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A股高开低走,三大指数集体下跌。
上证指数开盘直接站上3500点,最后跌0.53%。
深证成指跌0.66%,创业板指跌1.24%。
全市场超3000只个股下跌。
成交额27323亿,比昨日放量1692亿,市场情绪依旧高涨!
本周继美国大选、美联储降息两件大事落地后。
今天盘后,我们这边人大会议的结果也出了。
“6+4+2”,总共12万亿!很重磅!
主要三个重点:
1、从2024年开始,将连续五年每年从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安排8000亿元,专门用于化债,累计可置换隐性债务4万亿元。
2、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限额6万亿元,加上4万亿,直接增加地方化债资源10万亿元。
3、2029年及以后到期的棚户区改造隐性债务2万亿元,仍按原合同偿还。
网叔觉得,这次规模力度肯定是符合预期,甚至超预期的。
虽然没有小作文传的消费和收储的政策,但针对化债而言,绝对是超预期。
除了化债,财爸还表示:
结合明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实施更加给力的财政政策,包括赤字空间、扩大专项债发行规模、超长期特别国债。
这态度已经很明显了,意思是政策管够!后手多的是!
可以说这次预期管理做的很不错,
当下给到力度,也给未来留了空间。
毕竟老美那边即将交接还不太稳定,
如果我们大招一次性出完,到后面就很难从容应对。
好戏,或将开场了。
1.0
聊聊特朗普大选
时隔四年,那个男人再次归来。
扫了一下网上各种观点:
有人说是利空,特朗普加征60%的关税,A股的苦日子才刚刚开始。
有人说是利好,特朗普上台后,财政政策肯定会进一步加码。
从历史来看,川普在任期间,A股和港股的表现要明显好于拜登在任时期。
简单复盘下:
川普的上一任任期是17年1月到21年1月。
期间沪深300从3400点涨到5400点,涨了64.49%。
任职四年,涨三跌一。
他下台后不到一个月,沪深300走到了21年牛市的顶部。
其他大部分核心赛道都在涨,
涨的最猛的是消费赛道,其中中证白酒暴涨415.26%。
跌的最多的就是房地产板块,中证全指房地产跌了20.65%。
拜登是从21年1月任职至今,将于25年1月结束任期。
截至到9月市场大涨前,沪深300从5400点一路跌到3100点,跌了38.36%。
任职四年,连跌三年。
在他下台前的第四个月,A股开启反弹之路。
其他核心赛道中,基本都保持下跌趋势。
跌的最猛的是中证医疗,跌了66.89%。
跌的最少的是中证银行,只跌了12.61%。
不过在网叔看来,这些都并不是最关键的。
核心还是在于我们自己的能不能稳住,有没有牛市的基础。
如果我们基本面能稳住,真的是牛市,那根本不怕任何外部因素的干扰,
无论老美再怎么制裁、加税,都不会改变A股牛市的大方向。
如果光凭借老美制裁加税就把我们的“牛市”搞垮了,
那说明牛市的基础本来就不牢固,本来就是海市蜃楼的注水牛。
外围的各种不确定性,会影响A股走牛的进度,增加这个过程的曲折性,拉长周期。
但无法决定A股是否会走牛。
真正的决定性因素,永远在于我们自己。
打铁还需自身硬,不论是经济、股市还是人生,莫不例外。
2.0
增量财政政策背后的一些思考
增量财政出来了。
市场普遍的反应是:符合预期甚至是超预期。
只是情绪上多多少少受到小作文的影响,提前拉高了预期,
等到政策真的出来,反而心理有了落差。
不过在网叔看来,
增量财政政策是否能彻底扭转经济基本面,除了刺激力度,
更重要的在于后续财政政策的普惠程度。
也就是财政政策之外,更加触及根本利益的分配制度。
长期来看,单纯的依赖财政发力,很难彻底扭转经济增速下行的困局。
最典型的一个例子,隔壁日本。
90年代为了刺激经济,也曾经大兴土木搞基建。
在1991-1996年这五年内,国债/GDP的比值从65%攀升至95%。
说明当时的日本中央政府也是加足马力加杠杆刺激经济。
但是,尽管国债发了不少,各种刺激经济的项目层出不穷。
最根本的两个问题却没有解决。
一个是居民资产负债表并没有得到有效的修复。
1991年—1996年,日本居民杠杆率不仅没降,反而持续抬升,
从66.5%一路飙升至70.1%。
另一个是居民收入增长并不理想,居民失业率持续攀升。
在1992到2002年之间,日本失业率从2.1%暴增至5.4%。
失业人数从130万人达到了约350万人。
虽然在全世界范围内不算高的离谱,但对习惯了终身雇佣制和低失业率的日本社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大学生群体就更惨,从1990到1996年,短短6年,
日本大学生就业率也从81%的最高点暴跌至66%。
债务压力居高不下,工作机会越来越少,
收入没啥实质性提高,换谁也不敢放开消费。
居民不消费,企业也不敢扩张,日本的全要素生产力持续下滑,
CIP和PPI长期处于0以下,逐渐陷入通缩负循环。
再叠加持续攀升的老龄化,日本经济在高强度财政连续刺激三年后,
表面上在95—96年大幅回升,但内在结构却持续恶化,非常脆弱。
而日本中央政府因为长期加杠杆刺激经济,导致中央杠杆率一路飙升,迅速进入“高位区”。
等1997年日本试图进行财政紧缩、并且增加消费税,
想尝试使自己的财政重新回归平衡的时候,才发现对财政刺激已经依赖成瘾,戒不掉了!
