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中将余秋里回忆大港油田的发现和海洋石油勘探

白马人 2024-11-16 05:42:59

继承、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

山东地区的勘探工作,一直得到地方上的大力支持。华东局、山东省和上海、南京、苏州市等地方,从设备、人员、生活和物资运输、建筑施工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援。特别使人感动的是,山东省除动员地方人力物力,大力支援勘探外,在受灾严重、生活困难的条件下,多方照顾石油勘探职工的生活。勘探主战场所在的广饶等县是老区,也是贫困地区,自然条件很差,交通极其不便。虽然已度过了三年自然灾害最困难时期,但那里农民生活仍然非常贫困,以地瓜干、地瓜面为主食,很多人吃不饱,只能以野菜、草籽补充。而地方上对勘探职工的粮食定量,千方百计予以保证,供应的粮食,大部分是细粮,少部分是杂粮。党和人民群众的关心和支持,令人十分感动!

会战一开始,我们就号召石油职工学习、发扬当地人民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学习、发扬大庆会战的艰苦创业精神。广大职工学习大庆,学习老区人民,积极克服困难搞会战。没有公路自己修,没有吊车和运输工具就人拉肩扛,没有水就自己挖井、积雨水,喝泥塘里的咸水,没有房子就自己搭帐篷、挖地窝子住,口粮不足就吃草籽,自己开荒种地。他们意气风发,斗志昂扬,指到哪里打到哪里,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但也有少数同志害怕艰苦,思想波动。

在1964年3月的一天晚上.我把东营前线的干部集中到机关大食堂,一起吃了一顿草籽杂粮饭。饭后,我讲了为什么要吃这顿饭,有什么意义。我说:对今天晚上这顿饭,有几种讲法:一种是讲吃得很好,大部分同志表示欢迎;另一种勉强地吃了一顿;还有少数同志,总觉得吃得不那么舒服。有的同志问:这个点子是谁出的?我向大家公开“坦白”。这个点子是我出的。前些天。我从井上回来。到胜利村了解了农民的生活情况。这个村的大队长告诉我,他们这几年遭受自然灾害,现在每人每天的粮食定量只有4两到6两地瓜干。我问他吃得饱吗?他说。他们用黄篙籽和黄楷菜晒干,经过加工,掺在地瓜面里,做成草籽团子,有了这个东西,就能吃得饱。他们长年累月这样吃。解放前,他们的生活更苦。我们吃的60%是细粮,40%的杂粮中,不少是小米和豆面.实际上也是细粮。我们同当地群众的生活比较起来,那是好多了。我们今天吃这顿饭,就是让大家了解当地人民的生活状况。增强阶级感情,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大家了解这个情况以后,都表示一定要搞好会战,尽快拿下油田多产石油,回答党和国家的关怀以及人民群众的支持。不然就问心有愧!

在会战过程中,我们要求广大职工,要尊重地方政府和群众,并尽可能地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雨季暴雨成灾,积水排不出来,出现内涝。石油职工动员起来。围堤修渠,保护农田,保护村舍。会战领导机关为解决生产用水和职工吃水问题,修了一条引黄输水管线.凡是水管经过的村庄,都留个口子,接上管线,让当地群众也喝上甜水,从而结束了世世代代喝咸水苦水的历史。通过互相支援。石油职工和当地群众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对搞好会战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会战中,我们很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和职工队伍建设问题。1964年3月至4月,我在东营期间,除以主要精力就勘探间题进行调查研究外,也调查了解了职工队伍状况,研究了思想政治工作。这一年8, 9月份.我第二次到东营,除了调查研究、落实会战部署外,以较多的精力抓了社会主义教育。主要是结合实际,研究解决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建设过硬的职工队伍等问题。经过实地调查、考察,我感到:从大庆来参加东营会战的干部、工人.带来了大庆的好作风.各方面表现很好,在会战职工中发挥了骨干、示范作用;从其他老油田来参加会战的职工中,有不少老职工和成建制的专业队,他们的素质很好,也是会战队伍的骨干和主体。但是,会战队伍来自四面2、方,补充了很多新成分,没有经过勘探艰苦环境的锻炼,不少老职工到了新探区,也有不适应的地方。因此,会战队伍,主流虽好,也存在不少问题。我们按照大庆会战的一些做法,坚持抓基础工作,抓基层建设,抓思想政治工作。结合东营的特点,在各个行业广泛开展“四过硬”、“七落实”活动,把思想政治工作与生产紧密结合起来。“四过硬”是:岗位责任制过硬。设备强制保养过硬,苦练本岗位基本功过硬,生产管理过硬。“七落实”是落实基层政治工作的七项制度。如:党支部生活制度、干部坚持常年参加劳动制度、个别谈话制度和伙委会制度等,有力地加强了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1966年2月28日至3月1日,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在山东省粟副省长陪同下,视察了东营,听了油田领导同志的汇报,看了油井、集油站和黄河河堤。李副总理说:“有这样好的油田,有这样高产的井,到处看到职工朝气蓬勃,真是了不起。”

