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专家绑架中华文化和人类文明的时代一去不复返

居士文化 2024-03-17 06:51:48

古代艺术品的生命是什么?这似乎是伪命题的问题,却正在困扰着中国的古代艺术品及收藏者们。因为它们被判定为真,就是生,供到锦盒里,风光无限好;判定赝,就得死,扔进垃圾堆,还要砸碎了。所以这个生死问题不解决,谁都睡不好觉。因为目前专家的判定标准的不统一,十张嘴断出十种结论,生生死死没有个统一答案,更令人担心的是即使十个专家的结论都一致了,也有大量的漏网之鱼。以居士看,目前专家总的鉴定成功率很低,估计不到一成。

明清瓷器的鉴定稍好点,高古瓷就一塌糊涂。出现专家众说纷纭的状况的原因是古瓷研究极其落后,专家们照本宣科,缺少创新和发现,尤其是对近二十几年的大建设后出现的大量新瓷器不仅缺乏研究,还对民间藏家拿到眼前的珍贵器物采取拒绝研究、甚至打压的态度,可见中国古瓷器的研究是什么状况和水平了。中国的古瓷器研究成果很多是国外结成硕果的,他们也没有什么考古挖掘,却能以藏家和博物馆馆藏作为研究对象,就能得出让中国文博专家都接受的成果,这不是很奇怪的事情吗。

比如元青花,1950年,美国人约翰经过系统研究,发现了元青花。所谓研究,就是用一对英国人在中国买的青花瓶——大威德瓶(张文进题记)和对土耳其(四十件)、伊朗(三十二件)的馆藏青花瓷研究,得出“至正型”元青花的观点。

其实,在中国的民间有大量的元青花,数量远超约翰的研究,且作为本土使用的瓷器,更具有研究的价值。这些散落于民间的元代瓷器有各种款识的,当然也有张文进年代款的供器。有些后来在中国的博物馆的仓库里也发现了,那是以前文博专家不敢相信的。

民藏鬼谷子下山元青花罐

还有建盏也是如此,1935年美国人詹姆斯寻找到了水吉窑,建盏为世界认知,而它的祖国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才真正重视它。曜变建盏在日本是国宝,他们咬定这些华丽的建盏就是宋朝的。当然,他们有记载,有研究,还有协会组织。不由得中国人不相信那都是两宋的,但自家的宝贝成了人家的国宝不免耿耿于怀,而回头搜遍全国,才在杭州南宋宫址发现半只,就这半只也可以说是来自民间的。

日本国宝曜变天目建盏

实际上中国民间有不少曜变建盏,但是没有专家深入民间来进行研究,民间藏家去找他。他忙着挣钱、考职称,给你来个捉迷藏或者闭门羹。

另外一个现象是,一旦某某中国古代瓷器在国外大拍卖出高价,就立即引得专家学者们大肆研究,文章、小视频连篇累牍,恨不能捧到天外,但内容创新善法可陈,大部分是人家嚼过的馍。这种翘首以盼国外研究成果并拍出天价后,才开始闷头研究的动作造型,让人不免想到了奴颜卑恭四个字。

世界古代瓷器尤其是高古瓷的研究中心应该在中国,话语权也应该是中国的,这是因为直到清中期中国古代是世界陶瓷唯一的中心。但现在,由于多种原因,这种被外国利益集团把持话语权的局面还是没有改变。原因自然是国内古瓷研究的落后造成的,由于研究落后,只能跟着人家的后屁股跑,以标型学眼学为手段的瓷器鉴定可想而知是什么水准了。

与现实相反,另一个现实是电视鉴宝中专家们是无所不知,无所不会的。他们侃侃而谈,嘴上挂着苏佳邦(三大拍卖行),国外大拍的一切都成了标准,有遵旨、唯命是从的感觉。以苏邦佳的标准,中国民间的藏品只能等着挨刀了,在国内都“不适合拍卖”,暗度陈仓流出国外的话,大头给老外自己赚个小钱。国内的拍卖公司们也是这番“学习”,这番操作,嘴上坚决说民藏“不适合拍卖”,还装模作样地征集中。

