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印象里,脑血管病是中老年人才会出现的疾病,离年轻人很遥远,更不用提十多岁的青少年了!但是从越来越多的病例中我们可以发现,脑血管病特别偏爱小年轻。
原因何在?
一个最大的可能就是:青年人脑内“脑血管畸形”的存在!
正在上大一的张同学19岁,2月前突发头痛,左手肢发麻,伴无力,过了几分钟后自行好转,未予重视。前天头痛再次加重,又出现上次一样的症状,肢体麻木无力,与上次不一样的是却没有好转,急忙到医院检查,证实为“脑血管畸形”,引发了中风---脑出血。
什么是脑血管畸形?
脑血管畸形可以发生在颅内任何部位,总称为颅内血管畸形。由于在大脑表面和大脑深部多见,所以也俗称“脑血管畸形”,是脑血管发育障碍而引起的脑局部血管数量和结构异常,并对正常脑血流产生影响,多见于年轻人,是9~18岁青少年突发脑出血最常见的病因,而 9 岁以下的孩子现在在临床上也并不少见,多数情况下,脑血管畸形预后良好,其中出血性病例预后较差,是青少年神经系统功能致残的重要原因,应引起足够重视。
表现为颅内某一区域血管异常增多,大小不一,常扭曲成团,有的极度扩张,有的管壁极薄,当静脉和动脉血管发生短路后,由于瘘口的阻力低,导致血液都从瘘口流掉了,这在医学上被称为“盗血”,这样会造成部分正常的脑组织得不到充足的血液供应,发生缺血现象。而且动脉和静脉是直接相连的,这时静脉的压力就被提高了,结果,血流营养过脑组织后,无法顺利流入静脉,造成脑组织内发生血流淤积,这会造成脑组织的实际血流量下降,脑组织营养不足。情况严重时,由于瘘口后静脉内血流量大,压力高,会引起静脉内血流倒流。然而,最大的威胁还是畸形发生后,血管内压力和流量非常大,长期的高压力、大流量也会引起血管老化、变性,产生扩张、狭窄,最后血管不堪负荷,畸形血管的破裂,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脑出血”。
临床上,形象的将颅内血管畸形比作隐藏在人体脑内的一颗不定时“炸弹”,往往由于平时没有症状而被患者所忽略,但是当患者出现情绪波动大、压力大、睡眠不好、剧烈运动等就可能会导致畸形血管破损产生出血现象,给患者带来痛苦和危险。
出现哪些症状要考虑脑血管畸形?
脑血管畸形的症状有时不易判断,它常表现为以下五大症状:
1、脑血管畸形是先天性的血管发育异常,约70%的病人在40岁以前发病,最多表现为脑出血,其中“蛛网膜下腔出血”占半数左右。只要病因不去除,出血可以随时发生、反复发生!
2、癫痫,是仅次于脑出血症状,40%的病人以癫痫为首发,多为全身性发作或局限性发作,与病变刺激局部病变有关;多发生于脑叶病灶,局限性发作有定位意义。
3、一侧搏动性头痛、进行性偏瘫、以及颅内压增高等,也都是常见表现。
4、大脑的慢性损害和发育障碍,可引起一侧肢体发育不良,即一侧肢体发育较慢,肢体显得相对较细、较短。
5、慢性缺血表现,动静脉之间的异常沟通,引起周围血管的盗血和缺血,常为局灶性症状,包括精神异常,偏瘫,失语,失读,失算等(幕上病变者);眩晕,复视,眼颤,步态不稳等(幕下病变者)。
脑血管畸形早期症状不明显,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存在严重的危险性。如果出现上述可疑症状,建议尽早行神经影像评估,早期确诊:
1、CT和CTA(CT血管成像);
2、MRI和MRA(磁共振血管成像):优于CT,磁共振不仅能显示畸形血管及其与周围脑组织的关系,还可区别出血与钙化;
3、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可以明确颅内动脉瘤的诊断,是脑血管畸形确诊“金标准”。
脑血管畸形该如何治疗?
脑血管畸形破裂虽然危险系数较高,但是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脑血管畸形的诊治水平已经有了很大提升,患者并不是只能被动接受其后果,医生会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病灶所在位置及严重程度选择最适当的治疗方法,尽可能的减小疾病的危害,甚至将其危险性扼杀在摇篮里。
目前,脑血管畸形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常用的方法有血管内栓塞、手术切除、联合治疗等,其中,临床上主要是通过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切除畸形血管团,彻底消除可能会发生的破裂出血风险和其他相关并发症。
昆明三博脑科医院显微外科手术在脑血管畸形治疗中的主要优势在于,借助功能核磁共振成像、神经影像技术,结合神经导航来定位邻近血管畸形团的语言、运动皮质功能区和关键神经纤维传导束,并为患者术前病情评估提供依据,手术中,还可以借助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DSA等血管造影指导术中畸形团的切除,制定的个体化诊疗方案,使得手术切口更小、定位更精确,更高的全切除率,而且可以保护正常血管,减少手术后神经功能缺失。
总而言之,脑血管畸形虽然破裂后危害较大,但是神经外科医生并不是没有办法处理,临床医生不仅能够有效处理脑血管畸形,还逐步走向了精准化、微创化和个体化治疗方向,患者要做的就是发现畸形后及时到医院就诊,明确诊断,配合医生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