他很关心职工生活,要求东营会战职工种些菜,解决自己吃菜问题。他对粟副省长说:‘呵也们要种地,你们就给些地。给些好地。”粟副省长说:“没问题,一定给些好地。”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和山东省的支持下,胜利油田大搞农副业生产,改善了职工生活,对克服困难、稳定队伍、搞好油田开发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经过第三个至第五个五年计划的勘探、开发、建设,到80年代末期,胜利油田原油年产量突破了300。万吨,成为继大庆之后的我国第二个大油田,为我国原油年产量上亿吨,并保持在1亿吨以上,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大港油田的发现和海洋石油勘探

1961年至1963年,地质部第一普查大队对黄骅坳陷地区进行了地质普查、详查和地震勘探,还做了少量钻探工作。先后发现了孔店、羊三木、大港等局部构造。在港西构造上打的黄2井、黄5井,羊三木构造上打的黄1井及风河营构造上打的风1井,分别在明化镇、馆陶组和沙河街组地层见到了油浸砂岩、含油砂岩或油气显示,在羊三木构造上打的黄3井首次在馆陶组获得了工业性油流。

1963年大庆油田已投人大规模开发,外围勘探形势基本明朗。

下半年,我们决定调集大庆油田勘探指挥部主力队伍南下入关,参加华北石油勘探会战。当年11月,大庆勘探指挥部机关、两个勘探处及所属53个地震队、17个钻井队和23个生产辅助队共7700余名职工,开始分片收拢、集结,在杨文彬同志带领下,冒着零下20-30摄氏度的严寒,迎着风雪,先后搬迁进关。到1964年2月中旬,把4500台(件)大小设备,2万吨钻具、材料全部运到天津、沧州、黄界、徐水等地,以临近天津的渤海湾地区为中心,在津沪铁路以东。北起廊坊,南至沧州,东至唐山的广阔区域内,开展了石油勘探工作。

这支队伍的领导机关和部分职工,开始住在天津市郊北仓地区,很快搬到了生产一线,不畏艰难困苦,在茫茫的海滩上安营扎寨,打井找油。到达生产一线后,很多井队不问吃,不问住,先问井场在哪里。行李没到,生活来不及安排,就先奔井场,搬迁设备。没有道路,他们就抢修土路,抢建桥梁,有的大型设备不能通过,他们就从水上运输,以最快的速度安装开钻。荒滩上没有住处,他们有的搭起了简易帐篷,或露宿在堤坝上。他们吃大苦,耐大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保证了石油勘探工作的开展。大庆主要勘探队伍全部到位并开展工作是在1964年1月,他们来汇报工作的时候,我们就给这支会战队伍起名为“641厂”,华北石油勘探河北指挥部成立时沿用了这个名称。

大庆勘探指挥部研究大队在大部队南下前,就提前对华北地区的地质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工作。队伍一进关,我首先听取了他们关于勘探部署的汇报。他们认为华北平原各个坳陷内的基底差异性很大,又分割成一些面积不大的凸起、凹陷,各凹陷的生油物质丰富,特别是下第三系地层的总厚度1500余米,奥陶系也分布得很广泛,渤海沿岸有巨大的含油远景。他们根据华北各坳陷的“凸起和凹陷相间并列、油藏类型多种多样、油层多、含油井段长”的特点.提出了勘探部署意见。经研究,石油部批准了他们的部署。

大庆勘探队伍一进关,按着部里批准的部署,迅速在天津一河北地区展开了石油勘探。地震队全力搞清区域内地下构造分布情况,钻井队按五条横贯河北省东部地区的大剖面展开钻探,全面了解地下含汕情况。其中5部钻机部署在塘沽至板桥之间,10部钻机部署在沧州至北大港西部地区,2部钻机部署在河北的廊坊地区,以了解该区域地质和含油情况。10个月内,共们生录井28口,总进尺为73200米平均井深2800多米。根据地震和钻探成果,经过上万次的地层对比和对地质资料的综合研究,发现北大港构造带是黄骅坳陷的一个二级构造带,它位于岐口以北,板桥以南,为岐口和板桥两凹陷所挟面积100多平方公里,是一个极为有利的含油地区。1964年4月下旬.

