%以上,但是失业率却节节攀升,失业人数超过1亿人。而这次的新冠疫情“王炸”看上去就要在印度爆炸,本就规模庞大的失业人口急剧增加,这么多无业者流失在社会,无疑是造成社会不稳定的“不定时炸弹”。
李光耀曾在书中感叹说:社会上某些根本的势力是极难改变的,一个国家越是历史悠久,越容易出现这样的问题。自己年轻的时候原本认为尼赫鲁如果能再有活力地掌管印度一些时间,他或许就能为他的祖国做更多的事情,但是他年纪越大就越觉得,即使尼赫鲁也改变不了印度的这种结构。
印度无疑是一个高度多元和分化的国家,这样带来的好处有很多,比如他们的社会不会分崩离析,有很强的生命力。但是它也存在着我们上述所说的种种短处——它的短处正是它的长处。而如今,印度由于某些原因再次登上中国网络的热搜,未来走向究竟会如何,相信时间终会给出答案。
印度2亿人会英语,这已经全覆盖了。印度本来就只有2亿人!
不要只比短处!印度很多地方值得学习,比如实行了62年的免费医疗,阿米尔汗的电影,仿制药畅销全球,一呼百应的价值观同盟!
无农不稳,无工不强,无商不富~ 强国此三者缺一不可
反正印度人也不会造反,他们是为了下一世活着的。这一世活的越苦下一世就越好
西方眼中的民主国家就是奴才的代名词
別与印度比牛逼
印度和中国军阀混战时期很像,西方希望所有非白人国家都是这样!从它们的影视作品可以看的出来
风水来说印度是天时地利,背靠喜马拉雅山面向印度洋[得瑟]
印度不是一个民族,不是一个国家,只是一个地理称谓
西方世界对印度的追捧远远高于中国。比如,你的地图用错了,你还却觉得是对的,这就是国际上那套给你的洗脑,无形中的。
印度阿三是世界第一[得瑟]
大家开心就好,关于明天的事后天就知道了[红脸笑]
李光耀根本就不是什么好鸟
都全民医保了,平均寿命一定会提高,印度何以至此?
得了吧,如果不是为了遏制中国,谁会把印度当盘菜!
3000年里没有一次农民起义,从公元1500前就被殖民,骨子里都是奴性!
原来李光耀不是中国人,难怪发出看好印度言论。印度靠什么伟大?恒河,牛粪?
印度身上的枷锁太重了,还不止一副。
印度类似于是英国的儿子,儿子长大了想飞,英国没办法,只好妥协
作者说种姓制度不良影响更多存在中下层,以及对印度发展的制约不像以往那么大,这点不敢苟同。
印度的房价高不高?
种姓制度也是民主?[得瑟]
印度就和我们的国足一个鸟样,我宁愿相信国足在我有生之年捧起世界杯,也不相信印度能成为超级大国
印度属于没成为发达国家之时得了发达之癌
什么,印度人口超10亿?统计时候有没有刨去“牲口”数量啊?
印度为一的好处就是仿制药 发达 可以随便仿制 专利药[呲牙笑][呲牙笑]
国家主体民族性不同,个人觉得像我们这样的民族即使没有人管理只要没有外人骚扰我们就完全可以把经济搞起来。
任何国家都有优点缺点,不要光看别人的缺点而忽视了优点
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印度是被殖民统治到独立,我们是几千年的传承到清朝才没落了
[吃瓜]印度脱盲的标准好像只要会用本民族的文字写自己名字就算不是文盲了[吃瓜]所以这水分……
锅是好锅,大厨不行,能炒出什么玩意[笑着哭]
千万不要改变它
印度人智商没问题,只是缺一场土改和村村通工程。
果然没有完成工业化,那么人口太多只能成为负担
[点赞]
种姓自在人心[得瑟]
中国在4000年前就超越了印度
印度在牛的排泄物处理方面世界第一
3哥 自认 南波万[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挨核弹能么?
笑话,印度有民主与法制吗?
印度人因为信仰的关系,底层人不会想着往上层努力,因为他们的教义是吃的苦多,下辈子才能投个好胎
不要把自己想的多么强,也不要把人家想的那么弱
比较有内容的文章
我们今天看待印度,就像60年前美国看待我们一样,也不知道国人都在骄傲什么。
迷信的国家谈发展!
印度就算了,他那民族和文化,真遇着点事,根本顶不住。
莫迪大仙任期内不出事就可以了,以后出问题是别的总理的问题[得瑟]
没有十几二十个圣人级别的人物,都别想改变印度!
古人云,自古胡虏无百年之运
这些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
好文章
印度现在也是联邦制国家 这也是改革的最大难点
最大民主国家[得瑟]
下一个最有可能分裂的国家,印度
印度!在春秋战国时期可以视为秦之巴蜀,得印度便可鲤鱼跃龙门,天高任鸟飞了!
印度的潜力是很大的,但社会问题太多,潜力发挥不出来。
看文看出处,仅供参考文![不开心]之前没有任何主观意识的小猪看了小花滴“意识教育引导”文后还会认为自己是小猪吗?[流鼻涕]这是值得所有煤体思考滴,也是信息发达过头…,[无奈吐舌]是不是现在有看不见的各种主权时代到来啦…
他的确牛逼,但是让一个20世纪的大牛来预测21世纪的世界格局是不是……就如让春秋战国时候的战略家来预测秦朝的诞生呢[得瑟][得瑟][笑着哭][笑着哭]
有大量年轻的劳动力资源又能怎么样?人懒,干啥都不行!
生产力发展的极度不平衡,将造成印度最终分裂和解体!!
人家的种姓制度,我们的户口制服。
我去印度发展天神教
要消费包里要有钱,人多消费市场就大吗?
说实话印度这都不分裂简直强的没谱了[笑着哭]
印度属于“给他点阳光他就灿烂那一类”。长期的分裂间以短暂的统一。除阿育王外,其余短暂统一印度的也都是域外的异族入侵者。1947年好不容易英国赐给了印度统一,印度终于得了点阳光,就灿烂起来啦,灿烂得邻国都不安宁,灿烂得邻国都受不了。简直是印度不解体,周边邻国就别想得安安。印度解体吧,解体吧,印第解体了好!印度解体了好!印度解体了,周边国家就都得安宁啦!
现在都是持久战,谁扛到最后谁就是胜利者
始皇帝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