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创债务重组黄了?销售额不到三年前十分之一,账上现金只有54亿

王五说说看吧 2025-01-08 15:04:37

提起融创,可能没有恒大、碧桂园那么有名,但绝对是中国房地产行业里的大佬级别玩家之一,不仅因为创始人孙宏斌的传奇经历,而且这家民营房企一度实现年销售额近6000亿元、位列全国百强房企第五位的傲人业绩。

不过,随着2021年下半年中国楼市的“逆转”,融创也没能逃过深陷债务危机的困境。

2022年5月,融创公开宣布无法兑付4笔美元债的利息,意味着公司发生债务实质性违约。好在孙宏斌的反应很快,通过出售资产等方式开展“自救”,并在2023年11月与境外债权人达成通过发行新债券、可转债以及用集团旗下物业公司融创服务的股票抵债的债务重组协议。

根据融创当时发布的公告显示,境外债务重组方案总共涉及102亿美元的债务。原以为融创能够靠着这份债务重组方案触底反弹,却被现实狠狠“打脸”。

2025年1月7日,澎湃新闻独家报道,融创中国方面告知或将无法按时兑付2025年9月到期的美元债,公司正在研究可替代的方案,最快今年3月初给出新方案。

什么意思呢?用大白话讲便是2023年11月给债权人的还款方案因无法兑现要作废了,融创准备重新给出一份新的方案,这叫境外债务二次重组。

其实债务重组本身就是因为还不出钱了,债权人之所以接受协议是因为没有更好的选择。如果直接申请走破产程序,那么在企业支付完破产费用、员工工资社保、税款等后基本上留不下多少钱了 ,债权人实际能拿到的钱可能连10%都不到。比如,张三持有100万美元的美元债,公司破产后能拿回的本金连10万美元都不到。

为了拿回更多的资金,债主们只能同意融创给出新的还钱方案,至少存了个念想,一旦国内楼市好起来了、融创的日子就好过了,说不定能拿回全部本息,至少比让企业破产获得的回报多。

只是愿望和现实存在差距。境外重组协议是2023年11月通过的,一年后融创的状况并没有发生质的改变。根据财报显示,融创中国2024年前6个月累计亏损149.6亿元,亏损额相比上年同期只是稍微收窄了2.7%;与此同时,融创的负债率达到93.1%,反而比2023年底还高了一些。

虽然融创还未发布2024年下半年的财务数据,但可以肯定的是同样不会很好,寻求债务二次重组也就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了。

导致融创没法完全执行首次债务重组协议的主要原因是房子卖不出去。

根据近期发布的2024年经营数据显示,融创全年实现合同销售额471.4亿元,同比下降44%,更是只有2021年巅峰期销售的7.9%,连那时5973.6亿元的零头都不到。

偿债是要用现金的,销售不力意味着没有回款,融创的现金流危机愈演愈烈。截至2024年6月30日,融创中国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只有54亿元,相比2023年地少了四分之一,为巅峰期现金储备额的二十分之一。

与此同时,融创财务报表里的“存货”项目数值高达5589亿元。什么是存货?对于房地产企业而言存货就是已经建造完毕却还未销售出去的房子。试想如果这5589亿元的存货(房子)卖得出去,那么别说还上境外债务了,融创的现金流危机立马就能解除。

可惜这个世界没有如果。纵观2024年的中国楼市,除了第四季度个别核心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出现回稳迹象外,大部分地区依然只能用“萧条”二字来形容且很难在短期内看到转机。

2025年中国楼市能否止跌回稳,销量会否探底回升?若依旧没有太大的起色,那么融创不会是第一家需要重新制定债务重组方案房企,恐怕会有更多出险房企无法兑现承诺。同时,可能会有二次、三次甚至四次债务重组。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欢迎关注、点赞,您的支持是对原创最好的鼓励!

1 阅读: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