部党组在天津开会前夕,我曾到塘沽看了正在打钻的井队,并在北仓听取了汇报。根据当时的情况,我向指挥部的领导提出,要求他们发扬大庆的好作风,讲求科学精神,搞好区域勘探,加强地震工作,搞清地下情况,发现有利构造,就集中钻探拿面积。

接着,根据集中力量。选择构造比较简单,封闭条件比较好的高点打井的原则,决定调整部署,收缩大港南北两翼的地震队和钻井队,在北大港水库以东的港东沿海一带展开钻探。同时,兼顾北大港水库以西地区。并抽调部署在黄骅和沧州一带的5个钻井队到港东沿海地区,展开钻探。1964年12月21日,港东地区的港5井在钻至沙河街组地层时,发生强烈井喷。1965年2月,距港5井以东150米的港7井,钻至沙河街组地层时也发生井喷。该井以15毫米油嘴试油,日产原油93.8吨,这是北大港构造带上的第一口高产井。

在北大港西部的港3井,于1965年3月15日在明华镇组地层试油时,以15毫米油嘴试产,日产原油161吨,天然气12万立方米。接着,港4井在明华镇组也获得油气流。在北大港构造带上钻探的其他探井.也分别在明华镇组、馆陶组地层见到良好的汕气显示。

为了摸清北大港构造带的含油情况,在继续展开区域勘探的同时,集中力量在已钻探的面积内展开详探。扩大勘探成果。为此,以6个地震队在北起驴驹河,南至张巨河,西起齐家务.东到港东海滩的范围内,进行连片详测,其中以两个地震队详测南大港和北大港的水库地带;部署29口探井,详探港东沿海地带、港7井以东地区,并在洪尘岛、老灌窝和港3井以东水域展开水上钻探,以探明港东地带的含油情况。经过.年的钻探会战,共打3001〕米以上探井18口,拿下25平方公里的含油面积,使港东地区迅速进入全面勘探和开发阶段。

在港西地区,从1965年4月开始,在西起大苏庄,东至太平村,北起沙井子,南至周青庄的范围内,进行了连片详查和钻探。至7月底,共打探井16口,其中12口见到良好的油气显示,并喷出了汕气流,控制了20平力公里含油面积,使港西地区也进人了全面勘探阶段。

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在天津一河北地区,不但扩大了北大港构造带、南大港构造带的含油面积,而且在河北黄弊、沧县境内发现了新油田。包括港中油田、羊三木油田、羊儿庄油田。70年代前期,又先后发现了板桥凝析油气田、王官屯油田、任丘油田和港西深部油田。到1975年,大港油田(含天津及河北黄骤、抢县境内油田,不包括河北任丘油田)的原油产量达449万多吨。是会战以来的最高生产水平。以大港油田为主体的原河北石油勘探指挥部和华北石油勘探会战指挥部,在头12年里,曾经先后3次调出大批人员、设备,支援四川、辽河和任丘油田。可贵的是,大港油田在大力支援新区的同时,在困难的条件下努力发展自己,为石油工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1979年8月8日,邓小平同志视察大港油田时题词:“为把大港油田建设成为全国最大油田之一而努力!”对大港油田职工寄予了深厚的期望,鼓舞他们顽强进取,不断创造新的业绩。

随着大港油田、胜利油田的发现和勘探开发,我国海洋石油勘探工作逐步在渤海海域开展。我国海洋石油勘探始于1957年,当年在海南岛附近的莺歌海浅海地区开始了海洋石油地质调查工作。

1960年广东省石油管理局海南勘探大队在莺歌海浅海中打的浅井,见到了少量原油。当时的中共中央中南局和广东省委十分重视,陶铸、陈郁同志曾亲临现场视察。以后石油部与广东省合作,以茂名石油公司为主,进行了海上钻探试验工作,打出了几口探井,为海上石油勘探开拓了道路,摸索了经验,锻炼了队伍。1965年海洋石油勘探的重点转到了渤海海域,在华北石油勘探会战指挥部建制内,在天津塘沽成立了海洋石油勘探指挥部,由华北会战副指挥钟一鸣兼任指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和地方的大力支援下,在艰苦的条件下.开始了渤海湾内的海上石油勘探,1967年渤海海上第一口探井喜喷原油。在70年代,先后在渤海海域发现了一批含油构造和几个海上油田;在南海北部湾和莺歌海,也有一批探井出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海洋石油开采实行对外开放。十几年来,我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有了较快的发展,探明的油、气资源和油、气产量不断增加,为今后更大发展奠定了基础。海洋石油事业正在成为我国石油工业的生力军,在今后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中,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