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云江畔的家族故事(八):二伯革命事败露,大伯被迫走他乡

温州故事大叔 2025-01-08 14:40:41

(接上文)

二伯参加浙南游击纵队的消息很快就传到大伯的上峰(陈志坚,后来成为国民政府首任文成县县长,解放后被枪毙)的耳朵里,陈志坚大为震怒,立刻通知大伯马上去文成大峃说明情况。

到了陈志坚家里,陈志坚要求他三天之内必须把二伯带回来,要不然就把账算在大伯头上。大伯听到这个消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自己的弟弟明明在平阳读书,怎么就成了游击队员了?愣在那里不知该解释还是该答应去找弟弟。

正当大伯愣在那里的时候,陈志坚的老婆看到这样的情形,向大伯挥挥手,示意大伯先走。多年以后,大伯回忆说,如果不是陈志坚老婆挥手让他走,他估计还会站在那里不知如何是好。

大伯回到家,就跟爷爷说了这事。爷爷赶紧拉着大伯到潘岙中村的大舅子家商量该如何是好。

爷爷的大舅子,是种田的一把好手,硬是靠种田卖谷赚到的钱买了许多田地,成了村里的大户。

温州的农民,不仅要勤劳,还要会观天气。半山腰上的梯田,雨天来了要提前放水,太阳暴晒就要提前蓄水,总之该放水就放水,该蓄水就要蓄水,来不得半点马虎。除了上述因素,还要有运气。因为,一场暴雨引发的山洪就能将山脚的水田冲的片甲不留,一场台风也可能将要丰收的稻谷吹的浮倒一大片。

那时候,温州的农民认为种田就是靠天吃饭,粮食的丰收全仰仗神明的庇佑。这也就难怪温州庙宇数量到现在还是居全省之首,在全国也排得上号。在潘岙村里,就有三个道观一座庙宇。土地公,陈十四娘娘,五显爷,各路神明一应俱全。

爷爷的大舅子,按照温州的习俗我应该叫舅公。爷爷和大伯到了舅公家里,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说了一通之后,大家便七嘴八舌地商议了起来。

陈志坚当时是瑞安市大峃片区的老大,也是即将成立的文成县县长的人选。陈志坚为人心狠手辣,对地下党是丝毫不讲情面。正是他这性格,瑞安县里才派他来大峃,专门对付在景宁、泰顺边区活动的地下党。因为当时的浙南特委在坛岐设有联络站,之前,挺进师政委刘英同志在西坑雅庄村的一座四面屋里还设有办公室。

大家一致认为陈志坚心性残暴,如果二伯被做实参加了浙南游击纵队,那大伯不要说乡长的位置不保,可能连小命都难保。大伯还是出走为妙。

于是大家又是一通议论,中国那么大,该去哪里?

爷爷记起一位宗族堂哥在南京的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里当校长的勤务兵。那位堂哥曾经在战场上救过陆军军官学校校长的命,这位校长便一路把他带在身边,一同来到南京军校。前些年,那堂哥返乡探亲的时候,还跟爷爷说起过,南京那校长还答应堂哥,让堂哥找个老乡一起去南京,校长可以再帮堂哥老乡谋个差事,让堂哥在南京好有个伴。

当天晚上,小舅公就拿出家里仅有的两枚银圆交到了大伯的手里。没等陈志坚的三天期限到期,大伯就独自一人踏上去南京的路途。

(未完待续)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