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将至,老人说:今年是“弱金入母伏,最早秋包伏”,啥意思

乡土山人 2023-07-01 13:52:22

小暑节气是未月的开始,未月是夏季和秋季的交替之时,也就是火气与金气的交替。过了小暑之后,火气开始隐藏,金气开始显现,这个过程一直持续到未月结束。未月的最后一天,就是夏季的最后一天,是火气彻底隐藏,金气完全显现之时,被称为火绝日。

所以未月就是金与火的交替之月,火入未土而生金,金显则火藏。夏至三庚入伏,小暑逢庚起伏,也就是未月的庚日为入伏的开始。书云:伏者何也?金气伏藏之日也。金畏火,故至庚日必伏。庚者金也,故曰伏也。伏者,隐伏避炎暑也。

虽然火能熔金,但金也会耗火,金与火之间就像是两种力量在对抗,火强则熔金,金强则火耗。但是在立秋之前,季节在夏,火气当令,金气就要伏藏,而金气伏藏之地就在未月。所以未月的庚日就为入伏的开始,反衬着火气的强旺。

但是到了立秋之后,季节在秋,金气当令,火气隐藏,因此秋后的金气就不必伏藏了。所以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就是末伏的开始,也就是申月的第一个庚日,是金气强旺之日,标志着强金耗火的开始,火气开始损耗。

立秋后的第二个庚日出伏,标志着三伏天的结束,以及暑气的结束。所以秋后的庚日,都是强金之日,是用来阻挡暑气的。立秋之前的庚日被火气压制而伏藏,反衬着火气的强旺,火气越强,则天气越热。

所以夏至三庚入伏,四庚入中伏,立秋后逢庚日入末伏。如果立秋之前还有第五个庚日,就是第二个中伏,被称为闰中伏。由此可见,三伏天也就是金与火的对抗过程,立秋之前金气伏藏,立秋之后金气当令,则火气伏藏,暑气结束。

今年农历的五月二十四庚午日,就是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也就是公历的7月11,就是初伏的开始。六月初四庚辰日,是中伏的开始。六月十四庚寅日,在立秋之前,就为第二个中伏,为闰中伏的开始。

六月二十四庚子日,就是立秋之后的第一个庚日,是末伏的开始,七月初五庚戌日出伏。所以今年的三伏天是从五月二十四开始,到七月初五结束。从五月二十四到六月初四之间为初伏,六月初四到六月二十四之间为中伏,六月二十四到七月初五之间为末伏。

今年是母伏头,秋包伏

数字以单数为阳,偶数为阴,阳为公,阴为母。如果入伏当天为单数,就为公伏,当天为偶数,就为母伏。今年五月二十四入伏,那一天为双数,就为“母伏头”。公伏有雨容易干旱,母伏有雨,则容易连阴。

俗话说:下破公伏头,晒破狗舌头。下破母伏头,炕头起蘑菇。今年是母伏头,如果入伏当天下雨的话,则代表着之后的降雨会比较多,空气中的湿气会比较重,就连坑头都容易长出蘑菇,容易有连阴雨。

庚属阳金,为十天干之一,每十天就会出现一个庚日,所以每年的初伏和末伏都是固定的十天,唯有中伏有时候是十天,有时候是二十天。如果立秋当天是庚日,就为伏包秋,如果末伏在立秋之后,就为秋包伏。

所以伏包秋代表着秋后的三伏天时间最短,仅有十天就出伏了,也就意味着凉爽的天气来得早。而秋包伏则热的时间更长一些。俗话说:伏包秋凉悠悠,秋包伏热得哭。不怕伏包秋,就怕秋包伏。处暑不出伏,必定是灾年。而伏包秋必定处暑不出伏。

今年是弱金入伏

夏至三庚入伏,也就是金与火的对抗,火气越强,则金气伏藏越快。同样金气伏藏越快,也就反衬出火气更强。在干支组合之中,共有六个庚日,分别为:庚子、庚寅、庚辰、庚午、庚申、庚戌。

其中以庚申的金气最强,庚辰庚戌次之,庚寅的金气较弱,而庚午日的金气是最弱的。入伏也就是金气伏藏之日,是在立秋之前的金气与火的对抗,这就好比丙火和庚金在打架一样,两者的力量悬殊越大,弱小的一方就会越快投降,也就反衬出另一方的强大。

今年五月二十四庚午日入伏,是六个庚日中金气最弱的一个,其地支的午火又帮着夏火之气来熔金,也就相等于庚午自己带了一个叛徒为午火,与夏火之气去对抗,则金气伏藏的速度就更快了,也就反衬出火气更强。所以今年就是弱金入伏,代表着天气更热。

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入伏,今年夏至当天就是庚日,所以今年也是最早的入伏,入伏的时间越早,炎热的时间就越长。因此今年三伏天不仅会更热,而且热的时间会更长。

1 阅读: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