于是97年财政刺激力度一下来,
日本经济增速直接断崖式暴跌,再次回到负增长。
所以,持续的财政刺激固然重要,
但更关键的是能否真正提高全体居民收入,修复居民资产负债表,
把大家的信心彻底拉回来,让经济循环重回正轨。
这也是网叔真正希望看到的。
长期来看,大家可以核心关注几个数据:
1、居民杠杆率和企业杠杆率。
2、居民就业率和可支配收入情况。
3、CPI和社零,尤其是非生活必须品的消费情况是否有所改善。
如果这几个数据能实打实地长期改善,也就意味着经济真的彻底反转,步入正循环了。
到时候如果股市制度持续完善,超级长牛真的可期。
3.0
股市,修复资产负债表的重中之重
10月22日,社科院发布了一则报告。
当时报告中的一句话刷屏了整个投资圈:
建议发行2万亿元特别国债支持设立股市平准基金,通过对蓝筹龙头股以及ETF的低买高卖来促进市场稳定。
中国社会科学院是国务院旗下的智囊机构,官方背景。
所以,社科院说这句话的含金量,不言而喻。
不过报告中最重要的两句话却被大多数人忽略了
1、“价格持续低位运行导致收入增速下降、资产价格缩水,是制约资产负债表修复的关键。”
2、“股市对政策利好的反应更为迅速,便于撬动居民存款、银行理财、外资等增量资金入市,对市场信心的提振作用立竿见影。
社会预期正处于复杂多变的敏感阶段,一揽子增量政策在释放积极信号的同时,也可借助金融市场的羊群效应形成一致性预期向好。”
网叔帮大家翻译一下这两句话:
增量财政政策从提出到落地再到见效,过程是漫长的,而且很多政策并不是普惠的。
股市就不一样了。利好政策出台,股市能第一时间响应,让每个参与者都感受到资产的上涨,从而提振居民信心。
所以本质上,智囊团对股市的定位就是,修复中国资产负债表、提振居民信心的重要载体。
这个定位有多关键,暗示的有多明显,大家细品...
有了这个定位,之前一系列整改资本市场的重磅政策也就不难理解了。
不论是强化退市和监管制度,
强调A股从“融资市”向“投资市”转变,
强制各大企业提升分红率,
......
本质都是为了营造一个更好的,更加能惠及全面的健康资本市场。
4.0
二十年前,你会买房吗?
10月18日,网叔在《A股,大招又续上了》一文中,和大家聊到一个核心点:
我们经济的驱动力正在从楼市过渡到股市,
就像上世纪90年代末,我们的经济驱动力从重工业过渡到楼市一样。
其实早在上世纪90年代,我们在原来的经济驱动力开始走下坡路后,
上面除了地产外,也做过其他尝试,其中之一就是发动股市。
也正因为此,才有了1999年的“5.19行情”。
当时上面发布了一系列重磅的经济刺激政策,特别是在科技、信息技术、通信等领域,推行了改革与发展战略。
在政策刺激下,上证指数从5月19日到6月30日,短短一个月出头,暴涨近60%!
但是当时A股只成立了不到十年,
不论是市场制度,上市公司质量,还是股市体量,都无法支撑起全中国经济驱动力的大任。
最终,只有地产走了出来,成为过去二十多年中国经济最强大的驱动力。
当初赶上这波地产大潮的,几乎全都赚的盆满钵满。
回到90年代末期,
谁能想到,地产能带动中国经济腾飞二十年?能成为全国人民财富跃迁的最大机遇。
这里还有一个小故事,王石在其自传《道路与梦想》中写道:
1997年11月的一天,他接到通知要向朱总理汇报工作。
谈话间朱总理问道:“房地产行业能成为支柱产业吗?”
王石面露难堪之色,自己都觉得不太行。
其实别说王石,即便是高层当时也没那么坚定。
只不过中国国运的齿轮,在那一刻悄然转动。
回头看,那一次转变竟然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重要的史诗级拐点之一。
最后,还是回到最开始的那个问题:
20年前,你会买房吗?