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琦去世后10天,88岁的朱德才被告知,沉默许久后:你们这样不对

莫地方 2024-07-27 09:14:42

人,迟早都要面临生老病死,然而“白发人送黑发人”毫无疑问是当中最悲惨的一种。

人的一生最为悲惨的四件事情,莫过于,幼年丧母、少年丧父、中年丧偶、老年丧子,这当中老年丧子,也就是“白发人送黑发人”毫无疑问是很多人最不愿面对的事情,毕竟这事情太过悲惨,让人难以面对。

而这悲惨的一幕,在开国将帅中很是常见,之所以常见,主要是黑暗无比的时刻,无数人都活在社会底层,困苦且无奈,所以一些人为了能改变这种局面走上了革命道路,走上革命这批人,有不少人具备了幼年丧母、少年丧父、中年丧偶、老年丧子这几种情况,可以说我们现在的生活,正是这样一群人,抛弃一切得来的。

朱老总作为新中国最重要的领导人之一,虽然没有经历过幼年丧母、少年丧父这个局面,可实际上他的婚姻情况不太顺利,碰到了包办婚姻,同时又因战乱和病痛而逝的苦命女子,也有为了革命不愿屈服的战友,及走上不归路的错误之人,可以说前五段婚姻的失败,让人感叹世事无常,好在这种情况,好在上天眷顾朱老总,让他碰到了康克清,要他有一个合适人,陪伴他到生命最后时刻。

朱老总之所以会有多段婚姻,其实这事情也不能怪他,主要是时代的产物,让那时候的女性地位不高,所以才会导致悲剧的产生。

第二任妻子萧菊芳,两人在1912年成婚,结婚后第四年长子朱琦出生,出生后不久,萧菊芳因病去世,萧菊芳去世后,朱老总十分悲痛写下了一首悼亡诗:“草草姻缘结乱年,不堪回首失婵娟。枪林弹雨生涯里,是否忧惊避九泉?”

从朱老总的诗句可以看出,他对妻子的爱,同时对妻子离去的不舍,然而人死不能复生,所以在之后朱老总又碰到了陈玉珍、贺治华、伍若兰,这几人也因为各种原因最终没能在一起,好在康克清的出现,让他找到了一个最合适的伴侣。

朱琦作为朱老总唯一的儿子,完全可以凭借父亲的身份和光辉,过上十分不错的生份,但是朱老总并没有让他活在蜜罐里,而是让他平凡的岗位上经历一生,为祖国的建设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然而,朱琦在1974年的时候病逝,享年58岁,这让90朱老总遭受到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剧。

开始的时候,身边人不敢把朱琦去世的消息告诉朱老总,害怕这个消息会让他难以承受,所以他们选择在朱琦去世十天后,告诉朱老总。

当朱老总知道这件事情的时候,沉默良久后表示:“你们开始不告诉我,这不对,我就这么一个儿子,这么年轻就走了,很可惜。他上过中央党校,受过高等教育,走得这么早,太可惜了”

接着,他看着儿子的照片,想到了过去的一些事情,确实在某种意义上来看,他不算是个合格的父亲。

想着,想着不禁想起了过往的岁月。

1912年,朱老总和萧菊芳成婚,朱老总之所以会和萧菊芳结合,根本原因就是萧家对他有恩德,同时在这期间,萧家女儿又接受过良好教育,思想十分开放,这让朱老总对于萧菊芳十分喜欢,于是两人很快相恋成婚,4年后萧菊芳诞下一子,朱德知道后十分开心,并为儿子取名“朱琦”,小名“保柱”,朱德之所以会给儿子取名“保柱”,根本原因是他右耳际有一根细细的“拴马柱”,于是便取名“保柱”,希望能以此保佑这个战争原因,聚少离多的家庭。

朱琦出生不久,母亲萧菊芳染上了赤痢,不久后去世,年仅34岁,萧菊芳去世后,朱老总十分悲痛写下了一首悼亡诗:“草草姻缘结乱年,不堪回首失婵娟。枪林弹雨生涯里,是否忧惊避九泉?”

