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岁女孩坠楼前,班主任当面给妈妈打电话表示“没见过这么猖狂的孩子”,这合适吗

苏南流 2024-09-24 15:14:27

图|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几天前平潭一个11岁的女孩坠楼离世,已经被证实,令人悲痛。

11岁啊,豆蔻年华,正值青春绽放的时候,就这样离开了,让人非常难过。

悲痛之后,发生了这样的事情,我们一定要问原因,到底为什么?

是老师在打击孩子的心灵,还是学生自己出了问题?

现有的信息汇总

跳楼女孩11岁,叫妮妮(化名),原来在连江一中贵安分校读书,新学期转到了平潭综合实验去新世纪学校读六年级。

妮妮原来跟着外婆生活,父母为了更好地照顾孩子,把孩子转到了这所学校,没想到开学才十几几天就发生了悲剧。

妮妮转入新班级后,与班级同学产生了矛盾,跳楼当天因为同学之间的矛盾,在走廊上又被班主任老师批评教育过,之后妮妮选择跳楼。

学校发生的具体细节,目前校方没有给出详细回应。

妮妮的妈妈接受采访的时候,表示悲剧发生前一天,她接到过同学妈妈的一个电话,电话中对方妈妈表示妮妮与对方孩子发生了矛盾,期间有推搡,妮妮妈妈当即在电话中表达了歉意。

第二天上午,也就是14号上午,妮妮妈妈接到了班主任的电话,班主任对妮妮的评价是“教过这么多孩子,没见过这么猖狂的”。

妮妮爸爸还原了学校的监控录像,表示监控画面显示,事发当天上午8点妮妮和另外两个女生被班主任叫到走廊谈话,之后两个女生离开,妮妮被单独留下来。当着妮妮的面,班主任给妮妮妈妈打电话,妮妮在一边抹泪,之后老师回到教室,妮妮也回到教室参加考试,考试结束9点半,妮妮跑到6楼坠楼身亡。

至于当天班主任跟妮妮到底说了什么,目前学校和老师没有回应。

分析孩子的成长和家庭背景

孩子选择了轻生,可以判断孩子是脆弱的。

可是青春期的孩子本身就是相对脆弱的,这也是事实,并且青春期的孩子最重视的是自尊。

妮妮的成长历程前边介绍了,之前跟着外婆一起生活,现在父母为了更好地照顾妮妮,给妮妮转校,也就是说妮妮是一个新生。

新生到了一个新的环境存在几个问题:容易被排挤,适应起来有不同的难度,容易有心理落差。

再加上妮妮是老人带大的孩子,相对来说心理上脆弱的可能性更大。

分析班主任的处理方法

再来看班主任的处理方法,到目前班主任和妮妮讲了什么不清楚,有一点是清楚的。

妮妮的班主任老师当着妮妮的面给妮妮的妈妈打了电话,并且公然评判:你家女儿是我见过的最猖狂的孩子。

这对妮妮来说打击有多大啊!

她是跟着外婆长大的,她一定想要把自己最好的一面留给妈妈。

不想给老师太大的压力,现在的老师也的确不容易,可是也的确有一些老师在孩子的心理方面的引导和做法是不合格的。

我不认为当着一个孩子的面,就公然评论一个孩子说是见过的最猖狂的孩子,是一个合格的老师讲出的话。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因为一些小问题,女生之间产生了矛盾,退一步讲假设妮妮性格上可能存在一些孤僻,这样的情况下,发生了矛盾,老师要如何调和矛盾?

更退一步讲,假使妮妮的确性格上有问题,比如说性格孤僻,老师也发现了孩子性格上存在问题,这个时候是要好好沟通,合理安抚,还是通过语言进行打击呢?

更为妥当的方法,难道不是应该这边安抚孩子,背着孩子再给家长打电话,讲述实情吗?

结语

当然了,因为被老师批评,最后选择轻生的是极少数学生,因为大多数学生的心理素质是好的,心理上是没有压力的。

但是也有少数孩子成长经历和家庭背景所致,他们心理上是比较脆弱的,容易走极端的。

在跟这些孩子相处的时候,还是要尊重为主,摸清孩子的真实想法,循序引导,这些孩子不应该被放弃,不应该被贴上“活该”的标签。

老师这个职业不容易,因为他们要面对形形色色的学生,而且现在的学生情况跟十几年前完全不一样,大环境所致。

可是作为老师,还是得讲究方式方法,眉毛胡子一把抓已经不可行了,尊重孩子的人格必须放在第一位。

如果这些都做到了,依然有个别孩子选择了轻生,那也是老师无能为力的了。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