香港古玩店

其实,苏邦佳拍卖的那些东西,大部分都是八九十年代大陆流失到香港,然后变成收藏界的藏品,再倒腾到拍卖台上的。拍卖行编造故事,用某某欧洲和日本家族、博物馆、大收藏家充实故事细节,以规避中国的法律和道德。

同时,以博物馆的器物作为标型学标本来鉴定民间收藏,并作为唯一的鉴定依据,显然是用湖里的鱼对标大海里的鱼来抓。淡水鱼就那十几种而已,而大海是个生物种类难以计数的世界,这种挺荒唐的事某些专家依然进行中。随便举个例子吧,即便是集中国瓷器大成的故宫博物院,到今天为止仍然没有一件超过三十厘米的汝窑器,当然,全世界的博物馆恐怕也没有,所以结论就是汝窑无大器,甚至说整个宋朝无大器。

72厘米高北宋定窑牡丹纹葫芦瓶(大象山居藏)

真相果真如此吗,显然不是这样的,十六国时期的北齐就有了六十多厘米的仰覆莲尊,怎么到了两宋,就不会烧了呢。收藏家马未都先生也曾对“司马光砸缸”的典故提出过异议,认为宋朝无大缸,烧不成那样能装小孩子的大器。这是马先生忘了唐朝就有“瓮”的事实了。请君入瓮的典故发生在武则天时代,《新唐书·周兴传》有确切记载。瓮是小口大腹的大坛子,一个成人从那个小口能钻入,可以想见这个大瓮有多巨大了,要不然这瓮不就成缸了吗。唐朝就能烧造装下一个成人的坛子,三百来年后的宋朝仁宗时期烧个缸也不是什么难事,因为事实上瓮比缸难烧。至于是陶还是瓷,那是需要研究的,或许马先生说瓷器大缸宋朝没有,但陶缸也是缸啊,马先生切不可偷换概念。

收藏界有很多顺口溜和数字,比如上述所说的“宋无大器”、“汝窑不过百”、“家有万贯家财不如钧瓷一件”等等,都是湖里的鱼对海里的鱼的想象,也可说是坐井观天。大量的民藏藏品恰如其分地反映了群星璀璨的中国瓷器和世界瓷器的历史,而标型学所反映的瓷器史如欧洲的中世纪,暗黑一片连着一片,在二三百年的朝代历史里,所烧制的瓷器之少,寥如晨星。

民藏是海,呈现的是人类和中国陶瓷器历史大部分的真实,而博物馆、拍卖行的那点东西,只能是人类陶瓷历史的星点,和中国的民藏没有办法相比的。民藏将中国大规模基建翻出的器物收入囊中,而此时的文博系统恰在此关键时期拒绝征集民藏藏品,错过了历史机遇期。出现这种尴尬的原因,绝对是专家们的贡献,他们在这个时期提出了民间收藏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假的的论断。专家们用的鉴定“绝技”就是标型学,东西和他身边的不一样,他就坚决否定而不是研究一下。

标型学的鉴定方法只能是一种参考,不能用做断代的依据,断代只能用科技手段,当前的量子霍尔效应检测已经做到了非常准确,为什么还要用标型学呢,只能说是利益和懒惰决定了屁股,但岂能容你以几个人的利益和懒惰继续绑架中国的民藏,绑架人民和国家的财富,绑架中华文化,绑架人类文明。

要解决民藏的资产化、金融化,首先就要解决鉴定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没有一个标准或称准则的东西,将是难以成行的。因为,资产化、金融化涉及多个部门,多个行业,粗略地算起码有文化旅游部、市场管理部门、税务部门、公安司法、财政、文博系统、文交所、银行、保险及交易平台、交通运输和仓储等。涉及这么多部门和行业,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显然是寸步难行的。

现在,东方华夏民藏中心各地工作站的成立,就是在做这个基础性的工作。民藏中心采用的是科学断代加眼学辨识窑口和艺术价值的鉴定方法,是拨乱反正的终极鉴定方法。民藏人通过备案登记,再也不需要什么专家的鉴定了,也不需要找拍卖行碰钉子了。拥有藏品一个备案证书,就可以证明藏品属于你,科学鉴定可以证明你的藏品是到代的真品,无论别人说什么都不能推翻这个结论。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