这时候袁世凯搞复辟,所以在不久后,朱老总便跟随蔡锷北上讨伐袁世凯,期间身边人劝朱老总续弦,这样来就可以有人照顾朱琦,朱老总经过一番考虑后,认识了第三任妻子陈玉珍,陈玉珍很知书达理,将朱琦视为自己的骨肉,这让忙于事业的朱老总很是满意,在之后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朱老总由于忙于事业,没怎么和儿子在一起,年幼的朱琦则是跟着继母陈玉珍在四川生活,尤其长期聚少离多,让朱老总和陈玉珍关系算是名存实亡。

本以为讨袁结束就可以回来,哪知局势变动,让朱老总不得不去德国留学,儿子朱琦在起初的几年,为了避免被国民党抓住,东藏西躲过着隐姓埋名的生活,在异国他乡的朱老总,则由于通讯不便,渐渐地和陈玉珍和朱琦失去了联系,由于长期没办法见到儿子,让朱老总对朱琦十分想念,于是写下了一首诗:“忍别娇儿在襁褓,几度相思倍感伤。”始终每一字每一句,都抒发了朱老总对儿子的思念。

几年后,朱老总回到国内,参加北伐战争及一系列革命活动,朱老总也随着革命活动,让自己的成为了党最为重要的领导人。

这时候,朱琦已经慢慢长大,也知道自己父亲是谁,但他没有埋怨自己父亲没有陪伴在自己身边,而是希望和父亲一样进入革命队伍。

在这时候,朱老总就算工作再忙,也没有忘记对儿子的思想,多年未见的儿子,是什么样的,是否过得还好,现在在什么地方,可以说一字一句都透露着朱老总对儿子的思念。

抗日战争爆发后,朱琦本想加入红军,哪知这时候国军将他抓了壮丁,并将他安排到云南的部队,这件事情不久后被龙云知道,并将消息告诉了总理,总理知道后,将朱琦送到了延安,这时候的朱老总已经是八路军总指挥。

由于父子接近20年没有见面,所以当知道即将和自己儿子见面的时候,朱老总十分高兴,觉得一切就像做梦,很快两人见了面,朱老总不由自主地扳过他的头,在右耳际处轻轻摸索,当触到胎生的“拴马柱”时,便抑制不住激动喃喃道:“没错,是我的儿子,是我的儿子”就这样朱老总确定了是自己儿子,父子也相拥而泣,这一场景让旁边的毛主席和总理都为之动容。

父子相聚后,朱琦留在了延安,留在父亲身边学习文化知道,可由于朱老总的工作十分忙碌,没有足够多的时间照顾儿子,所以他便决定将朱琦送到中央党校学习。

毕业后,朱老总决定将朱琦送到前线,这时候身边的人都来劝朱老总,希望能将他留在自己身边,然而朱老总却说,前线在打仗,自己作为总指挥,不能搞特殊化,所以他的儿子必须上前线。

对于父亲的安排,朱琦也没有多说什么,而是义无反顾上前线,在前线的时候,他没有告诉旁边人自己是朱老总的儿子,而是和普通战士一样,认真且高效完成每一次战斗,之后一次战斗中,朱琦腿部受伤,虽然第一时间得到救治,可还是留下了腿部的终身残疾,由于已经不便留在前线,所以只能回到延安。

朱老总在知道自己儿子受伤后,你没心很是悲痛,但是他知道,年轻人就是需要磨练,所以就算受伤了,也要坚持,同时他找到了朱琦,告诉他不要因为自己伤情而感到悲伤,因为你也可以为祖国发展做出贡献。

回到延安后,朱琦被分配到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第七分校工作,担任队列科科长。

有一回,朱琦在洗衣服,朱老总身边的参谋发现他没肥皂,于是拿了两块肥皂给他,这一幕,刚好被朱老总看到,十分生气呵斥了参谋,朱琦对此十分委屈,朱老总告诉他,大家生活都不容易,不能因为你我儿子,大家照顾你,而导致其他人不够用,正因为你是我儿子,所以才不能搞特殊。

还有一回,朱琦和朱老总和毛主席几位领导看戏,看完戏后,朱琦由于腿部残疾,走路起来十分不便,所以他想和父亲一起坐车回来,然后朱老总看到朱琦坐在车里十分生气,告诉他这是领导的车子,他不能坐,于是他下了车。

一旁的警卫十分心疼朱琦,于是让他站在外面踏板上一起回去,等回去后,朱老总发现朱琦居然也在,于是将他痛骂一顿,告诉他警卫员是来保护领导的,如果出了特殊情况,谁来保护领导,所以就算你是我儿子,也不允许你享受任何特殊。

几次之后,朱琦牢记了父亲的教诲,在之后他如何遇到什么困难,都没有向国家发起过一次请求,出行的时候,主要考虑公交车。

在延安的时候,朱琦认识到了自己命中注定伴侣赵力平,朱琦之所以会和赵力平相似相爱走上婚姻殿堂,主要的撮合是彭绍辉将军以及贺老总及女将军李贞,朱老总和康克清对于赵力平也十分满意,所以两人在父母的祝愿下成为了夫妻。

婚后,朱琦来到河北工作,这一待就是两年,在河北工作的时候,朱琦经常受到朱老总的来信,督促他和群众走近,这样才可以更好的服务国家,朱琦按照父亲所说的来做,在这期间,他的觉悟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新中国成立后,朱琦凭借自己过往的努力,让自己已经有资格在北京工作,然而这时候朱老总告诉朱琦,让他到基层工作,和工人在一起,这样才可以学习到更多东西。

于是朱琦来到了铁路局工作,由于自己没在铁路系统工作,所以他拒绝做领导,而是从基层做起,很快他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自己学会开火车。

之后朱琦被调动天津铁路局工作,虽然天津和北京很近,但是两人由于工作原因,都没怎么见面。有一回朱琦正从北戴河回到天津,在这期间有人找他,有位首长见他,于是朱琦放下手头工作,去见那位首长,当打开会客室的时候,他才知道是父亲朱老总,当朱老总见到满脸黝黑的朱琦,十分高兴的握了握手,接着两人十分愉快的聊了起来,并对儿子如今取得成就进行肯定。

有了父亲的肯定后,朱琦十分骄傲,于是他坚守在铁路岗位上到50多岁,才离开了奋斗多年的铁路岗位。

在之后不久,特殊时期的影响,让朱琦遭到了公正对待,在这期间他成为了仓管,并做了不少体力劳动,这让他的精神和身体受到了严重打击,在这期间他换上了心脏病,身体情况一天不如一天。

1974年6月10日,朱琦因心脏病突发不幸离世,享年58岁。

那天早上,赵利平和以往一样去上班,可让她想不到的是,等她再回来的时候,朱琦已经永远离开了。

在发现朱琦去世后,赵力平第一时间告诉康克清,两人经过一番商量后,决定暂时不告诉朱老总,之所以不告诉朱老总,主要是这时候朱老总也是疾病缠身,他们很担心,如果把这件事情告诉朱老总,他有可能承受不住朱琦去世的噩梦,所以每当朱德询问朱琦情况的时候,赵力平只能谎称朱琦因病住院,暂时不能过来,然而大家都知道,这个消息瞒不了多久。

10天后,朱老总察觉到儿子已经好几天没跟自己联系了,于是他让康克清给朱琦家里去一个电话。

这时候,康克清知道已经瞒不住了,于是将儿子去世的消息,告诉了朱老总,朱老总知道这件事情的时候,眼眶红了,沉默良久后表示:“你们开始不告诉我,这不对,我就这么一个儿子,这么年轻就走了,很可惜。他上过中央党校,受过高等教育,走得这么早,太可惜了”

包括康克清和赵力平在内身边人都不仅哭泣,因为这句话里面的每一字一句都透露着朱老总对儿子身后的爱,但是“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剧,还是让朱老总这位国家操劳一生的战士,难以承受。

这件事情后,身边人希望朱老总能将赵力平留在天津,照顾两人老人,朱老总认为这样不可以,这样做会影响儿媳的工作,因为她在天津可以更好为国家做贡献。

而后,朱老总的身体越来越不好,1976年7月,朱老总在北京病逝,享年90岁。

朱老总去世后,没有给子女留下遗产,而是将自己的存款交给党,而他所用东西都交给了国家。

朱琦一生确实苦,幼年丧母,父亲又因为革命没能陪伴在自己身边,长大后,又被国军抓了壮丁,而后在总理帮助下和朱老总重逢,在不久后,他被排到前线,在前线战斗的时候受了伤,导致终身残疾。

回到延安后,父亲对他十分心疼,但是没有因此给他优待,而是严格要求他,在建国后,成为了一名火车司机。

朱琦一生虽然没有父亲那样耀眼,但是他牢记父亲的教诲,没有利用自己的特殊地位搞特殊,而是来到属于自己的岗位,为国家发展做出了贡献,而这就是朱老总所希望他享受普通人的生活。

对此,你们有什么想法?

2 阅读:1028
评论列表
  • 2024-07-28 04:01

    有解锁的就不看,以后这个app就要删掉了

  • 2024-07-27 19:26

    头条看一段必须看广告,向这样继续下去,很少有人看头条了,电视机是怎么毁掉的?现在有人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